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红楼 一梦百年

2024-07-13 05:14:08 - 齐鲁晚报

光影红楼 一梦百年

光影红楼 一梦百年

光影红楼 一梦百年

由胡玫执导的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将于7月26日上映。影片在尊重原著精髓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用当下观众更加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原著的“本真”,展现大观园内的青春与真情。其实,从1924年开始,《红楼梦》已经走过100年的影视化改编史,每次改编都是一时热点文化现象。

刘宗智 济南报道 

青春版“红楼”

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还在循环播放,2010年首播的李少红版《红楼梦》剧集仍被频繁提及,而著名导演胡玫“十年磨一片”的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宣布即将于7月26日全国上映。该片由何燕江担任编剧,林鹏、卢燕、边程、张淼怡等主演,从贾府全盛时期开始介入,深入展示太虚幻境、元妃省亲、黛玉葬花、宝玉挨打等经典桥段,再现了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悲欢离合故事。

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以贾宝玉大雪天里出家倒叙为始,以林黛玉回府奔丧开篇,揭秘了王熙凤贪没林如海家产盖建大观园,后又出卖了宝、黛两小无猜的爱情,致使宝玉迎娶宝钗,黛玉泪尽而亡,最终情散人悲、归于宿命,完成了红楼梦的悲剧结局。“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胡玫在制作花絮中表示,“‘木石前盟’讲的是两个人的悲剧,而‘金玉良缘’讲的是三个人的悲剧。这个看似喜庆的词与《红楼梦》放在一起,就是一曲悲歌。”

与爱情悲歌相称的,则是阴谋。小说《红楼梦》是从林黛玉进贾府开始,而电影则是从林黛玉回扬州开头。林如海在扬州去世,林黛玉回到扬州奔丧。父母双亡,林黛玉只能孤苦伶仃寄居贾府,不敢多走一步路,不敢多说一句话。在贾府之中,只有天性烂漫两情相悦的贾宝玉,才能真正走到她的内心之中。可是有情人难成眷属,宝玉失玉心疯,为了冲喜,最终被送入洞房的却是薛宝钗。预告片中的台词“这件事儿就只有一个掉包的法子”,映射的正是贾宝玉、林黛玉与薛宝钗三人悲剧收场的阴谋。

除了“有情人难成眷属”的“爱情阴谋”,影片中还探讨了“贾坑林财说”的“财产阴谋”和“元春进宫、骨肉分离”的“亲情阴谋”。胡玫导演表示,《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其魅力在于不断被重新发现和诠释:“每个时代应该有每个时代对《红楼梦》的读解。”如在处理黛玉葬花这样的经典桥段时,胡玫导演强调,原著中虽然有细腻的文字描述,但要触动现代观众的心弦,必须通过电影艺术手段加以升华。为此剧组专程前往西藏林芝进行航拍,捕捉壮丽的桃花美景,不仅提升了影片的视觉冲击力,也为传统故事注入了现代气息。胡玫导演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制作一部既尊重原著又符合当代审美标准的作品,我们希望用两个小时的电影,为年轻观众提供一个易于接近、充满活力的《红楼梦》版本。”

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最新发布的经典场面海报也可提前一窥影片的青春气息,宝黛在湖边共读西厢,温馨场景中书香与情意交织;宝钗扑蝶生动展示了角色的优雅与温婉,及对自由的美好向往;黛玉葬花诗意哀愁,花瓣随风飘落令人动容。

影视化近百年

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红楼梦》的艺术价值不言而喻。由其文本衍生出来的各种改编作品数量庞大、形式多样、历史悠久,源头可追溯到清,1792年仲振奎的《葬花》是目前记载最早的一出“红楼戏”。

1924年,梅兰芳主演的戏曲版电影《黛玉葬花》,拉开了《红楼梦》的影视改编序幕,距今已有百年历程。1927年,上海复旦影片公司第一次比较完整地将《红楼梦》的主要情节演绎成电影故事。这次改编虽拥有比较完整的情节,但由于当时的物质条件所限,电影中本该古装的布景却被现代装束所代替,以致被后人看来好似“无厘头”式的闹剧。此外,1936年的有声故事片《黛玉葬花》、1939年的《王熙凤大闹宁国府》、1951年的《红楼二尤》、1962年的京剧电影《尤三姐》,这些提取了原著中精彩环节、经典人物的电影改编作品,在当时也十分流行。

