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税收走基层】税收赋能 川渝同“新”

2024-06-13 17:30:15 - 国家税务总局

川渝共进,税助向“新”。6月初,“聚力向新——‘看税收走基层’”网评品牌活动(川渝行)在重庆两江新区互联网产业园启动。参访人员通过走访川渝两地代表性企业,感受在国家税费政策和税务部门精细服务的助力下,新质生产力焕发出的强劲动力。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重庆、四川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同比增长6.2%、6.1%,增速均位居全国前列,两地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均超2万家。

【看税收走基层】税收赋能 川渝同“新”

重庆两江新区税务局针对重庆西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资金投入大、创新技术多等特点,主动上门问需,辅导公司及时享受2023年度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图为该局工作人员详细了解创新技术的研发过程,帮助企业合理归集研发中产生的费用和成本

 传统产业在蝶变中跃迁

重庆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汽车工业是其优势产业。5月25日,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举行“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智能安全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发布19项成果证书,其中4项为行业首创、15项行业领先。

“创新,让新能源汽车产业有中生优。在税收政策支持下,我们推动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跃升。”赛力斯负责人介绍,2023年,公司享受增值税留抵退税超2亿元。今年前两月,赛力斯新能源汽车销量达6.7万辆,同比增长485%,截至目前已累计出口整车超过50万台,覆盖7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推动加速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国家税务总局重庆市税务局推出17条举措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高质量发展、20条举措助力制造业升级,联合科技部门组建专家团队,开展25场“税助新质”惠企政策主题宣讲,解决涉税问题约550个。2023年,重庆制造业企业中税费优惠政策正向效应有效释放,助推重庆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2%,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首次突破90大关。

在四川,税务部门积极落实各项税费政策,不断夯实制造业底子,激活市场创新因子。2023年,四川全省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906.9亿元,其中制造业及与之相关的批发零售业占比最高,达到35.3%。截至2023年底,四川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的企业数从2007年的124家增加到1.77万家,减免金额从1.98亿元增加到195.05亿元。四川德阳被称为重装之都,拥有富饶的装备科技创新土壤,诞生了许多世界首例、全国首例成果,正在“智改数转”路上大踏步向“新”而进。以自主核心技术研发为驱动,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积极推进“智改数转”,形成独特的发展优势。通过运用5G、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等技术,东方汽轮机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实现黑灯产线人均效率提升650%,设备利用率提升至90%,能源利用率提升47%。

【看税收走基层】税收赋能 川渝同“新”

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投资大、周期长,企业“智改数转”进程得益于税收的支持。“我们每年的研发投入都保持两位数增长。2023年,公司享受先进制造业增值税加计抵减优惠超8500万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6.3亿元。实实在在的税惠红利加快了我们建设5G数字化工厂的步伐。”企业资产财务部部长武晓春表示,当地税务部门积极落实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为科技创新和制造业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了信心。

新兴产业在新赛道上蓬勃壮大 

川渝两地服务布局未来产业,蓄积发展新动能,推动西部地区产业升级日新月异。

在重庆,中元汇吉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全自动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可精准识别超过5000种细菌和真菌种类。“产品研发周期长,流动资金压力不小。”企业财务经理胡明勇表示,一系列支持科技创新的优惠政策为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招纳更多优秀科技人才提供了支持。

走进四川天府新区鹏飞科技园,成都纵横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无人机制造基地的生产车间内,身着深蓝色工作服的技术工人正操作着数控加工中心设备,将原材料逐一加工成生产无人机所需的各种结构件,这些工业无人机完成组装后将被用于测绘、巡检、安防监控、应急等多个领域。

【看税收走基层】税收赋能 川渝同“新”

“工业无人机是低空经济产业中最快见效益、出成果的领域。”企业董事长任斌表示,“政府围绕低空产业布局,出台了系列支持政策。我们抢抓机遇,在构建共享数字空域‘航路网’、数字化管理系统‘服务网’、低空感知及通信‘智联网’上大胆布局探索。”

成都市税务部门围绕本土低空经济企业初创、成长、成熟等各阶段涉税需求,针对企业不同类型和发展特点,为其量身打造“一企一策”个性化服务档案,属地税务分局网格员精准对接企业重大项目,一对一答疑解惑,帮助及时准确享受税费红利。“2022年以来,在税务干部的精心辅导下,公司共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增值税出口退税、留抵退税等税收优惠超3000万元。”企业财务总监刘鹏表示,“税费优惠政策和贴心服务让我们在加大工业无人机研发投入上干劲更足。”

税费服务在改革中优化 

一系列惠企政策为重庆、四川的企业创新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营造出良好营商环境,一批前沿技术加速孕育并迈向产业化,一批未来产业正逐步成为现实产业链。政策赋能、服务添力,税务部门全力护航企业向“新”而进。

“不到10分钟就完成了身份验证、材料传送和核验。”在重庆两江新区税务局办税服务厅,远程交互直连等智慧办税缴费服务获得纳税人缴费人的一致好评。该局采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智能云填单”、智能咨询“24小时不打烊”等智慧服务,数字化创新让纳税缴费便利度极大提升。

办税服务便利化直接关系到营商环境的优化。四川省税务部门在数据治理、智能应用、场景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切实提升办税体验。“办税服务厅引入智能云桌面系统,显著提高了业务办理效率。我们在自助办税区配置智能终端,由咨询人员辅导纳税人缴费人办理业务,前台窗口提供兜底服务。云桌面系统集成了电子税务局、数电发票、社保、个人所得税等常用办税业务,便捷高效。此外,为确保信息安全,定时清理使用痕迹。”成都高新区税务局办税服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系统日均使用量超2000次,有效缓解窗口压力,缩短办税时间,服务质效显著提升。”

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共建共兴是关键。重庆市税务局和四川省税务局将以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抓手,聚焦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消费品产业等共建产业,携手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推动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落地见效,为推动巴蜀大地共同绘就中国式现代化新图景注入澎湃税动力。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