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吉林省消防救援队伍全力投入抗洪救灾纪实

2023-08-12 22:57:00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吉林网

特别报道|吉林省消防救援队伍全力投入抗洪救灾纪实

7月28日,超强台风“杜苏芮”从福建省晋江市沿海登陆我国,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15级,这是有完整记录以来登陆福建的第二强台风。受台风“杜苏芮”影响,吉林省多地遭遇强降雨,暴雨引发了严重的洪涝灾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遭受重大威胁。

抗洪,十万火急;救灾,千钧一发。

当洪水来袭,与“死神”争分夺秒的较量开始读秒。

全省消防救援队伍以汛情为命令,一抹抹耀眼的“橙红色”以生命的名义火速集结,向着人民群众需要的地方逆流而上。他们穿越激流险滩,在如注的暴雨中,在湍急的洪流中,为受困群众架起了“生命之舟”,托举起一个个生的希望……

途经我省的拉林河受上游磨盘山水库开闸放水影响,水面迅速上涨,溢出河道。一时间舒兰市金马镇、开原镇被洪水围困。

灾情紧急,时间紧急,任务紧急。

救灾,就是与洪水赛跑,与时间赛跑,与生命赛跑。

吉林市消防救援支队挑选水域救援经验丰富的指战员立即成立一支60人的救援队伍,组成8个搜救小组向灾区挺进。

头上,是持续不断的暴雨;脚下,是难以预料的险情。

在齐腰深的洪水中,队员们摸索着一步步前进,他们进村入户、挨家挨户搜救、疏散群众。

在救援过程中,救援人员得知有1名60多岁的老人被困家中。

洪水到来之前,老人被困位置仅有一条宽约三米的道路与金马镇主路相通,道路两侧是洼地和河流,落差非常大,水下、水上的情况极其复杂,救援冲锋舟根本无法通行,连行走都十分困难。

救援队员只能相互搀扶,在湍急的洪水中一点点试探着摸索前进。

历经90分钟的紧急救援,终于将老人转移到了安全地带。在老人被救出后不到1个小时,洪水很快没过了窗户。

在金马镇、开原镇,救援队员第一时间转移126人,营救被困群众9人,其中包括3名80岁以上老人。

防汛救灾一线,党员突击队、青年突击队冲锋在前,在洪水中筑起了一道钢铁长城;党旗、中国消防救援队队旗迎风飘扬,给人以必胜的信心和力量。

舒兰市永胜林场是本轮降雨最严重的区域,洪水很快没过了房顶,部分村屯处于失联状态。

吉林市消防救援支队14名队员组成党员突击队开展侦查搜救工作。出发前,队员们相互加油鼓劲:一定要把受困群众全部救出来,大家要一个不少的活着回来。

   激流、暗沟、漩涡……前进的道路困难重重,险情不断。

大家采取乘坐消防车、驾驶冲锋舟、徒步、搭建救援绳索等方式交替前进。经过36个小时的不懈努力,突击队完成了对整个失联村屯的搜救、转移工作,共搜救、转移被困、遇险群众149人。

“六滴村取得联系,人员平安!”

“七滴村取得联系,人员平安!”

“青松林场取得联系,人员平安!”

    ……

    一个个激动人心的消息不断从一线消防救援人员那里传递到现场指挥部。

  至此,舒兰市因本次洪水导致失联的村屯全部取得联系。

特别报道|吉林省消防救援队伍全力投入抗洪救灾纪实

在通往灾区的途中,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一边是从洪水中安全转移出来的被困群众,一边是往洪水中挺进的消防救援人员。一边是用使命守护生命,一边是用生命奔赴使命。

“不让一名群众被困灾区”,这是生命的接力,也是使命的担当。

灾情现场环境瞬息万变,救灾就是与灾难做斗争,与险情做斗争。

   此次吉林市消防救援支队共派出266名消防救援指战员和政府专职消防员,出动33台消防车和9艘舟艇。他们组成多个搜集小组,向险而行、逆向而上,采取“分片搜救、编队行进、逐户查看、集中力量”等措施,在汪洋中开辟出一条生命通道。

