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评论|废旧手机存量超20亿部 打通资源回收堵点刻不容缓

2024-03-13 14:38:58 - 封面新闻

□蒋璟璟

当手机达到使用寿命,或者不能满足我们需求时,就会被淘汰,变成废旧手机。中国循环经济协会数据显示,目前一部手机的平均寿命在2.2年左右。我国平均每年产生4亿部以上废旧手机,废旧手机存量超过20亿部。该协会研究数据还显示,手机废弃后,约54.2%被消费者闲置留存,只有约5%能够进入专业的废旧手机回收平台、“以旧换新”活动等回收渠道。(工人日报)

废旧手机的处理,当下对于各方来说,都是一个棘手的难题。日常场景内,废旧手机最常见的去向,或许还是闲置在家“吃灰”。在很多人看来,旧手机直接扔了太有“负罪感”,而卖了变钱却也心里没底。应该说,时至今日,关于旧手机里的信息清除和个人隐私保护,依旧没有一个有说服力的、被普遍信任的解决方案,这从根本上制约了旧手机回流二手市场。

旧手机无论是格式化、恢复出厂设置,还是通过一些专门的数据销毁软件来进行处理,似乎都无法让原机主彻底放心。关于通过技术手段来恢复旧手机信息从而进行诈骗的“传闻”流布甚广,这客观上使得很多人卖二手手机时,心有芥蒂。对于“潜在风险”的担忧,对比微不足道的“回收价”,更是使得民间对此兴趣不大。事实上,绝大多数品牌旧手机的残值都低得离谱,这严重抑制了卖方的出售意愿。

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共回收手机约2.8亿部,这一绝对值看似不低。但是,参照废旧手机超过20亿部的存量,还是会发现,其相对比例其实非常之低。时至今日,天量的废旧手机被留存在居民家庭内部。这种化整为零的分布式储藏,从本质上说,也是一种“以时间换空间”的策略,是暂时性搁置问题,寄希望于未来技术端的进步与标准化回收方案的成熟,来彻底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中,孕育着巨大的商业机会。

当下,国内废旧手机回收市场,存在着典型的小、散、弱的结构性特点。由于行业集中度低,未形成明显的规模效应,使得大量从事这门生意的企业,都面临着利润率有限、抗风险能力差的困境。有业内人士认为,产业面临着综合处理能力不足、消费者回收废旧手机意愿低下、回收流程长、回收成本较高等堵点。为此破题,既要依靠市场的自发创造、自发竞争所形成的优胜劣汰,但更重要的,或许还是得强化公共产业牵引,通过政策性激励,引导行业集中发力、形成合力。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