福建省东山县“东海卫士”志愿服务队——守一湾碧海 护海底绿洲
转自:中国国防报
“东海卫士”志愿服务队成员展示从海底清理出的垃圾。
清理完覆盖在珊瑚表面的垃圾后,珊瑚重新焕发生机。
普查中发现珍稀珊瑚品种。
图片由“东海卫士”志愿服务队提供
初冬东山岛,海面波光粼粼。退潮时分,福建省东山县“东海卫士”志愿服务队队长、老兵欧汉超,与几名队员快速穿好潜水服、背上氧气瓶,一头扎入海水里,开始日常巡查。前段时间,他们团队联合厦门大学海洋地球学院开展“认领一片海”活动,负责巡查守护这片海域的珊瑚礁。
“珊瑚礁长势良好,一切正常。”说话的正是队长欧汉超。他告诉笔者,平日里,大伙儿都称自己是海底“清道夫”,因为除了守护珊瑚,他们做的最多的事就是清理海底垃圾。
谈及为何成立志愿服务队,欧汉超笑着说:“我是一名老兵,又会潜水,正好做点自己擅长又有意义的事。”1999年,欧汉超参军入伍来到海军某部,在部队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潜水本领,多次参与大项保障任务受到嘉奖。2016年,欧汉超退役返乡,常去附近海域潜水。
“和记忆中的海底不太一样。小时候,我也常常下海,海底珊瑚千姿百态,鱼虾成群。但那几年,海水越来越浑浊,海洋垃圾日益增多,许多珊瑚枯死。”欧汉超告诉笔者,2019年,他决心加入保护海岛的志愿队伍,成为一名海底“清道夫”,并牵头组建“东海卫士”志愿服务队。
事实上,清理海底垃圾并不像想象中那般简单。海底垃圾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渔业废弃物,如蟹笼、渔网、地笼,一类是生活垃圾。为保证人员安全,团队每次下潜,欧汉超都要先进行细致的探查。如果发现大的废弃渔网,他会返回制订详细打捞方案。“废弃渔网有的重达数百公斤,清理打捞不仅费劲,而且非常危险,潜水员极可能被渔网缠住。我们通常会组队作业,多人一块下潜,每人携带割刀、钩子和一些自制的工具。一次海底垃圾清理行动,至少需要3个小时。”欧汉超说。
“超哥很专业,有他在,不管遇到多棘手的情况,我们都不慌。”骨干队员林彬彬也是一名服役多年的老兵。在今年11月中旬的一次打捞废弃渔网的行动中,欧汉超和林彬彬凭借过硬的专业素质和默契配合,带领团队圆满完成清理作业。近年来,欧汉超和团队累计清理海底垃圾40余吨。
随着一次次下潜海底,欧汉超对海洋生态环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逐渐意识到保护珊瑚礁生态系统的重要性。2020年初,欧汉超与东山县海洋保育志愿者协会骨干成员共同发起珊瑚普查活动,调查统计东山珊瑚省级自然保护区现存珊瑚种类、记录珊瑚生长状态等,为研究珊瑚的保育工作提供数据支撑。“根据最新数据,保护区共有39种石珊瑚,其中8种造礁石珊瑚被列入世界濒危保护物种。”欧汉超神情凝重地说,“守着这么重要的资源,我们肩上的责任不小。”
在一次常规巡查中,欧汉超发现一片珊瑚礁因被废弃渔网覆盖,无法接受光照,已经奄奄一息。仔细检查后,他捡起几根断掉但尚有生机的珊瑚苗继续下潜,找到一块泥沙较少的海底,将珊瑚苗重新种好,打入钉子、用扎带固定。补种结束后,他才返回水面,招呼大家一同清理废弃渔网。
“被破坏的珊瑚礁,单靠自然修复速度太慢。在我们的倡议下,东山珊瑚种植和保育项目正式启动。目前,人工干预种植的珊瑚和自然生成的珊瑚生长情况都不错。”队员庄海洋也是一名老兵,他告诉笔者,近年来,越来越多志愿者加入队伍。他们先后培训了10余批学员,教授他们一般潜水技能、水下打捞、水下应急处置和珊瑚保育等专业知识和技能。
如今,欧汉超团队已拥有100余名志愿者,其中老兵、民兵10余人,均为团队骨干。“我们的队伍在不断壮大。”欧汉超向笔者展示了队友在水下拍摄的珊瑚照片,“随着珊瑚苗渐渐长大,更多的鱼类贝类会在这里安家,海底生态系统会明显改善。”看见海床上珊瑚从无到有、由小变大,变成了生机勃勃的“海底绿洲”,欧汉超心中充满自豪。(■戴伟国 朱胜东)
责任编辑/宋坤刘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