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桥部队荣立集体大功,成为“大功团”名扬冀中

2024-06-13 15:52:03 - 消息动态

转自:河北青年报

6月15日,是沧州解放的纪念日。77年前,为牵制平津之敌,配合东北野战军的夏季攻势,晋察冀野战军发动青(县)沧(州)战役,解放了沧州。

而在这场战役中,晋察冀野战军第二纵队第六旅第十六团奋勇杀敌,仅用15分钟即夺取了沧州城外极具战略意义的军桥,为解放沧州打开了胜利通道。战后,夺桥部队荣立集体大功,成为了大家交口称赞的“大功团”,名扬冀中。

文物名片

晋察冀野战军第二纵队第六旅第十六团的“集体大功”奖状,现存于沧州市烈士陵园青沧战役展厅,系冀野第二纵队政治部于1947年6月15日颁发。

夺桥部队荣立集体大功,成为“大功团”名扬冀中

十六团获得的“集体大功”奖状

文物·故事

“集体大功”奖状颁发于1947年 

这张“集体大功”奖状长约34厘米、宽约23厘米,以蓝底映衬六面红旗为背景。奖状中间用毛笔书写:“奖给:六旅十六团全体指战员,在解放沧州战斗中迅如猛虎,夺取军桥荣立集体大功。”

奖状右下角为签发单位:“冀野(晋察冀野战军)二纵队政治部”,字上为“冀野二纵队政治部”的红印章。奖状颁发时间为1947年6月15日。时隔77年,奖状除了略有折痕和破损外,整体保存完好。

沧州市烈士陵园解说员王奕斐告诉记者,1958年沧州市烈士陵园建设青沧战役展厅时,珍藏了部分文物,其中就包括这张奖状。近些年,陵园的青沧战役展厅进行过多次重新布展,这张奖状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除了这张奖状,展厅内还陈展有一幅记述夺桥战斗场景的黑白复制照片,照片上的我军战士健步如飞,正朝守敌发起猛攻。

“军桥是一座只有40多米长、约5米宽的木桥,过去常运输军用物资,所以得名‘军桥’。”王奕斐描述了军桥的重要性,“大运河自沧州城西流过,军桥地处城墙西南,是当时连接大运河和沧州城西的唯一桥梁。可以说,控制了军桥,就等于封锁了城内的敌人。” 

夺桥之战关系解放沧州成败,而能否解放沧州,又关系着青沧战役全局,因而,此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夺取军桥的第十六团战后被评为‘集体大功’,是他们为解放沧州打开了胜利通道。”王奕斐介绍道。

讲述·幕后

夺桥之战前十六团做了周密部署

在相关的党史、军史材料中,清晰记录了夺取军桥的战斗历程。

鉴于军桥重要的军事价值,敌人在军桥周围严密布防。桥上设有三道铁丝网,桥岸边修筑有防守工事,桥西头还建了高堡。

夺桥之战打响前,六旅十六团先迅速夺占运河西岸的菜市口村,扫除了河西的外围“障碍”。随后,旅长盛治华带十六团的团、营干部来到运河边侦查地形,部署作战方案。

最终旅部决定,十六团的一连、五连和八连作为进攻主力,一营长刘政在前沿统一指挥。同时,为保证夺桥成功,由36挺轻重机枪、18门火炮以及56名特等射手组成火力队,阵前压制敌人。在旅文工队的宣传鼓动下,大家情绪高涨,“夺取军桥立大功”的口号响彻阵地。

夺桥部队荣立集体大功,成为“大功团”名扬冀中

13日14时,夺取军桥的战斗正式打响。我军先用炮火摧毁了桥头高堡,继而战士们以火力压制住正面敌人,随后八连发起冲击。然而当部队进攻到桥面时,遭遇敌人两翼火力袭击,伤亡较大。

八连进攻受阻,五连迅即投入战斗。爆破班班长王振祥抱着炸药包,在中弹负伤的情况下匍匐前进,连续炸毁了桥头的两道铁丝网。

五连连长李增银、副连长董子晖也带突击队发起了进攻。战士们冲到军桥东端时,被最后一道铁丝网所阻。为防止爆破清障时损毁军桥,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用铡刀砍向了铁丝网。一名战士倒下了,第二名战士迅速补位,战士们前仆后继,终于冲破了第三道铁丝网。

敌人见三道铁丝网失效,随即开始疯狂反扑。为守住桥头阵地,董子晖带着十多名战士利用夺占的敌人工事,就地展开反击。战斗中,董子晖壮烈牺牲。副连长的阵亡,点燃了大家复仇的怒火,战士们以锐不可当之势冲向敌人。

七八十名战士在夺桥战斗中牺牲

眼见军桥不保,狗急跳墙的敌人想在桥下安置炸药,炸毁军桥。见此情形,十多个战士迅速跳进水里,与敌展开肉搏,最终消灭了炸桥的敌人。

十六团战士英勇作战,只用了15分钟就夺取了军桥。战斗中,有七八十名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军桥失守,意味着敌人城外的重要据点被拔。看到大势已去,残敌赶紧逃窜回城内,关闭沧州小南门。而一批来不及逃走的敌人,只得乖乖举手投降。

夺取军桥后,十六团的勇士迅速向城墙西南两侧进攻,到16时已全部占领城墙外阵地。城内的敌人彻底被困,成了瓮中之鳖。战斗中,十六团的战士们轻伤不下火线,在前线指挥的营长刘政身上三处负伤,仍拒绝下去治疗,让两个战士架着继续指挥战斗,直到最终胜利。

14日19时,解放沧州的总攻开始。六旅十六团的突击队在炮火支援下,率先从城墙西南角登城,在敌人的防线上撕开了一个口子,并打退了敌人的反扑,迅速向城内纵深挺进。

与此同时,其他攻城部队的战事也进展顺利。战斗到15日早晨,沧州城守敌大部分被歼。少部分逃敌也被地方部队歼灭。沧州城回到了人民手中。

6月15日,在庆祝沧州解放的大会上,旅长盛治华代表纵队政治部宣读了嘉奖令。15分钟战斗,胜利夺取军桥的十六团荣立集体大功,获颁了这张奖状。自此,十六团成了名扬冀中的“大功团”。

精神·传承

军桥改称解放桥纪念夺桥解放沧州战斗

沧州解放后,很快成立了沧州市人民政府。后来为纪念十六团夺取军桥、解放沧州的战斗,人民政府将军桥改称为解放桥(今为解放路桥)。

夺桥部队荣立集体大功,成为“大功团”名扬冀中

而今的沧州市解放路桥

在后来的经济建设中,解放桥又经过了多次改扩建,最终形成了今天双向四车道的钢筋混凝土桥梁。

1958年,沧州市烈士陵园开始动工建设。在陵园中央广场的青沧战役纪念碑的浮雕中,就有十六团战士夺占军桥战斗的场景。与此同时,十六团的“集体大功”奖状也成了园内馆藏文物。

王奕斐介绍说,陵园建成以后,来陵园参观的有单位、团体,也有祖国各地的游客。很多观众会在展厅中的“集体大功”奖状前驻足停留。每到此时,他都会讲述文物背后的战斗故事。

“对于自己来说,每次讲述都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王奕斐说,“77年前,先烈们前仆后继,在夺取军桥战斗中壮烈牺牲。他们以鲜血谱写了解放沧州城的不朽乐章。讲好他们的战斗故事,这也是新时代对革命精神的一种传承。”

■文/本报记者寇拴民 实习记者郭会哲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