在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改编尝试过后,1958年《红楼梦》又回归到了戏曲改编,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当时的越剧剧目《红楼梦》以宝黛爱情故事为主线,选取了小说中的经典情节,在有限的剧目中最大程度地展现了原著的精神风貌。尤其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这一选段,更是家喻户晓。1962年的越剧电影《红楼梦》以越剧《红楼梦》为蓝本拍摄,这部影片成就了中国戏曲史、电影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此后2002年越剧电视剧《红楼梦》、2007年经典版数字越剧舞台艺术电影《红楼梦》,都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和完善。除了越剧改编,《红楼梦》的评剧改编、黄梅戏改编、昆曲改编也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

20世纪70至90年代,《红楼梦》的电视剧改编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各种影视机构纷纷拍摄《红楼梦》题材的电视连续剧及电影,1975年香港TVB版《红楼梦》、1977年香港佳视版《红楼梦》等大批影视作品不断涌现,体现了《红楼梦》传播不竭的艺术魅力和持久的影响力。

其中,好评最多的当数1987年王扶林导演的电视剧《红楼梦》,被誉为“迄今为止最经典的版本”。该版在故事情节安排上紧密围绕小说前八十回内容,并邀请红学专家对情节进行改编,较好地把握了创作改编和尊重原著的平衡点。87版《红楼梦》在演员的挑选和培训过程中,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因此造就了其他版本无法比拟的、极具影响力的《红楼梦》改编电视连续剧。

2010年,李少红版的《红楼梦》凭借“红楼梦中人”大型选秀活动及营销炒作,引起广泛关注,但其在艺术表现方面的一些问题,如演员的表演空间不足、情节的把控能力不强等问题至今仍饱受诟病。

翻拍红楼难在何处

小说《红楼梦》诞生以来,就一直伴随着各种解读,至20世纪则形成专门的“红学”。“为文学赋形”既不能脱离原著,又必须给予再创造,能否传达出原著所蕴含的深刻而完美的神韵,能否再现曹雪芹笔下众多人物的性格和社会风貌,成为《红楼梦》影视改编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红楼梦》的影视化改编既是热点,也是难点。

“是否忠实于原著”向来是经典作品改编的重要参考标准,但对于“如何忠实”和“忠实于原著的什么”这两个问题却众说纷纭。一方面,艺术风格、人物塑造、剧中音乐等方面屡被论及;另一方面,除了基本内容,《红楼梦》的影视改编还牵涉到一个特殊的问题,那就是故事结局的界定。如何处理高鹗续写后40回和原著中的梦境等情节,成为《红楼梦》改编讨论的重中之重。

一般而言,脂砚斋评点的抄本系统(简称“脂本”)和程伟元、高鹗版的印本系统(简称“程高本”),这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脂本为80回,但脂砚斋的评点内容涉及80回以后的一些情节线索;程高本为120回,前80回为曹雪芹所著,后40回为高鹗续写。对于续写的这后40回,一直存在异议。选择脂本还是程高本为底本,这是电视剧改编者面临的首要问题。就近年来影响较大的87版和2010版为例,87版选择了以脂本为基础,由红学家“另起炉灶”编写新本。2010版则选择了程高本,基本采用了高鹗的续写。

由小说到电视剧,不仅是艺术形式的转变,艺术风格也会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艺术风格的探讨也成为电视剧《红楼梦》的一个热点。87版围绕贾府兴衰和宝黛悲剧爱情两条线索展开,整体风格是现实主义的;2010版则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存,虚实相生。

与艺术风格相比,观众更为关心《红楼梦》影视改编的选角及演绎。整体来说,87版在人物塑造上比较成功,演员的表演不仅“形似”,而且“神似”。陈晓旭被肯定为“永远的林妹妹”,张莉饰演的宝钗惊艳众人,邓婕演“活”了王熙凤,演员善于通过动作及心理来表现人物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人物群像均塑造得非常成功。相较而言,2010版所塑造的人物,演员扮相戏剧味浓厚,表演相对平淡,大量旁白和配乐的使用分散了人们对表演的关注度,而且从宝玉、宝钗、黛玉到贾母等,很多重要人物形象的塑造均有失误,比如宝玉青涩的眼神和表情、宝钗欠缺的珠圆玉润、贾母有些夸张的肢体语言等,均未抓住原著及人物的灵魂。李少红导演追求的是一种现代韵味,用现代的“窄瘦美”标准去选择演员,加上这些年轻演员表演浮夸,对角色理解有偏差,对台词明显领悟不足,使人物塑造成了2010版《红楼梦》中比较薄弱的部分。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