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新时代青春之歌 | 朱平:逐梦江海“造船人” 勇于担当“先行者”

2024-06-13 09:30:14 - 中华儿女

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风采

作者 | 《中华儿女》记者李玲

编辑 | 陈晰

“大国重器,先进制造,他带领团队在我国船舶工业相关领域实现‘零’的突破:创新试点,先试先行,他带领初创船舶企业在渤海之滨实现跨越式发展,以奋斗为笔描绘造船人的深蓝梦想,以拼搏为墨谱写制造强国的时代之歌。”在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颁奖现场,伴随着热烈的掌声,一位身着蓝色工装的青年健步走上舞台,他就是中船(天津)船舶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船天津”)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平。

唱响新时代青春之歌 | 朱平:逐梦江海“造船人” 勇于担当“先行者”

从大连造船的一线调试员,到北方最大民船总装建造基地的“掌舵人”,从主持建造多种类型超大型船舶,到带领一家年轻的造船厂跑出每年增加20亿元产值的“加速度”,今年刚满40岁的朱平一路乘风破浪、勇挑重任,用拼搏奋斗书写无悔青春。

做创新试点的先行者

五月和风日暖,天津港碧浪逐堤,3.9千米的码头岸线上,数艘巨型轮船悬浮在渤海湾边。造船坞内,一座总长366米、最大装载量可达到约16200个标准集装箱的巨型船正在紧锣密鼓地搭载中,一周后即将完成B型舱装载上船。

这里是中国船舶集团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在天津建立的造船基地,于2021年11月正式揭牌生产,主要建造大型原油轮、大型集装箱船、大型散货船。

“目前,我们的订单已经排到2028年,总金额近300亿元。每天有5000多人在船厂工作,大家热火朝天忙生产,全力以赴赶订单。”朱平说,在刚刚过去的4月份,公司的分段产量首次达到了18000吨,产额实现了预期目标,为今年产值实现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公司生产全面提速创造了条件。

2022年底,朱平来到中船天津担任副总经理,后又提职为总经理、党委书记、董事长。在朱平的带领下,这家年轻企业在2023年交出了“同比月均产量翻倍、用人规模翻倍、年产值翻倍”的亮眼成绩单。中船天津正式运营至今仅两年多,就已经成为北方最重要的民船总装建造基地,朱平坦言,发展速度飞快的背后,经历过不少难题。

“缺技术、缺人才、缺经验”,“成立之初,公司只有520多名员工,我们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都在探索的过程中,管理和生产上都有不小的压力和挑战。”尽管总体在有计划地推进中,但也暴露出了管理效率较低、分段产能下滑等一些问题,让朱平陷入沉思。

多年在基层摸爬滚打的经验,让朱平更加熟悉各个工作岗位,更了解生产流程中的堵点。他以技术创新为抓手,带队前往先进船企调研交流,引进高效的作业流程和先进的技术及设备,以点带面推进生产技术转型升级,让公司在边建设、边发展、边生产中有序地“前进”。

“企业就像一艘大船,经营是风帆、管理是推进器,要让船航行得又快又稳,既要从经营上要效益,又要从管理上要效率。”理清思路的朱平很快有了不少创新的想法,并迅速组织落地。

管理上,他带领公司突破性地建立“保障中心、技术中心、成本中心”三大中心,以提效率、控成本为抓手,从生产技术准备、技术创新推广、成本统筹管控三个方面提升管理效率。同时,引进造船一体化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优化管理。

生产上,他推动与高校、行业协会建立合作,通过研发机器人等新产品应用,以智能化推动高效生产。同时,发掘并引进先进协作单位,利用政策激励助力协作单位做大做强,共同发展,一起进步。

针对物资配送率不高问题,朱平提出细化流程,采用集、配、送一体方式,同时加大对接本地上下游企业,提升天津本地配套率,有效降低采购成本。“过去零部件从外省市采购运过来。现在从天津本地企业采购,降本又增效。目前,本地配套率已达近50%,今年将提高到70%。已交付的3艘船,分别比合同规定的时间提早了100天、67天、140天,这是实打实的效果!”朱平颇为自豪地说。

朱平深知人才的重要性,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坚持企业与员工共成长,建立丰富的教育培训体系,为青年职工创造提升能力和展现自我的平台。他提出了“重岗位,轻身份”的用工理念,突出“重实干,重实绩”,杜绝“凭年龄、凭资历”,打造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专业能力适任的人才队伍。

“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团结一心、协作共赢,才能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在项目管理中,朱平注重发挥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注重团队文化建设,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他关心共青团工作,充分发挥团员青年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还通过“党建+”系列活动,推动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工作深度融合。

