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雁麟 丁胜:持续推进贵州省中小河流治理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4-06-13 14:32:28 - 当代先锋网

作者杨雁麟丁胜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推进中小河流治理,主要针对洪涝灾害发生相对频繁、防洪风险相对较大、受洪水威胁的人口较多、经济集中、有需要保护的城镇、村庄以及有较大范围农田等保护对象的河流开展重点治理。通过十余年的努力,基本解决了全省洪涝险情频发、防洪标准不足、管护能力较弱等方面的问题,进一步消除了防汛薄弱环节,优化了水生态环境,有效提升了防洪减灾能力,增强了水资源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为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小河流治理工作进一步指明方向。在新的发展阶段,贵州要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因势利导精准施策,持续推进我省中小河流治理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要以融入国家水网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加快构建国家水网,建设现代化高质量水利基础设施网络,统筹解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问题,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小河流是国家水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构建省市县三级水网体系提供了天然水系网络条件,有助于构建现代化高质量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我省在推进中小河流治理过程中,要主动融入国家水网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一要积极推进省市县水网建设,尽快形成城乡一体、互联互通的省市县水网体系,改善中小河流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水资源配置保障能力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二要进一步加大向中央争取水网建设项目和资金的力度。我省中小河流治理的任务依然繁重,后续治理仍需大量资金投入,要考虑积极向中央争取水网建设方面的项目和资金,从而在更大程度上覆盖和推进中小河流的综合治理。

杨雁麟  丁胜:持续推进贵州省中小河流治理事业高质量发展

龙里县洗马河(下沙坝段)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项目建设现场

二是要以流域为单元进一步强化中小河流治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治水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为推进新时代治水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其中,系统治理就是要以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看待和解决治水问题。要注重以流域为单元强化中小河流治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一要以流域为单元加强系统规划。要具备流域大系统的视野,以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防洪与生态综合治理为目标,科学制定流域的治理规划。二要以流域为单元加强系统治理。要以流域为单元,逐河流全面推进系统治理,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基本前提下,统筹考虑河流的综合功能,统筹考虑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和岸线保护利用等多方面的有机联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三要以流域为单元综合施策。在治理过程中要注重综合施策,一些地方可以采取一河一策,有效兼顾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地上地下的综合治理,靶向施治实现河湖生态空间的治理保护和治理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是要以机制创新为撬动提升中小河流治理效能。中小河流治理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水利任务,十余年来主要依靠国家投入来取得进展和成效。在实施方面,主要是由地方政府及水利部门主导,治理主体相对单一,且难以在财力上覆盖治理的所有环节。为此,需考虑创新机制,通过引入多元化的治理主体参与,进一步提升中小河流治理效能。一要创新资金投入机制。要综合运用财政、金融、税收、价格等多种政策手段广开投资渠道,对有开发价值的河段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引导和调动社会力量投身于中小河治理中,遵循“谁投资、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完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资体系。二要强化社会参与机制。要通过完善公众参与的相关制度和机制,构建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社会行动体系。政府要积极搭建多方参与的平台,引导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广泛参与治理过程。三要建立和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在中小河流治理实施过程中和建成后,要明确专门的管护主体和责任,落实管护机构、人员和经费,依法依规对治理设施实行维护和管理。同时,要积极应用信息化手段对治理项目实施全生命周期的监测和管理。

杨雁麟  丁胜:持续推进贵州省中小河流治理事业高质量发展

四是要推动水生态水文化水旅游融合发展。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通过改善中小河流的生态功能和水环境,可以让自然环境和沿河城乡居住生活品质得到极大美化与提升,从而形成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河流景观。在开展中小河流治理过程中,要积极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产业振兴,在一些河段因地制宜开展水文化建设、打造区域山水景观,并在城镇、乡村人口密集河段充分挖掘与治水相关的历史事件与典故、风土人情、传统特色产业等,重点突出贵州少数民族文化、茶文化、乡村旅游文化、红军文化、历史名城文化等文化特色,统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文化旅游、体育、林业等部门资金,统筹安排、集中投放,合理确定治理标准和方案并有序实施推进,建成一批适合群众休闲、享受自然、亲近河流的水美生态工程,实现治水工程与水生态水文化水旅游融合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小河流治理的综合效应,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坚实支撑。

(作者单位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本文为《贵州开展中小河流治理的历程、成效及经验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

编辑管云

二审张恒新

三审岳振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