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改革新图景】“1+N”跨界融合重构旅游新生态

2024-07-13 09:59:47 - 媒体滚动

转自:黄山在线

编者按: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主攻方向和路线图,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新时代的伟大变革,开创了以改革开放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新局面。

沐浴浩荡春风,黄山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胆探索、改革创新,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等领域改革,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案例和品牌。即日起,本报开辟“黄山改革新图景”专栏,展示黄山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设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打造“七个强市”的新亮点、新成效。敬请关注。

坐标,黄山。

四面环山,一江中流,千湖镶嵌。青山与碧水馈赠着丰厚的礼物。

作为享誉中外的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自然与历史的多重偏爱、山水与人文的绝美融合、经典与潮流的和谐共生,赋予了这片土地无限魅力、无限潜力、无限活力,为城市发展塑造了独具特色的内涵底蕴。

旅游业提速蝶变离不开跨界融合。黄山昂首阔步,大胆开展“旅游+”探索,以跨界思维推动大黄山产业融合发展,让游客流连忘返,激发行业内生动力。

1与N

【黄山改革新图景】“1+N”跨界融合重构旅游新生态

仲夏绿意葱郁,走进“安徽省华侨村第一村”歙县郑村镇棠樾村槐塘自然村,绚丽多彩的50处东西方手绘墙画,20个“Z世代”潮趣网红打卡点,将槐塘双坊、御书楼、徽派建筑群、欧式建筑群与徽州乡村生活融为一体。

全村290余户800多人旅居海外,主要集中在西班牙、意大利、法国等欧洲各国,从事餐饮、百货超市、服装、皮革制品加工和批发、国际贸易等行业。村民陈秋来在意大利打拼多年,如今回到家乡协助女儿打理咖啡馆,“回到家乡创业,就是喜欢家乡的田园风光。在大自然里品尝咖啡,很受城市年轻人喜爱。客流量多的时候一天有好几百人。”

近年来,该村全力打造新时代现代化“侨”字号、“徽”字号乡村特色文旅产业,塑造具有差异化、年轻化、国际化的独特槐塘IP,积极开展秋日游园会、假面篝火派对、千鱼游槐塘等主题活动,创新推出稻田咖啡馆、进口商品超市等新兴业态,走出一条文旅、农旅、交旅、城旅深度融合之路。去年以来,累计接待游客11万人次,带动村民增收500万元。

黄山市把全域旅游观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推动旅游业态多领域拓展延伸,各地农文旅融合、商文旅融合、康文旅融合、车文旅融合的例子不胜枚举。

【黄山改革新图景】“1+N”跨界融合重构旅游新生态

在屯溪河街、黎阳老街的夕阳里Citywalk(城市漫步),前往徽州区岩寺老街品特色长桌宴,去黟县乡村参加草坪民谣音乐会、多巴胺市集,到黄山区赴“氧”望星空主题露营套餐体验,在休宁县三棵树景区落日与晚霞的拥抱中来一杯“蓝田咖啡”,走进歙县徽州古城体验围炉煮茶、汉服游园,喝一杯养身养颜的祁门红茶,感受“养在黄山四季里”,体验一把被誉为“江南最美公路”的徽州天路骑行,与清新的山风撞个满怀。

仔细观察这些潮玩新趣的文旅活动,不难发现,旅游产业边界不断延伸,旅游场景融合了文化、农业、艺术、体育、商业等要素动能,“旅游+”跨界而来,正成为推动黄山市文旅产业发展的强劲引擎。1—5月,全市接待游客3225.05万人次、同比增长12.73%;全市旅游总收入310.51亿元、同比增长13.69%。

以旅游为载体,积极探索文化、农业、商业、康养、体育、艺术、汽车等运用路径,正加速融合出一片新天地。

新与旧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因为一道菜、一场赛,爱上一座城。小产品、小场景、小品牌已成为制造文旅市场热点的中心。

大黄山建设中,黄山市持续在“小而精”上下功夫,不断推出“徽式生活”体验热点,通过业态升级和产业联动,把“小而美”的资源做成新时代大黄山新的品牌与流量。一些看似平常的场所,一经被赋予新内涵,很快就成为吸引游客的新亮点。