一项项改革的确立与实行,源于朱平作为一位“掌舵者”的担当和创新精神。“造船需要有对品质的极致追求和持续不断的创新精神。”朱平说,工作中已有传统和经验的指导性固然很重要,但不能过于依赖,避免“循规蹈矩”,要积极探索,敢于创新,寻找更适合自己、更适合团队、更适合公司的新思路、新方法。

在他的带领下,中船天津全体职工统一思想,展现出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担当作为的精神。

“地中海莱拉”轮是公司为地中海航运公司建造的16000TEU集装箱船系列船的第三艘船舶。2024年1月,受国际航运市场等因素影响,船东提出希望公司能够提前合同期在2024年3月完工交付。朱平在得到消息后立即组织公司党委进行研究,经过综合分析、测算,以及与船东的沟通、谈判,决定全力组织生产建造,将原定于2024年5月份的年度计划提前至3月底。

由于赶工期间有春节假期,为组织生产增加了难度。朱平带领公司党委,组织各部门推出了一系列的激励政策,联合公司内各协作单位,节前在生产一线保留大量人员,节后迅速复工复产,在保证安全、质量达标的前提下,让春节假期对生产的影响降至最低。

最终,“地中海莱拉”轮在下水后仅用84天就达到了试航条件,并在试航期间取得新的突破,实现96小时完成报验任务返航。在2024年3月28日,“地中海莱拉”轮以提前合同期140天的成绩顺利完工交付。

2023年9月27日,“地中海居思”轮也提前合同期100天成功交付,一举填补了华北地区建造大型集装箱船的空白,标志着中船天津实现了大箱船建造全流程贯通,具备了批量建造大型集装箱船的能力。

“与朱平的合作长久以来都非常愉快,他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在项目管理上也体现出了十足的专业。”地中海航运公司驻厂经理Alex说。

做敢于奉献的奋斗者

“我的家乡在江苏,成长过程中对于大海、船舶接触比较多,从小便怀揣对大海的向往和对造船事业的热爱。”朱平从小立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造船工程师。2003年,他如愿考入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毕业后,他选择加入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连造船”),成为一名见习调试员。

“特别能吃苦、学东西快”是那时的同事对他的评价,在大连造船,朱平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项目管理骨干。

2017年9月,朱平在大连造船任职项目经理,他为自己立下“专业改变命运、能力展示自我、业绩扮靓人生”的格言。

“建造产品船型多、生产技术准备不好、生产负荷增加……”刚刚担任大连造船生产管理部2-1船坞第一/第二项目组项目经理的朱平,就面对公司严峻的生产经营形势。

他一边精心编制各阶段生产计划,制定工作目标,确保项目顺利进行,一边带领团队提前策划、积极沟通,确保试航出港前完成所有压载舱强度试验的策划。“‘以小时为单位’制定每个试验项目的计划”,面对重重困难,他始终注重细节,始终精益求精。

正是这样的拼搏精神和敬业精神,让他带领的项目团队在严峻的生产经营形势下依然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于2018年上半年成功完成C20K-1/2船两条船的交船任务。

这一成绩的取得,不仅标志着我国船舶工业在2万箱集装箱船的设计、建造上实现了“零”的突破,使我国超大型集装箱船建造进入世界第一方阵,更大大增强了我国船舶工业在国际船舶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第一次作为项目经理全权负责一个重大项目取得圆满成功,给了朱平更足的底气,从此他接连被委以重任。

2018年11月,大连造船建造的30.8万吨原油船系列船之一“凯力”轮正式交付。这是大连造船自主开发的新一代节能环保型超大型油轮,是我国首艘安装翼型风帆的大型船舶,作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工程难度大,技术含量高。朱平带领团队对建造、总装工艺进行了大量研究,先后攻克了桅杆高硬度耐磨板焊接、不锈钢方管弯曲成型,桅杆内外滑道加工等数十项关键工艺。在交船后验证结果表明,最终风帆试验达到预期结果,风帆整体运转正常,证明翼型帆方案助推大型船舶效果显著,计算可节约每日燃油2吨左右,不同航速下主机功率节省10%左右。

同年,他带领团队实现了高强度国产止裂钢首次在最大集装箱船上的应用,经过上百次试验,形成指导文件和工艺,攻克了止裂钢超高强度、特殊焊材及工艺等难题,实现了2艘20000TEU集装箱船成功交付,标志着我国船舶工业在超大型集装箱船的设计、建造实现了“零”的突破。该船设计与建造技术获评2019年中国船舶科学技术二等奖。

