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山里有座乡村种子博物馆

2024-06-13 06:05:25 - 贵阳日报官方微博

转自:贵州日报

雷公山里有座乡村种子博物馆

雷山县融媒体中心李金莲肖业东雷蝶

闲置房屋也能焕发新生?在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腹地的雷山县方祥乡毛坪村,闲置农房被打造成一座特殊的主题博物馆,撬动当地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机遇。

走进毛坪村环雷公山种子博物馆,这座两层高的苗家小楼里,各类色彩斑斓、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植物种子,整齐排列在展柜上,以“透视”的方式展示自然界生命力的强大。

稻子、辣椒、黄豆、玉米……每一粒种子安身于玻璃瓶罐中,珍藏着苗族人民传承千年的农耕智慧,犹如一幅幅精美的彩色画作。偶有往来的外地游客,在展柜前驻足、观赏、拍照,想一窥植物的奥秘。

今年5月,通过历时一年对闲置农房的利用改造,这座由村民深度参与打造、以种子为主题、收藏400多个老种子样本的乡村博物馆正式开馆。

雷公山是一座伫立于苗疆大地的天然生态屏障,也是一座天然物种基因宝库,而毛坪村就藏匿于这苗岭腹地之中,高达92.3%的森林覆盖率,孕育了当地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素有“深山里的桃花源”美誉的毛坪村,保留着丰富、古老的稻作文化和习俗,环雷公山种子博物馆应运而生。

这是雷山县第一个以植物种子为主题的科学博物馆,以科学内涵和艺术外貌向外界展示着种子的多样性和种子与人类的关系。

博物馆里,还有古旧的农具、复原的场景,诉说着苗族先民曾经稻作生活的痕迹。展柜上的文创产品和显微镜、实验小器具等等,又为博物馆增添了几分色彩。

“特别棒。”北京游客李猛是头一次看到种子主题的博物馆。“虽然面积不大,但能体会到他们非常用心去做这个博物馆。”博物馆里也能感受到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无论是农耕文化,还是雷山本地的地域文化,都在这个小小的博物馆里有所体现。”

北京游客刘锐媛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欣喜,“这个博物馆五脏俱全,有比较完备的种子的展示,还有关于研学的展示,我觉得都很好。像暑期、寒假等等,小孩子们来到这里,可以做很多互动。"

毛坪村党支部书记陈兴芝介绍说,博物馆陈列的东西有四个板块。

“第一个是我们的农耕文明,包括我们毛坪村的历史文化。第二板块就是我们自己的文创产品,包括衣帽、种子盒,种子博物馆的徽章等。第三个,老稻种的陈列,比如瓜果蔬菜、豆类这一系列。”

陈兴芝笑说道,第四个板块就是科考营地,参观了整个博物馆之后,有一个空间让孩子体验一下,可以做植物标本、科学小实验。

作为长江、珠江水系分水岭,雷公山区域内至今赓续着长江流域农耕文明、稻作文化的样本,数百个苗族支系村寨隐匿于苗岭之中,并将农耕稻作智慧加以丰富,繁衍千年,生生不息。

陈兴芝说,博物馆建成后,丰富了当地旅游业态,也是对农耕文化农耕文明的传承,将给老百姓带来经济效益。

不止有种子博物馆,近年来,毛坪村利用文化和生态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将多处闲置农房改造成民宿、农家乐等,并举行各类民俗体验活动,让农村消费提质升级,促进农文旅的融合发展。

今年以来,毛坪村共接待游客20批次1200余人,分别来自北京、山东、深圳、广西、陕西、重庆、贵阳等地,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万余元。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