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废旧手机“吃土” 回收需保障信息安全

2024-03-13 07:02:46 - 羊城晚报

□何勇海

当手机达到使用寿命,或者不能满足我们需求时,就会被淘汰,变成废旧手机。中国循环经济协会数据显示,目前一部手机的平均寿命为2.2年。我国废旧手机存量超过20亿部。该协会研究数据还显示,手机废弃后,约54.2%被消费者闲置留存,只有约5%能够进入专业的废旧手机回收平台、“以旧换新”活动等回收渠道。(3月10日《燕赵都市报》)

“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已经成为共识,手机废弃后普遍被消费者闲置留存,自然是一种资源浪费。据报道,一部手机的配件中有超过60种材料,包含金、银、钯铑等多种稀贵金属,据估算,每吨废旧手机可提炼约200克黄金、2200克白银、100千克铜。大量废旧手机被闲置留存“吃土”,就成了放错地方的“矿产资源”。而且,手机材料中有包括汞、铅、镉等重金属在内的多种有害物质,废弃后如果进入土壤、地下水中,在生态系统中累积,就会带来生态环境破坏和人体健康风险。

对于越攒越多的废旧手机,绝大多数消费者其实不是最想闲置留存,而是想通过某种正规渠道回收,并不在意回收价格,也不是没有便捷的回收渠道,比如手机厂商“以旧换新”、废品回收人员的沿街收购等。只不过,大家最在意废旧手机的数据安全性难以保障,存在照片、视频、聊天记录等个人隐私泄露,以及投资理财、手机银行、支付类软件被破解等问题。正如一位消费者所说,即便是格式化处理或者恢复出厂设置,把废旧手机卖了,也难保不被专业人士恢复数据,“扔了、卖了都觉得不安全,只能放在家里‘吃灰’了”。

要想促进废旧手机回收,急需保障消费者的信息安全。既能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又能为环保作贡献,显然是消费者乐见的。因此早有专家建议,针对废旧手机回收环节中涉及隐私信息销毁的部分,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健全全国性的法律规范,明确回收涉及个人隐私电子产品的经营者在回收废旧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时,应当面清理用户个人信息,维护客户隐私权,且不得向第三方透露客户相关信息,而且要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保障数据清理效果达到个人信息保护的要求。

为有效保护个人信息,废旧手机回收尤其需要突出生产者责任,手机生产者(包括连带的销售商)拥有专业技术人员,可以保障数据清理效果,更关键的是,手机生产商对自己出产的手机知根知底,拥有回收利用的先天优势。2015年6月四部委发布《关于开展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工作的通知》,早就明确指出生产者在电器电子产品设计、生产、回收、资源化利用等环节具有主导作用。当废旧手机回收省去众多的中间商,直达生产者,消费者无疑会少些顾虑。

手机生产者还可以通过销售商,向用户充分解释说明手机回收时的清理机制和原理,创造机会邀请大家体验先进的清理技术。这些均可以促进废旧手机回收。总之,只有提高消费者对废旧手机回收的信任度,才能提高回收意愿。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