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工业大学成为赛场上的特殊“赢家”
转自:媒体滚动
第六届中国大学生武术散打锦标赛正在湖北安陆市火热进行。该项赛事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主办,吸引了来自全国67所高校的77支代表队,共计1000余人参赛。本次比赛,创造性地引入了“智能竞赛评分系统”,该系统是由沈阳工业大学科研团队经过上百次实验,并多次组织武术专家反复评审与试验研发出来的。
昨天,记者采访了解到,此次比赛,沈阳工业大学共派出9人团队,主要负责“智能竞赛评分系统”的技术支持,包括软硬件链接、硬件调试、设备维护等工作。该团队负责人徐向东介绍说,本次比赛是“智能竞赛评分系统”的一次成功实践,该系统可以大大减少人工评分的各种弊端,同时能够全程实时监测选手的动作和表现,将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最终生成比赛得分和排名。
破解传统评分方式的难解“方程”
武术散打作为一项实用性极高的运动,通过不间断的攻击、防守以及反击争夺胜利。但是,传统人工评分方式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评分偏差、文字统计误差、人为因素和延迟等问题。第六届中国大学生武术散打锦标赛首次选择采用“智能竞赛评分系统”,通过智能穿戴护具对比赛进行科技升级和智能监控。其首次亮相,不仅为武术散打比赛的规范化运作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同时,该技术也将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
“这套智能穿戴护具,包括内设感应芯片的电子脚套、电子护甲、电子头盔等,选手只要击中得分部位,电子记分屏上就会实时自动更新得分情况。此外,‘智能竞赛评分系统’通过智能微系统前端的自主判断并结合操作系统,有效实现了绝大部分误触发的过滤,让整个武术散打比赛流程更加顺畅。”徐向东向记者介绍说,“‘智能竞赛评分系统’能够在比赛中精准捕捉选手们的各个动作,实时监控运动员的表现,防止出现漏判、误判等问题。这种技术的应用,解决了传统评分方式的难解‘方程’,有效提高了比赛的公正性和竞技性。”
研发过程中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
一直以来,缺少“智能竞赛评分系统”的加持,成为武术散打项目没有进入奥运会的一个重要原因。自2019年起,沈阳工业大学接到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关于研发“智能竞赛评分系统”的任务后,经过近四年的研发、测试、改进,目前,从设备到系统,从规则到流程都已完善。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研发“智能竞赛评分系统”的核心团队由四人组成,其中三位是沈阳工业大学教师,一位是已经毕业的研究生。在研发过程中,沈阳工业大学科研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其中最难攻克的就是“误触发过滤系统”。徐向东说:“在前几次的测试中,场上总会出现两名队员互相缠抱的情况,当时电子记分屏上实时显示了一连串的得分,但是按照武术散打规则,选手在缠抱时所击中的得分部位是不得分的。这成了研发难以跨越的‘拦路虎’。为清除这个‘拦路虎’,我们团队查阅大量资料,设计数不清的解决方案,每天工作到后半夜,最终,经过一系列的方案调整、模拟运行,攻克了这道难题,并顺利通过了全国武术专家对‘智能竞赛评分系统’的检测。”
徐向东说,从当初的验证设备到今天的应用设备,“智能竞赛评分系统”从外观、程序到整体的设计升级,该系统已经是第七代了,“在下一代产品中,我们还会加入VR高清视频回放功能,确保比赛的公平性。”
延伸产品可用于不同运动领域
作为智能科技与体育运动的结合,“智能竞赛评分系统”的问世,将极大推进武术散打比赛的发展,也为整个竞技体育行业注入强有力的科技支持。
徐向东告诉记者,“智能竞赛评分系统”不仅可以在武术散打项目中运用,在羽毛球、足球、篮球、排球等项目中同样适用,此外,该系统的延伸产品也可以运用在其他一些运动项目中,“目前,辽沈地区正在大力发展冰雪运动,我们这套设备的延伸产品可以在运动员意外倒地时起到保护作用。比如,当运动员在倒地时装备会自动触发保护机制,形成保护罩,将运动员包裹起来,避免受伤。”
在第六届中国大学生武术散打锦标赛赛场,“智能评分竞赛系统”得到了全体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和广大观众的好评与认可。徐向东表示:“使用‘智能竞赛评分系统’的最大意义就在于提升比赛的公平性,同时能使比赛更加流畅,观赏性更强。这几天,根据各代表队的反映,智能护具减少了人为因素,赛事过程中减少了中断,比赛更加激烈,更有看头。”
徐向东说,未来,希望“智能评分竞赛系统”能从大学生武术散打赛场普及推广应用到更大赛场,同时,希望在该系统不断地完善规则和标准的情况下,助力武术项目早日进入奥运会。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武迪
图片由徐向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