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共绘和美乡村新画卷——全国政协“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双周协商座谈会综述

2024-07-13 08:54:16 - 媒体滚动

转自:人民政协报

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当前,我国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改观,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和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改善,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随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步伐加快,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城乡、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成为最直观的表现,亟须进一步完善。7月12日,全国政协围绕“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主题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与会的全国政协委员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负责同志,以及有关专家、基层干部齐聚一堂,深入交流。既有顶层设计的大视角,也有补短板、强弱项的小切口,大家共同为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贡献政协智慧力量。

规划引领

有序推进乡村建设

今年5月中旬,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调研组赴四川省宜宾市、泸州市6个区县展开专题调研。一路上,调研组为乡村面貌的改观、城乡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倍感振奋。

会上,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齐扎拉代表调研组介绍了相关情况。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调研组也看到,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在城乡、区域之间还存在明显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例如,城乡一体化公共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护机制有待建立健全,教育、医疗、养老等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标准还不统一等。

“让乡村建设有章可循、有规可依,需要坚持规划先行、分类推进,牢固树立城乡一体规划、一体建设理念,综合考虑城乡土地利用、产业发展、人口分布和历史文化传承等因素。”齐扎拉说。

对此,调研组建议,在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从各地实际和农民群众最迫切、最现实的需要出发,优先建设一批促发展惠民生、农民群众可感可及的项目。例如,进一步提升农村供水质量、因地制宜合理解决农村用电问题、延展“互联网+”服务、推进公路入村入户等。在完善公共服务布局方面,要把县城作为切入点,统筹推进城乡教育联合体、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冷链物流仓储、养老服务网络等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党委书记王传喜关注到“四好农村路”的建设。在他看来,建好农村路,需要做好村庄规划控制。王传喜建议,以乡镇为单位认真开展整体规划建设试点,以原有道路优化提升为主,新建为辅,提高标准,完善配套;统筹建好生产路、生活路、产业路,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做好生产路规划,解决半截路、绕弯路等堵点,在规模化特色农产品集中种植、加工储存片区打通产业路,使每条生产路、产业路直通城乡道路、直通就近市场。

此次会议上,浙江省嘉兴市政协主席陈利众介绍了嘉兴统筹城乡发展的经验:“嘉兴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充分发挥规划龙头作用’的嘱托,把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大事来抓,率先出台全国首个市域城乡一体化规划,构建形成覆盖每一户农户的交通、教育、医疗、就业等8大领域‘15分钟公共服务圈’……”

结合嘉兴实践,陈利众建议,要注重区域协同,更大范围统筹布局;要更加重视城乡资源整合,完善“以城带乡”机制,持续推动城市优质资源向农村延伸覆盖,广泛推行教共体、医共体等模式,积极推广名师名医下乡等做法,进一步增强农村内生动力,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互动交流中,与会的部委同志表示,下一步将以乡村全面振兴为抓手,加强工作统筹、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分类有序推进乡村建设。

畅通“最后一公里”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并就推进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部署。

在这方面,一些委员关注到如何进一步打通仓储、冷链、物流配送从县、乡到村的“最后一公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方传龙认为,农村物流是城乡之间的重要纽带,要综合评估市场需求、产业分布、商品流向、交通条件等因素,合理布局农村物流网点。“建议推动物流网络纳入公共服务范畴统一规划建设,集聚整合邮政、公交、供销等农村公共服务资源,提升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偏远山区的物流网点覆盖率。推动建设县级枢纽、乡级骨架、村级站点的三级物流体系,加强县级仓储、集散和分拨中心的共建共享,提升县级中心的调度能力和水平,充分利用农村闲置房屋、场地等完善农村物资集散、仓储设施建设。”方传龙表示。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食品营养研究所所长赵晓燕关注到如何补齐农村冷链设施短板。她建议,创新补贴方式,解决农民投入不起、没有产地预冷设备可用等问题,推广“共享冷库”运营模式,通过建立数字化平台,对冷库主体和冷库赋码,为农户提供“一键找库”服务,促进供需有效对接。

“近年来,‘低空经济+农业’日渐推广并产生越来越多的效益,以无人机为代表的智慧物流配送有力解决了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难题,低空新技术带动‘新农人’成长,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用航空局原党组成员柳芳的发言,让大家关注到低空经济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乡村全面振兴的促进作用。柳芳建议,将低空基础设施以及配套的用地、用电、用网等纳入公共基础设施,完善与低空飞行相适应的通信、导航、监视、气象基础设施布局,实现城市与乡村低空服务管理一网融合。

补短板强弱项

提升老百姓幸福感获得感

医疗、教育、社保、文化生活……面对广大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如何实现乡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提升?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党委书记李浩认为,医疗卫生与老百姓幸福息息相关,虽然当前乡村医疗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但由于不同地区差异较大,硬件落后、设备老化等问题依然明显。“建议加大对城乡医疗资源的集中统筹分配力度。加大财政筹措力度,加快乡村医疗机构的标准化建设,完善乡村医疗设施设备配置,满足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需求,继续引导省内外三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共享,着力改善服务供给质量。”李浩说。

“我们要确保农村的老年人能够方便地前往医疗机构和社区服务中心。”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说道。她建议,要提升硬件设施,加大财政投入,优先支持农村地区的养老设施建设,如老年活动中心、养老院等,在农村地区推进宽带和移动网络全面覆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适合农村地区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使远程医疗、健康咨询、紧急呼叫等服务成为可能,为居家养老提供信息化支撑。

全国政协常委、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钱学明关注到县乡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面临的编制问题。他建议,要进一步明确县委、县政府的牵头主导责任;明确县域医护人员由医共体牵头医院负责统一招聘、统一培训、统一调配、统一管理,实行全员统筹管理、全域统筹使用。构建“县级总院+乡镇分院”“县乡分级诊疗+上下双向转诊”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乡村教育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石。如何缩小教育的区域、城乡差距,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且有质量的教育?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何寄华建议,在充分调研本地各学段生源总量和城乡分布变化的基础上,“一县一策”适度超前编制城乡教育资源布局规划;打破区域局限,将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结成教育共同体,推动资源共享、教研共建、文化共生,统筹师资配备、强化数字化赋能,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

如今,各地涌现出众多百姓大舞台、文化礼堂、乡村记忆馆、村史馆等基层公共文化空间,极大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建议进一步深入调研基层群众文化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基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规划,打造特色品牌,提升文化地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对现有的公共文化空间资源优化配置,避免重复建设,还要拓宽资金来源,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全国政协委员、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韩民春表示。

近三个小时的会议中,委员们的建议得到与会部委同志的积极回应和认可,共识也在协商交流中逐渐凝聚。大家认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要久久为功,既要与经济发展状况相匹配,又要与人口变化趋势相结合,保持政策连续性、有效性和可及性,让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同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记者:刘彤

文字编辑:张佳琪

新媒体编辑:马鑫雨(实习)

审核:周佳佳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