朱平带领团队研发项目、开展技术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他多次牵头完成智能船、翼型风帆系统、20000箱级集装箱船高效建造技术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带队完成智能VLCC(VeryLargeCrudeCarrier,超大型油轮)、风帆助推VLCC、绿色生态VLCC等多船型世界首制建造。

朱平说,在船舶建造行业,每一艘船舶都被称为“她”而非“它”,对于朱平而言,每一艘船都是自己精心养育的孩子,而每一次交付船舶,就如同“嫁女儿”。

“每个阶段对我自身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着不同的作用,如果说最难忘的经历,那我觉得应该是任职项目经理期间,我深刻地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认识到了‘和合’这一中华传统理念的魅力。同时任职项目经理期间遇到的很多事件也开阔了我的思路,直到现在我在工作中的一些方法和理念也深受影响”。朱平说,对于项目经理而言,不仅需要一定的业务能力、管理能力,沟通与谈判技巧也非常重要。在多年的一线项目管理工作中,朱平的综合素质得到快速成长,伴随其成长的是一项项成果的取得,这些成果不仅提高了我国船舶工业的技术水平,也为我国在国际船舶市场赢得了更多的话语权。

做高质量发展的践行者

中船天津作为运营两年多的新企业,拥有一支充满干事创业激情、勇于创新、能担重任的青年管理团队,他们共同承担着“大国重器”建造责任。朱平告诉记者,中船天津虽然年轻,却是大连造船各大基地中增速最快的,未来他将带领团队朝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奋勇前进,让更多大船从天津启航,由“蓝图”驶向“蓝海”。

唱响新时代青春之歌 | 朱平:逐梦江海“造船人” 勇于担当“先行者”

中华儿女:中国船舶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如何?

朱平: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造船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这三大指标已经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造船业对于世界的影响力是显而易见的。中国造船业也不仅是船舶制造,对于海洋经济发展、国防力量建设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造船业有着“资金密集型、人员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特点,对于经济增长、人员就业、制造业技术革新也都有着积极作用。现阶段市场形势良好,造船业又迎来新的“春天”,我相信以中国船舶行业的能力和优势,一定会在这新的时期,迎来一次新的高速、高质量发展。

中华儿女:中船天津将以每年20亿的增长速度,至2027年达百亿规模。这个决策布局之下有什么战略规划和创新做法?

朱平:这个五年规划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挑战。目前中船天津公司是订单拉动型的生产模式,手持订单已经排产到2028年,完成今年的46亿产值,甚至2027年的百亿产值都是有订单支撑的,挑战主要在“高质量”完成上。按照计划,2027年,船厂现场协作人员将会突破一万人,这对于我们的管理能力无疑是巨大的挑战。为保证五年规划得以实现,我们首先明确生产这一个中心任务,强调党建和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推出“党建+”模式,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业务工作高效开展;在管理上,我们推出并贯彻“服务加管理”的模式,强调服务意识,梳理管理流程和各环节的畅通,提质增效;在生产方面,我们积极对标和引入先进模式、先进流程,推动工艺的优化再造,引进信息化手段和智能化设备,全面提质增效;在能力建设上,我们在2023年完成了转型升级能力建设的一期建设,充分补齐生产能力,今年我们即将继续投资16.8亿元,启动二期建设,建设现代化厂房、购置智能化装备、建成专业化产线,向着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转型升级,提高企业自身能力。同时我们也在发扬造船人的传统,主动给自己“加担子”,科学地策划、研究在现有订单的基础上,再增效、再提速,插入新接订单,加强生产资源的利用,进一步提高产值目标。

中华儿女: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作为一家新的船舶制造企业,作为一位年轻的“领航者”,承担制造大国重器的使命,如何在新征程上继续焕发高质量发展的青春活力?

朱平:作为一家新的船舶制造企业,我们具有一些优势。在公司创立之初,大连造船就为公司明确了定位:“做创新试点的先行者,做甘于奉献的奋斗者,做高质量发展的践行者”,这个清晰的定位就能很好地反映出这个优势和发展方向,我们会利用好我们的“新”,持续在创新上发力,不仅是管理上的创新,也包括技术上的创新,展现我们作为一个年轻企业的活力,为中国造船业甚至是制造业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同时,中船天津也在以一种相对新的机制在运行和发展,我们积极探索优质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争做“先行者”,在国企改革深化提升推进中,交出中船天津的答卷,朝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奋勇前进。

[ 本文刊于《中华儿女》杂志2024年第6期 ]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