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黄河联合研究驻点科技帮扶中期评估工作被评为优秀等次

2024-12-13 16:30:01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环境网

进驻六个城市,帮扶数千小时,凝练15项科技需求,形成30项政策标准建议,提出44项工程项目建议,帮助地市级区域解决43个实际难题,发布42篇宣传报道……河南省黄河联合研究驻点科技帮扶工作启动20个月后,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在中期评估工作中被国家黄河中心评为优秀等次。

2023年3月,黄河联合研究的科技帮扶工作在河南省全面启动。由省厅领导的直属技术支撑单位组成省级工作组,携手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部环境规划院、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郑州大学等专家团队,分别在三门峡、洛阳、郑州、济源、焦作、濮阳六个城市驻点,开展针对河南省黄河流域的科技帮扶工作。

工作组总结并形成了“12345”工作法。这一方法聚焦于一个核心目标:利用科技力量,深入推动河南省黄河生态保护和治理的战斗;紧抓两条主线:构建“任务清单”和“成果清单”;同时注重三个并行过程:研究、产出和应用同步进行;确保四方责任落实:省级工作组、地市级政府、技术主导单位和驻点城市工作组各尽其责;有效运用五种机制:定期举行会议进行研判、加强沟通交流、重视成果转化、严格实行积分考核和坚持清单化管理。

在工作中,工作组坚持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同题共答的“三同”工作原则,持续推动凝练一批课题、提出一批政策标准建议、规划并实施一批项目、解决一批实际问题、发布一批宣传报道的“五个一批”工作路线,取得了明显成效。

科技需求的提出不断推动项目立项。在过去的一年中,工作组精心提炼并提出了15项科技需求。其中,《黄河流域伊洛河微塑料污染风险评估及预测技术研究》《黄河干流花园口断面污染溯源及水质预报方法研究》等6项课题已经成功立项。工作组目前已完成了21篇学术论文的撰写,并申请了6项发明专利。

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也在持续进行。郑州工作组研发的污水高负荷脱氮装备被选入《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2023年版)》,并在郑州陈三桥污水处理厂、五龙口污水处理厂以及焦作隆丰皮草污水深度治理及中水回用项目中得到推广应用。济源工作组推动电化学除垢技术在济源的5家大型企业中落地实施。焦作工作组完成了在低成本条件下,针对皮毛行业含磷废水和冶金行业含氟废水处理的适用技术筛选。省级工作组编制的《河南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已在全省农村人居环境大会上发布。省、市工作组共同研究并制定了中部六省区域标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技术规范》、河南省地方标准《水产养殖尾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三门峡工作组研究制定的团体标准《冶金熔融炉协同处置垃圾焚烧飞灰技术规范》等6项标准,这些标准均已发布并开始实施。

为地方管理决策提供咨询与建议。在法规领域,河南省级工作组向省人大提出两项建议。在标准制定方面,省、市工作组联合提出的三项标准立项建议均已被采纳。在政策建议方面,工作组提出的十六项建议均已被采纳。此外,焦作和济源工作组合作进行蟒河生态环境保护研究,助力“产城互济·正本清源”EOD项目进入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洛阳工作组探索再生水利用的新模式,助力洛阳市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二批试点城市,并指导伊洛河水生态环境保护,使洛阳伊洛河入选国家级美丽河湖;濮阳工作组指导濮阳工业园区污水收集处理的提质增效,争取河南省化工园区“污水零直排”试点;三门峡工作组则指导当地“无废城市”建设,开展科技攻关,推动解决赤泥综合利用的难题。

有力地支持了黄河流域水质的改善。省级和市级工作组深入探讨了重点河流的问题,提出了《河南省黄河流域“一市一策”驻点城市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工程项目建议清单》。在各个工作组的不懈努力下,自2023年7月以来,黄河干流花园口断面的水质已经恢复并稳定保持在Ⅱ类。到了2024年上半年,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Ⅰ~Ⅲ类水质断面的占比同比改善了3.1个百分点。

大力营造宣传氛围,提升宣传实效。工作组利用黄河中心公众号及时发布工作进展、调研动态和亮点成果,在河南环境新媒体矩阵设置专栏,并加强了与地方媒体的互动合作,多措并举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目前,已累计发布了42篇宣传报道,在国家级媒体上发布了8篇,在省级媒体上发布了6篇,以及其他各类媒体上发布了28篇。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