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检察机关强化公益诉讼护航海洋生态

2024-07-13 08:00:00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环境网

近日,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公布了一批海洋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益诉讼的典型案例,展现了其通过深化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有效推动了海洋生态文明的司法保护。该省检察机关紧紧围绕省委“1310”部署,积极贯彻落实《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决定》,以“我管”促“都管”为理念,创新采用“一案四查”及“检察建议+调研报告”等模式,协同整治出海水道非法洗泥淘砂等乱象,督促各行政机关依法履职。

据统计,自2021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海洋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益诉讼案件1038件,推动行政机关积极履职674件,整改率高达99.9%。同时,针对诉前难以解决的公益损害问题,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134件,成功获得法院裁判支持,并促使清理了万余吨固体废物,涉及海域面积近28万亩,为海洋强省战略实施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以“我管”促“都管”,督促行政机关形成协同监管合力

被誉为“海上大熊猫”的中华白海豚,作为国家一级保护的水生动物,它不仅是海洋近岸生态系统的璀璨明星,更是生态健康的敏锐指示者。在全球的海洋中,这种珍贵的海豚仅剩约六千头,其中,广东珠江口地区更是它们繁衍生息的乐土,集中了我国最多的中华白海豚种群。珠江口的淇澳岛,与香港、澳门隔海相望,不仅是它们的家园,更是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所在,与省级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共同守护着这片蔚蓝。

然而,近年来,李某等八人却在这片净土上非法占用海岸线,擅自搭建起八处缯棚,以及烧烤、餐饮、捕鱼等设施。他们的行为,不仅让海岛的自然岸线遭受破坏,更让近岸海域的水体被污染,严重威胁了中华白海豚的生存环境。

2022年2月,珠海市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珠海市院)凭借“珠海数字检察卫星遥感法律监督模型”系统,如同拥有了一双天眼,精准捕捉到了淇澳岛海岸线的新变化。通过比对卫星遥感数据,结合现场勘察和无人机航拍,检察机关迅速锁定了违法行为的证据。经过深入调查,李某等八人的行为违反了多项法律法规,不仅损害了国家利益,更对海洋生态造成了严重破坏,于2022年3月11日决定立案。

随后,珠海市院与辖区管委会、镇政府、自然资源、海洋综合执法等部门就有关问题进行诉前磋商,形成一致意见,由镇政府牵头,会同自然资源、海洋综合执法等部门启动联合执法工作。

为进一步增强检察监督的刚性,让行政执法更加及时有效,2022年4月18日,珠海市院分别向属地镇政府、自然资源、海洋综合执法部门发出检察建议,督促依法履行各自职责,对淇澳岛海岸线非法搭建的8处缯棚等建(构)筑物和烧烤、餐饮等附属设施进行清理拆除,恢复海岛岸线原貌,并建议加强日常巡查执法,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置,从源头上有效遏制海岛岸线违法占地用海乱象。各部门高度重视,迅速展开联合执法,仅用两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全部清拆工作。

2022年7月4日,当检察机关再次踏上淇澳岛时,看到的是一幅截然不同的景象:非法建筑已被拆除,岸滩垃圾被清理干净,生活污水不再直排入海,中华白海豚的家园重新焕发了生机。人民监督员对检察机关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本案有很强的正面引导作用,检察机关以“我管”促“都管”,凝聚各方合力,推动齐抓共管,守护了珠江口海域自然环境的生物多样性。

“一案四查”,协同整治出海水道非法洗泥淘砂乱象

2021年10月9日,中央生态环境督察组揭开了珠江出海水道上一幕触目惊心的生态破坏场景。一群不法分子在此地非法进行水上洗泥淘砂活动,他们的行径最终难逃法网,被行政机关迅速查获。

回溯至同年9月,梁某某联系顺宏海6XXX泵船股东被告杨某乙,经被告杨某甲、王某乙等其他股东同意,将该泵船改装成洗泥作业平台。沈某某、王某甲安排运泥船,从深圳将建筑弃土运至洪奇沥水道上述泵船处,梁某某雇佣洗砂人员对接收的建筑弃土进行冲洗,并将洗泥产生的泥浆水、渣石排入河道。

