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6月份,我国M2暴涨11.3%,但CPI增速为零,该如何理解呢?

2023-07-13 17:32:58 - 南生今世说

下为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在最近一年来的发展趋势——逐步下滑,由2.5%到2.8%区间,降至当前的零左右;由温和性通胀,转变为在“通缩”边缘挣扎。

【深度】6月份,我国M2暴涨11.3%,但CPI增速为零,该如何理解呢?

纳入居民家庭购物车里面的商品,在一年前需要支付100元人民币,但现在仅需要支付97.5元。或者说,同样都是100元人民币,当下能购买到的商品数量,要比一年前多了2.5%左右。

人民币,对内升值了

与黄金、白银这些贵金属不同,现在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本身就是一张纸罢了,几乎没有什么成本与价值。如果我们采用电子支付,利用信息技术取代“纸张”,那这个货币本身的价值趋近于零。

但这个自身价值趋近于零的“货币”却能在市场上兑换到我们需要的各种商品、服务,这表明:在自己国家内部,货币的真正价值在于“交换”,体现的是“单位货币能交换到的商品数量”。

【深度】6月份,我国M2暴涨11.3%,但CPI增速为零,该如何理解呢?

这犹如跷跷板!一头是商品,一头是货币。在商品数量保持相对不变的时候,货币多了,那物价就上涨——购买同样数量的商品,需要支付的货币越来越多,这就是通货膨胀。

请再一次理解“通货膨胀”,它由“通货、膨胀”两词组成。通货,就是货币的代名词;膨胀,就是货币看起来变得更多了。货币供应量超过市场需求,伴随的必然是物价要上涨。

矛盾点,来了

2023年6月份,我国M2(广义货币供应量)余额提升至287.3万亿,同比上涨11.3%。货币供应数量涨幅再度达到两位数,但我国的CPI涨幅却下滑至零,几近于通缩啊。

上文不是说“货币数量多了,那物价必然上涨,通胀水平上扬”吗,那为什么和CPI走势不一致呢?这种异化现象,该怎么解释呢?

【深度】6月份,我国M2暴涨11.3%,但CPI增速为零,该如何理解呢?

西方经济学根据流动性的大与小,将货币划分为M0、M1、M2。M0是存放在市场上的货币,流通性最强,最容易转为消费、投资……

M1是在M0的基础上,再纳入活期存款。活期存款也非常容易转为消费、投资,能较为快速地出现在流通市场。

M2则是M1的基础上,再融入了各种定期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其他存款等。

在咱们国家,很多人将自己放在银行里面的钱转为“定期存款”目的是获取利息,不是为了方便拿出来消费、投资——这些钱如果放在那里不动,并且还要将更多的钱都转为定期,那市场上真正流通的货币反而相对不足了。

今年6月份,我国M2与M1再度出现了巨大的剪刀差。其中,M2暴涨11.3%,但M1仅增长3.1%——这个增速必然远低于我国二季度的经济增速,真正流通的货币数量增幅低于经济增幅。

那我国的CPI还能上涨吗,不出现通缩已经万幸了!由此我们得知:M2和通胀之间没有必然关系,那些说M2高企,物价必然上涨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

咱们国家的居民倾向于储蓄,尤其是定期储蓄。如果M2不断高涨是由定期储蓄推动的,那这个广义货币供应量“只是看起来变得更多多而已”,背后隐藏的是真正用于流通的货币增长相对不足了。

在咱们中国,M1与物价涨跌之间的关系反而更紧密,西方宏观经济学重点关注M2与通胀之间的关联,似乎不太适应我国。

人民币,对外贬值

在2022年6月份的时候,兑换1美元大概是需要6.6元人民币,现在差不多是7.2元人民币。在人民币对内升值的最近一年时间内,我国人民币对外却在贬值。

【深度】6月份,我国M2暴涨11.3%,但CPI增速为零,该如何理解呢?

这个对外贬值,就是汇率在下跌,升值则是汇率上涨,体现的是“一国货币,相对于其他主要国际货币(当前主要是美元)的比价”。

影响这个“比价”,也就是货币汇率上涨与下降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影响因子是“各国央行,投资者的外汇买与卖”,这具有较强的投资属性和难以掌控性。

既然投资属性更强,那一国货币在体现对外价值的时候“就经常会和本国境内的实际兑换价值”产生偏移,甚至背离。

这就造成了货币高估、低估的复杂现象!当某国的货币,在国际市场很抢手,其对外价值就有可能超过对内价值;反之,货币的对外价值,会低于其在本国内的实际价值。

某国货币对外价值被低估,不一定是好事,代表您的货币国际市场接受度低;高估,也不一定坏事,表明它在国际市场很受欢迎。

所以,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在内的一些权威机构就提出并制定了“按各国境内一篮子商品实际成交价格”,来重新换算各国货币购买力之间的兑换关系和比例。

以世行公布的2022年数据为例,3.99元人民币的购买力与1美元相当;22.91印度卢比的购买力与1美元相当,28.8俄罗斯卢布的购买力等同于1美元——这是把货币对内价值,转换为对外价值。

这种转换只是理论上的,不具有现实意义。因为货币的对内、对外是两个不同市场,对外价值的核心体现不完全取决于兑换商品数量的多与寡,更多体现在投资、储备、保值、风险等其他层面。

俄罗斯卢布,不会因为它能在俄罗斯境内能购买到较多商品,就能在国际市场表现出强劲的价值。如果各大外汇交易市场不追捧,投资者不抢购,那卢布的对外价值就远低于其对内价值。

给我们何种启示呢?

既然货币的对内、对外,也就是“在岸、离岸”是两个不同的市场,价值体现方式不完全一致,那就需要我国采用不同的操作方式。例如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加强各种离岸市场的建设”。

当前,主要的人民币离岸市场在我国香港,新加坡、伦敦,这远远不够。还需要在更多地区、国家筹建更多的离岸人民币交易、支付、结算、清算分中心——南美、非洲、中亚、大洋洲……

此外,确保我国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性,加强离岸市场外汇交易力度。在美元称霸全球背景下,币值若不能有效稳定,会降低其他国家企业、居民持有信心。同时,不能让美联储利用加息、降息周期来收割韭菜。

【深度】6月份,我国M2暴涨11.3%,但CPI增速为零,该如何理解呢?

还需要拓宽人民币基础设施,丰富境外人民币金融市场,得让国际社会深刻感受到持有人民币要比持有其他货币,特别是比持有美元带来更多潜在收益、安全、便捷。才能让更多国家愿意增持人民币。本文由南生撰写,无授权请勿转载、抄袭!

若您喜欢,不妨打赏。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