【黄山改革新图景】“1+N”跨界融合重构旅游新生态

休宁县齐云山镇向云端·世界观光列车微公园项目保留水杉林原有的自然景观,充分契合城市发展肌理,并挖掘人文内涵,让不起眼的“边角料”变成日常生活中的“小美好”;徽州区岩寺老街通过对现有街道微改造、精提升,时尚化升级商铺,嵌入多元业态,打造万人长桌宴、戏曲节等系列文旅活动,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来打卡;黄山区汤口镇一处闲置资产被盘活,摇身一变成为高端精品民宿隐秘之境,融合艺术体验、创意旅游、休闲度假、乡村文化等元素,入住率稳步攀升至70%以上,营业额也逐月增长……

现代理念解读古老村落,乡村旧遗存变身新业态,新与旧在此碰撞,素朴与潮酷在此融合。

村碗,晒出幸福模样;村戏,唱出文化自信;村创,秀出徽式生活;村赛,推动共同富裕……黄山市充分发挥乡村独特价值,创新打造“村字号”IP,打出村碗、村创、村戏、村赛、“村官”五张王牌,以好内容与强运营实现产业链多维拓宽并释放价值,实现传播到产品再到产业的转变,全面奏响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五部曲”。

【黄山改革新图景】“1+N”跨界融合重构旅游新生态

如今,“村字号”IP已成为黄山文旅流量新入口,带动乡村旅游覆盖全市七成以上村庄,接待游客超5200万人次、总收入超400亿元,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储蓄稳居全省前列,共同富裕愿景正在变成现实发展风景。

“旅游+”不仅仅是简单的产业叠加,而是产业市场的拓展与升级。围绕旅游的不同“加法”,进一步通过旅游对产业赋能,开展多方面、多范围、多层次产业重塑与再造,在旅游市场持续开拓新领域,在产业整合中塑造新生态,逐步形成“大旅游”格局。

以改革创新驱动完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大黄山成为旅游深度转型、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创新之地,这正是推进大黄山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内与外

6月15日10时27分,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G8388/9/8次列车从上海站出发,途经上海、江苏、安徽、浙江三省一市,全程8小时9分钟。

【黄山改革新图景】“1+N”跨界融合重构旅游新生态

4月26日开通运营的池黄高铁是“超级环线”的最后一环。临近15时,列车驶上池黄高铁。6号车厢内,扮成七仙女、孙悟空等形象的黄山文旅推荐官们正“各显神通”,与旅客互动交流。

长三角画个“圈”,大黄山在里面。超级环线的开通,将黄山与更多城市串联起来,加密了大黄山与长三角城市的联系,不仅为当地旅游发展带来增量,推动各地文旅交流合作,也带动绿色农产品从“大山里”走向“大都市”,更好地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进程。

随着大交通格局改善,尤其是池黄高铁开通,黄山全域进入高铁时代,与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联系更加紧密。黄山市把大黄山建设放在区域协调发展的大格局中来定位,坚定舞起大黄山龙头,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深度链接京津冀、大湾区。

区域结对共谋的“CP”不止于此。去年以来,黄山市多地对外或结对或组团,细谋划深交流,围绕合作事宜再度展开谋划:

5月21日,黄山风景区与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在长春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管理体制机制、生态文明建设、文旅融合发展、企业招引与项目培育、品牌宣传推广等方面深化交流合作;

5月22日,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跨省合作推进会在杭州市临安区召开,皖浙两省、杭黄两市共商合作、共谋发展、共话未来,携手打造跨区域合作新典范;

5月29日,大黄山景区高质量发展联盟在黄山正式成立,大黄山区域高等级旅游景区、知名文旅企业将强化分工协作和联系机制,示范引领大黄山建设。

【黄山改革新图景】“1+N”跨界融合重构旅游新生态

黄山市着力推进跨界融合,推进衢黄南饶联动协调发展,打造大黄山大敦煌、大黄山大武夷、大黄山长白山等新“CP”,联合推广长三角“七名”国际精品线路,焕新“黄白游”组合,跨界推出徽煌、徽晋之好、徽韵·景秀新组合,打造更多核心吸引物,着力推动旅游高质量协调发展。

文旅产业所具备的流动性、跨区域等特质,需要一个更加开放、多元、交融的市场。各组“CP”一体推进区域发展,纷纷瞄准了各自的方向发力。在信息层面实现交互式输出与循环,在客源市场上实现交互式互动。只有紧扣区域联合发展的底层逻辑,建立协同互动、共建共享的合作机制,文旅“CP”间的产业要素方能更加活跃地流动起来。

未来,黄山市将精准对接大黄山建设各项支持政策,抓住产业跨界融合特征,放大“旅游+”效果,推动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在新时代旅游发展新赛道上再出发、走前列。

值班编辑:胡晓苗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