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FS两会热评】赵大全 | 城镇化率达到65%后的趋势展望
转自: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一个关键数据:“过去五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60.2%提高到65.2%”,平均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25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提高到65%,这意味着我国城镇化率达到65%的目标已提前3年完成,同时还意味着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已经进入下半场,“二次城镇化”正式拉开序幕。
赵大全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在一定意义上,改革开放历程,就是“四化”(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国际化)的历程,其中,城镇化既是支撑平台,又是必然结果。我国的城镇化路径独具特色,即以农村劳动力进城为主要动力因素,又与工业化结合在一起,尤其是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结合在一起,使得我国的城镇化具有很强的生产性特征。这种类型的快速城镇化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生产力迅速提高的关键所在。因此,预测我国城镇化率的峰值及其达峰时间就显得至关重要,因为这不仅关系中长期经济增速及经济规模翻番的预期,还关系到国家中长期规划、城市圈和城市群规划的制定。
城镇化率65%是一个增速由上行到下行的重要节点。从国际上看,中高收入国家的城镇化率在65%以后增速进入下行区间:美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俄罗斯等国的城镇化率从60%-65%分别用时5年、11年、5年、4年和6年;从65%-70%则用时分别为8年、44年、7年、6年、7年;而多数国家从70%-75%用时更是显著增长,上述五国用时分别为29年、NA(意大利城镇化率到70%停滞)、13年、6年(日本因“市町村大合并”人为提升城市化率)、30年。从我国的情况看,1998-2018年20年我国城镇化率从30.3%增长到59.58%,增长了约30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升1.5个百分点,城镇常住人口年均增量2000万人以上,是城镇化高速推进阶段。2022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65.22%,仅增长了0.5%,城镇常住人口增长646万人,不及1998-2018年期间年均增量的1/3。
城镇化率65%是一个逆城镇化萌芽的重要节点。美国城镇化率达到65%后(1950年),掀起了郊区城市化建设浪潮;意大利城镇化率达到65%后(1970年),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就业开始向外扩散;日本城镇化率达到65%后(1964年),开始从东京“单极集中”式扩张转向发展多中心。从美意日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在城镇化率达到65%是一个重要节点,中心城市开始向外扩散,出现了逆城市化的萌芽。
从国际经验和我国国情来看,城镇化率达到65%以后,城镇化的速度会大大降低,与此同时,城市圈和城市群会快速发展,城镇化的质量会大大提升,这也就是我们要开启“二次城镇化”的目标所在。我们应积极看待城镇化率达到65%后开启的“二次城镇化”的历史机遇。如果说当前的城镇化是从农村到城镇的蝶变,那么“二次城镇化”则是从城镇到都市的升华。只有真正实现人的城镇化,进而推动城镇化品质的提升,才能让城镇成为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佳平台,这是我们开启“二次城镇化”的真正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