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揭阳 | 榕城地名的传说

2024-07-13 22:01:13 - 揭阳发布

转自:揭阳发布

兴·揭阳 | 榕城地名的传说

孝义巷

“孝义流芳,千古美谈,阿嫂好心,老幼赞扬。”这是榕城区新街孝义巷人喜欢唱的一节民谣,念起这节民谣,就会使人想起孝义巷的来历,这里有一段拾金不昧的故事。

兴·揭阳 | 榕城地名的传说

相传在清咸丰初年,一位中年寡妇于巷头开了一间小食店,因为买卖公道,生意做得很好。有一天,一位外地客商路经榕城,来到小食店吃点心,吃饱后因急于赶路,匆忙之间竟把一个包袱遗忘在店中。

过了一年,这位客商又来到榕城这间小食店,边吃边问店家:“一年前我遗忘了一个包袱在贵店中,不知可曾收留着?”那妇人不假思索说:“包袱是有的,但不知客官的包袱是什么颜色的?”客商连忙回答说:“是用蓝色土布做的,里面有白银一百两。”妇人一听,立即进内室将包袱拿出来。客商打开一看,见包袱里的白银分毫不少,十分感激。

经过细谈,客商方知妇人丈夫早丧,上有公婆,下有幼子,为了养活一家老小,才开起这间小食店,内心更加敬重她,遂欲将白银送给她。但妇人连连谢绝,说:“物归原主,是正经正理的事。”。

此事一经传开,人们都称赞这店家孝义贤淑,便把这孝妇所住的这条小巷称为“孝义巷”。

堡城里

在榕城原揭阳一中东边,有一处名为“堡城里”的地方。据说,原先叫“倒城里”。后因为修建城墙时,出了一件动人故事,才把它改为“保城里”。

兴·揭阳 | 榕城地名的传说

传说元朝年间,倭寇常乘人不备,攻进大陆,抢掠烧杀。并从一开始只袭击沿海村落,后渐深入乡镇、县城。揭阳城内外,常受侵略。元朝政府,为保地方安全,决定建城墙,派兵驻守城楼,以防倭寇来袭。

当时元朝政府筑城墙的政策是:政府只出一部分钱,住地居民出大部分钱,并出劳工,分段限期把城墙修好。当时的行政编制,地方上最基层为“里”(相当于今之居委会),里的领导人称“里正”,负责全里事务。当时负责修筑自西门至北滘地段的那个里,居民生活比较贫困,兼之负责修筑城墙的地段,是北河冲击层,地基软,且水势汹涌,给筑城造成了许多困难。常常是日筑城而夜崩塌,民工们常受元兵监工的殴打、辱骂,也受到其他地段里人的嘲笑,称他们这个里是“倒城里”。

里正张石是个忠厚仁慈的人,平时很爱护居里子弟。眼看期限越来越近,心头十分焦急的他本想去找县政府先支些钱,以便买些筑城材料,谁知反而挨了一顿打骂。

期限日见紧近,自筹的钱用完,民工粮食也将尽,里正张石心急如焚,没奈何只能忍痛把自己亲生的儿子卖掉,把钱用来买材料、购粮食,希望把工程在限期内修好,以领取政府补贴的部分钱。民工们闻知此事,感动万分,决心克服困难,齐心协力定要把城墙如期修好。里中有些做生意的,稍有点钱者,也自动捐些钱、物帮助修城。其它邻里进度较快的,本还嘲笑他们,而今也因里正献子筑城,很受感动,而在本地段中抽出一些劳力,前来支援。就这样,众志成城,筑城进展迅速。终于在期限之内,完成了筑城的任务。

消息传开,全城人人知道张里正卖儿筑城的事,无不感动。于是,便在庆祝城墙完工的这一天,敲锣打鼓,抬来一块大木匾,写着“保城里”三个大字,送给张石这个里,以表彰里正和居民筑城的功劳。

此后,“倒城里”变成“保城里”,里中群众安居乐业。

据我市地方历史文化研究专家考证,堡城里,是因设为军事设施,成为“营堡”,而后,从“保城里”改为了“堡城里”。

钓鳌桥

古时的榕城,水系发达,沟渠纵横,城区外部被南北两河环绕,勾勒成葫芦形状浮于水上,因有“浮水葫芦”美称。钓鳌桥作为“葫芦口”上的一座桥梁,在老榕城人的心目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这座以东西走向,横跨于南北河首个交汇处吊桥溪之上的古老大桥,流传着一个故事。

兴·揭阳 | 榕城地名的传说

钓鳌桥初称钓桥,传说溪中水猛,生活在这里的“鳇祥鱼”肉味比他处更佳,于桥上垂钓者很多,故称钓桥。

相传唐代桥下有金壳鳌,兴风作浪,舟为之覆。“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江淮斩蛟”“岳阳弄鹤”后,云游至此,大显神威,取箫管变成垂钓,将天上弯弯的月亮与彩虹化为丝线挂银钩,钓起金壳鳌。此后桥下风平浪静,河晏水清。鳌患既除,吕洞宾在桥柱题联云:“桃花浪暖禹门高,平地雷声惊怒涛,愿借天家虹万丈,垂钩直下钓金鳌。”据此“仙人钓鳌”的传说,桥便称“钓鳌桥”。

明代洪武年间,揭阳知县蔡善选定“揭阳八景”,对“仙人钓鳌”的传说,很感兴趣。曾亲临钓鳌桥游赏,为桥题景“钓鳌仙迹”,列“揭阳八景”之一。

从木桥、竹桥、石桥到今天的四车道钢筋水泥桥,钓桥不断拓宽、改变结构。如今,与附近的西环城路、沿江绿廊、西湖公园等景致互相辉映,成为古城西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兴·揭阳 | 榕城地名的传说

火烧地与车公桥

揭阳县城里有一个地名叫“火烧地”,有一条桥名叫”车公桥”,这都有它的来由。

据说是明代,当时皇帝做梦,梦中有一力士从南窗而入,手持双戟,御前行凶。后宫中术士解梦此为南方有妖人作反之兆,追查之下,南方潮州府有揭阳县,县内有揭姓一族,“双揭”谐音符“双戟”。于是皇帝密令钦差剿灭揭阳揭姓族人。

时任揭阳县令车公不忍生灵无辜受害,一方面拖延钦差,一方面暗中以“城隍收人”为幌子将揭姓族人从祖居地遣散。之后又用一场大火及一些死囚尸体应付过去,后来,这片街区就被称为“火烧地”和“火烧地街”。

后来得知真相后,揭阳人在榕城袁厝埕为车县令建了一座生祠,称为“车公祠”,把车公当年亲建的一座石桥(在老邮电局前,已毁)称为“车公桥”,以表示对他的纪念。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