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掉AI公司的光环,去掉投融资的泡沫,真正挣钱才是好生意”

2022-07-13 11:31:20 - 媒体滚动

AI赛道从技术到落地,其实有无数的路径,

但如何打破魔咒,成为自己的商业选择?

“去掉AI公司的光环,去掉投融资的泡沫,真正挣钱才是好生意”

“我相信其实科创企业中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一条路。

在科创路上,

每家的科技创新公司都有自己的

一种方法,一种成长模式,一种打拼模式。

也许创新的范式并不一致,

但我觉得每一个创新团队都有自己的路。”

竹间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竹间智能)首席运营官孙彬表示。

Step1蓝图

每个科创企业一谈到产品,

可能大家都会有一张蓝图。

“去掉AI公司的光环,去掉投融资的泡沫,真正挣钱才是好生意”

一般来说企业成立二三年,经过各种各样的尝试,都会把自己的技术转化成成型产品,将这些产品能够满足一些行业的诉求,能够解决一些痛点,能够提高一些效率,或者替代一些人工,或者增加一些安全性,慢慢的会形成自己的产品模式,开始服务各个行业,渐渐就形成了一张自己的蓝图。

Step2场景

再往下走,每个科创人都会讲场景。

企业自己的技术解决了客户的什么痛点,会涉及客户的不同部门,大家可能都会有销售循环。有可能是一个客户部门的循环,有可能是产品上下游的循环,有可能是供应链的循环,也可能是生态的循环,但是每一个团队都会在思考如何最高效节约营销成本,同样的销售可以触达客户不同的部门,或者触达不同客户相同的部门,或者触达行业里类似的企业。

销售的循环,就是怎么在有限的销售成本中让产品营销最大化。

“去掉AI公司的光环,去掉投融资的泡沫,真正挣钱才是好生意”

竹间智能在思考什么?

“其实我们一直都在想

如何将我们的技术产业落地?

如何落得好,如何有高的利润,如何产生正向现金流?

如何竞争得好,如何能够变现?

让企业永续发展有无数种方法,这是我们在思考的事。”

首先,到底是做谁的生意?

到底是做头部企业还是中小企业?

头部科技企业一定有高要求,高的毛利,高定制化,高交付响应。

挑战在于,是不是科创企业能够满足头部企业的诉求?如果头部企业的数量多了,你是不是有足够的交付力量应付?

同样很多企业定位是服务中小企业。

在服务中小企业的过程中会发现,中小企业可能要求很标准,数量很巨大,但是这个赛道中间同质化也很严重,竞争也很激烈,中小企业的付费和粘性又很低。当中小企业成长到收入一两亿元规模的瓶颈时,这又变成一个瓶颈。

这时很多企业说我要做定制化,做头部企业的生意,又会往上游做。同样也有一些企业说天生做腰部企业,用这样的定位,把自己的产品尽量做成标准化。

所以,每家创业企业在前面几年打磨自己商业模式的时候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作为一家人工智能企业,竹间智能的小伙伴们,专注做人机对话。企业最核心的自然语义理解技术可以帮助人机对话和人机阅读。

“去掉AI公司的光环,去掉投融资的泡沫,真正挣钱才是好生意”

这样通用的AI高频的技术,

我们如何来定位自己?

在前期的实践当中定位我们先为头部企业服务,因为只有头部企业有人工智能的最高要求,有最多的创新场景的诉求,也愿意为此付高的付费,而且他们在这个行业中间做创新,他们所代表的这些痛点和他们的这些AI落地场景,往往80%以上都能代表行业通用要求。头部企业给你带来案例,但是不可能复制无限。竹间智能沉淀到产品平台以后,再横向服务中腰部的行业客户,因为平台在头部企业的打拼中间具备了行业所有的知识,这些产业和模板、经验足够给行业企业带来亮点,产品可以相对标准让行业企业使用。

对竹间智能的团队来讲,守住头部,拿了行业knowhow,用平台覆盖中部,跟伙伴一起合作覆盖中小企业,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随着我们自己商业越走越深,

目前我们就形成了自己的商业选择。

我相信很多创业公司的创始人都在思考——

最终把自己定位在哪里。

我们聚焦头部大客户。”

Step3产品标准化

任何科技企业最后躲不开,如果以头部企业定制化交付瓶颈的魔咒,后来一定会有成长的困局。这时候会倒逼企业做产品标准化,所以产品标准化一定会被科创企业在第三个阶段考虑。

真正的路径其实演变了很多次。

人工智能是一个泛技术产品,尤其是人机对话,可以在多个场景当中,手机、汽车、电视、银行等客服、广告营销等等都可以做到。

“这个赛道真正困扰我们的

或者说很关键的应该是

资本和环境对AI公司的期望。”

“去掉AI公司的光环,去掉投融资的泡沫,真正挣钱才是好生意”

孙彬表示,如今,AI公司的高估值造成了资本方对AI公司成长的高要求。但AI公司本身就是软件性质的公司,它的成长必然有一定的规律,过高要求会让企业的成长变形,甚至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这也是一个需要沉淀的行业。所以,对科创公司来说,给它一个正确的期望、正确的成长速度,才是让技术成熟的正确的方式。在资本方面,过分的高估值或过度的上市压力,也不足以把科技推广好。

“另一个挑战在于,人工智能赛道的竞争不理性。”需要大量的高级人才的人工智能企业,成本其实是巨大的,创新投入也很大,竞争不理性的环境对企业成长路径本身来说也是挑战。

当内卷和竞争愈演愈烈,剩下来的企业或者最后站在行业的顶端的企业才是最成功的。

“我们现在打拼了这些年更现实了。

其实从技术到产业落地,

去掉投融资的泡沫,去掉AI公司的光环。

真正挣钱才是好的生意。”孙彬说。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