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举办公益装置艺术展为孤独症群体发声 蝶光星河 爱的海洋

2024-05-13 09:26:00 - 深圳新闻网

转自:深圳晚报

深圳举办公益装置艺术展为孤独症群体发声 蝶光星河 爱的海洋

深圳举办公益装置艺术展为孤独症群体发声 蝶光星河 爱的海洋

深圳举办公益装置艺术展为孤独症群体发声 蝶光星河 爱的海洋

连日来,不少市民纷纷来到妇儿大厦打卡在此举办的“蝶光星河”展览。一万只蝴蝶带来的蝴蝶效应,“蝶光星河”用爱照亮“星星的家庭”。深圳晚报记者陈玉摄

深圳新闻网2024年5月13日讯(深圳晚报记者袁晔实习生陈西莎里李彦妮)当一万只蝴蝶被串联成散发着幽幽光芒的星河,会带来怎样的震撼?在深圳妇儿大厦,为孤独症发声的公益装置艺术展“蝶光星河”展厅中,漫天飞舞的蓝色蝴蝶在各大社交平台上掀起了一股观展热潮。该展将持续至6月2日,项目由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支持。

记者了解到,作为“点亮星星爱不孤单”深圳市妇联关爱孤独症儿童家庭系列活动之一,展览以“蝴蝶效应”为灵感,通过“蝴蝶”将每一份微小的“能量”和“善意”具象化,通过“线上自媒体内容宣传+线下公益互动装置艺术展”的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关爱孤独症群体。

灵感:

善意产生的蝴蝶效应

这场展览缘起于2021年,深圳市守望协会的成员找到正在做美妆博主的黄芳莉,希望借助自媒体博主的力量让一群“来自星星的孩子”被看见。协会成员讲的孩子们的故事打动了黄芳莉,于是她加入了这一行列,和守望协会一起,让大家重新认识孤独症。“蝶光星河”展览就这样诞生了。

怎样才能设计出一个破圈的活动让更多人看见?结合自己的美术功底,黄芳莉打算办一个装置艺术展。这个展览上会有一万只蝴蝶,开灯的时候它们看起来平平无奇,而一旦灯光熄灭,在黑暗的环境中蝴蝶会发出青蓝色的光亮,就像人们只能在特定情况下窥探出孤独症儿童的内心世界一样。

展览的核心元素是蝴蝶,它的灵感来源于蝴蝶效应。黄芳莉认为,“再微小的变化和力量都有可能影响到整体的发展,善意也是如此。”

蝴蝶就像是一个个善意的具象化,黄芳莉也确实赋予了它实际意义。在黄芳莉自己的频道里,她呼吁粉丝关注这群“来自星星的孩子”,每50个来自观众的点赞、评论、转发的互动,最终都会变成1只蝴蝶,出现在展厅里。2023年在南头古城的展览有4000只蝴蝶,而今年的展览上有1万只,就像是一个善意不断汇集的过程。

“我们团队制定了一个一年、三年、五年的规划。第一年,我以自己为蝶,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条视频,呼吁大家关注孤独症儿童这一群体。”

在最初的线上传播中,黄芳莉设计了一个来自星河的精灵,这也是“蝶光星河”展览宣传图的来源。她用荧光颜料在模特上盲画,起初大家什么都看不到。等到展示的环节,黄芳莉把灯关掉,一个长着鹿角,浑身发光的精灵才终于出现。精灵的肩膀上停了一只蝴蝶,身上流淌的是星河。

除此之外,“蝶光星河”展览在很多细节上都有反复斟酌,如展览的名称、色彩、气味、声音和蝴蝶飞舞的形态等。因为展览同时面向大众和孤独症儿童,就需要照顾到“心青年”的特殊需求。

今年在设计蝴蝶的形态时也是出于这样的考量。去年展览的装置是一个蝴蝶的漩涡,游客可以走到旋涡里去。今年蝴蝶的飞行轨迹变成从洞口飞到洞尾,再飞回起点。当游客完成整个参观时,好似从开始传递的流动的善意,最终会以另外一种形态,在未来的某一天回到自己身边。

汇聚:

展会现场的不同面孔

“蝶光星河”展览位于深圳市福田区妇儿大厦4楼。展厅每次允许进入15人左右,排队的人很多。一到周末,不少家长会带着孩子前来参观。

展览的前厅放了本次主题的介绍,同时摆放了许多“蝴蝶”元素的小周边。往里走,观展的人可以领取一张便利贴,盖上蝴蝶印章;或者为一张蝴蝶画纸涂色、留言,并挂在展墙上。不论画作的作者是谁,所有的蝴蝶都贴在一起。“来自星星的孩子们画的画,我们也会贴在墙上,跟大家的留言放在一起,其实你并不知道哪张是他们画的。”

策展人黄芳莉不时会来到展览,为大家讲解、与大家互动。“我印象深刻的是前两天,有一个广西柳州的女生特意过来看这个展。”那是一位儿童康复特教老师,早早地来到展厅排队,等了一两个小时只为了看五分钟的展。看完展后,她找到黄芳莉表达她的感受:“我特别感动。”当初她不顾家人阻拦,执意学了特殊教育专业,“看到这个展,我就觉得自己不是在孤军奋战。”

这样的奇妙相遇还有很多。展览的现场每一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不同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是有血有肉的。

力量:

一个展览带来的发散式传播

谈及对孤独症的了解,黄芳莉坦言:“我之前确实没有深入地了解过。”策划这次展览也是她了解孤独症的一个契机。

学习过程中,黄芳莉发现大众存在着很多对孤独症的误解,比如孤独症儿童都是绘画天才、孤独症儿童都不爱说话等,“孤独症应该是一种特征,不是一种症状。”

不只黄芳莉越来越了解孤独症,“蝶光星河”也让更多人看到、去关注孤独症。

“现场有很多小孩,他们不停地问妈妈孤独症是什么呀。然后妈妈就会跟他解释,我也在旁边跟他们解释。”如果小朋友能更了解孤独症,或许就能帮助“心青年”们更好地融入同龄人,融入社会交往中。

展览期间,黄芳莉及守望协会的工作人员在现场不知疲倦地向排队进场的参观者讲解展览的设计理念与孤独症相关知识。他们希望未来当这群年轻人成为父母时,能引导孩子接纳和包容孤独症人士。

看完展之后,不少游客在社交媒体发文时都会带上#孤独症#的话题。社交媒体上裂变式的话题传播,让关于孤独症的声音能传得更远。“希望明年可以将1万只蝴蝶变成10万只蝴蝶。”黄芳莉说。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