为了逃避查处,陈某乙、徐某某等人被雇佣为监工,而陈某甲、郑某某则负责策划逃避检查的策略。短短的一个多月内,他们非法洗泥达29500立方米,排放渣土17700立方米。

经评估,这些非法清洗的建筑弃土在排放时,瞬时悬浮物浓度高达462718mg/L,这一数值远超《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中悬浮物第二时段一级标准限制的7711倍,对珠江出海水道的生态环境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害,总计损害价值高达人民币3542895元。

面对这一严重的环境犯罪,检察机关迅速介入,同步开展立案调查。他们提取了案涉船只上的洗砂残留物进行检测,详细询问了相关人员,并调取了船舶信息等关键证据。虽然初检显示,这些被排放的弃土并不含有毒物质,但检察机关仍敏锐地洞察到其潜在的环境风险。他们认为,这些非法洗砂行为导致的水体“悬浮物”超标,实质上等同于排放“其他有害物质”,因此具有明确的违法性。

为了更精确地评估损害程度,检察机关联合相关行政机关及生态环境损害鉴定机构,亲自到涉案洗砂船上开展侦查实验。他们通过测试水泵的流量数据,精确计算出了案涉人员洗砂产生的废水排放量,进而确定了悬浮物浓度及造成的生态损害价值。

2022年8月4日,中山市第一市区人民检察院正式向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法院最终认可了检察机关的起诉意见,并于2023年4月12日判决梁某某等人支付高达354.2895万元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尽管梁某某等人提出上诉,但二审法院最终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在这起案件中,针对在出海水道非法进行“水上洗砂”的新型违法犯罪行为,检察机关深入开展调查,从看似“无毒无害”的洗砂行为中,发现洗砂行为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违法性本质,水行政执法部门作出行政处罚,检察机关同步开展刑事案件、公益诉讼案件办理并移送相关职务犯罪线索,“一案四查”,协同整治出海水道非法洗泥淘砂乱象,通过办案形成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这起案件的成功办理,不仅为有效打击非法洗泥淘砂行为提供了办案思路和成功经验,也为出台《广东省洗砂管理办法》提供了执法司法实践支撑。

运用“检察建议+调研报告”履职新模式,督促各行政机关依法履职

阳西月亮湾国家级海洋公园,坐落于阳西县沙扒镇,被誉为“南中国海典型的海洋生物资源宝库”,其丰富的生态系统类型与珍稀的幼鱼幼虾资源,彰显着这片海域的非凡价值。然而,这片海洋的宁静与富饶,曾一度被违规排放的养殖尾水所打破。

自1998年起,该区域因台风频发,加之传统的高位池养殖模式以及部分养殖户的疏忽,尾水治理设施受损严重,缺乏必要的维护与管理,导致违规排放现象频发,海洋生态环境岌岌可危。特别是在2023年2月,一则网络短视频曝光了某养殖场违规排放黑色污水的行为,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阳西县人民检察院迅速行动,采取“检察建议+调研报告”的履职新模式,主动出击,守护蓝色国土。2023年2月10日,接到线索后,阳西县人民检察院立即展开深入调查,实地走访、现场勘查,发现某养殖场在清理空塘时,直接将清洗污水排入大海,严重污染了近岸海域水质。针对这一违法行为,阳西县人民检察院迅速立案,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向阳江市生态环境局阳西分局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职,与相关部门加强协作,迅速处理这一污染问题。

阳西县人民检察院不仅止步于解决单个问题,更着眼长远,提出了系统性的治理方案。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该院提出了疏近用远、统一建设污水处理设施、进行综合治理的意见建议,并形成了详细的调研报告,上报县委、县政府。此举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部门迅速行动起来,投入大量资金建设高位池统一污水管网收集处理项目,并对原有的执法巡查工作机制进行完善,采用无人机开展现场监管,形成了强大的治理合力。

经过一年的努力,阳西月亮湾国家级海洋公园的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据悉,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阳西县人民检察院多次开展检察建议“回头看”,现场查看涉案养殖场,养殖场违规排污口已被填埋,对该片区排水口进行走访,未发现有污水直排现象,职能部门对该片区的养殖尾水污染隐患已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整治,阳西月亮湾国家级海洋公园片区的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切实得到保护。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