8月6日,救援队员连续作战4个小时,成功将舒兰市开原镇新开村村民陆续转移至安置点,但74岁的曲凤霞老人因常年卧病在床,行动不便,成为新开村最后一名受困人员。

面对10几米宽的断桥深水,常规救援手段无法实施,搭设绳桥成为救出曲凤霞的最佳方案。

由于现场没有房屋树木,洪水后地面堆积了大量泥沙,如何选择锚点固定绳桥成了一个难题。

救援小组反复调整方案,最终决定就地取材,伐木搭建三脚架建立锚点,使用绳结和安全钩建立救援系统,通过人力和锚点对绳桥进行保护,在坍塌的桥梁上搭设起一座绳桥。

在断桥对岸,救援人员利用担架和安全钩把老人固定在绳桥上。由于绳索两端存在高度差,将老人拉回需要借助人力。

当担架在绳间滑动跨越断桥,村民屏息凝神,当担架平稳落地,老人成功获救。

空中,救援人员架起安全绳索,展开一场场“生命接力”;水上,冲锋舟来回穿梭,托起生命的“诺亚方舟”;洪水中,救援人员跋山涉水,给受困群众带去“生的希望”。

拉林河流经榆树市境内的8个乡镇受灾严重,持续上涨的洪水顺流而下,掀起巨大的波浪。

8月6日下午,长春市消防救援支队现场指挥部接到群众报警:榆树市延和乡延和村、长福村分别有1名人员被困。指挥部立即出动6辆消防车32名消防救援人员,携带2艘橡皮艇1艘冲锋舟分别前往2个村庄搜寻、营救被困群众。

在延和村,消防救援人员利用无人机进行喊话,确定被困人员位置和行进方向。

在得到被困群众回应后,救援人员顾不得自身安危,立即向被困人员位置靠近。经过半个小时惊心动魄的救援,延和村的被困群众被成功转移到安全地带。

长福村的洪水已经没过了屋顶,通过无人机观察发现,被困人员正在房顶进行呼救,随时有被冲走的危险。

消防救援人员一方面利用消防无人机喊话,安抚被困人员情绪。一方面争分夺秒接近被困群众,全力展开营救。

救援途中,积水最深处有2米多,被洪水冲倒的电线杆等障碍物严重影响救生橡皮艇的行进,湍急的水流随时有将橡皮艇掀翻的危险。再加上降雨不断,能见度非常低,给救援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消防救援人员凭借娴熟的驾驶技术和避险能力,数次化险为夷。

几经努力,救生橡皮艇成功靠近被困老人,在风雨中饥寒交迫的老人转危为安。

作为安全的守护者,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

拉林河上的牛头山大桥位于黑龙江与吉林交界处,是人员疏散转移的主要干道。

8月7日,消防救援人员通过卫星探测发现一艘停放于牛头山大桥下的大型摆渡船,直径1.5公分的牵引缆绳与大桥支撑柱相连,湍急的水势带动船只不断拉扯桥体支撑柱,随时濒临桥梁垮塌、疏散道路受阻的风险。

“一定要确保群众的生命通道绝对安全。”

桥面距离船只垂直高度10余米,救援人员利用绳索救援技术下降到船只上开展作业,成功切断牵引揽绳,避免了更大险情的发生。

我们阻挡不了灾害的发生,但却可以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

消防救援队伍改革5年来,经历了一系列与重大自然灾害特别是洪水做斗争的经历,积累了一系列宝贵经验。

8月2日开始,舒兰市部分村屯遭遇了大暴雨,道路、强梁被冲断,农田被冲毁,部分房屋被冲塌。吉林市消防救援支队在全市紧急调派100余名消防救援指战员、9台消防车和9艘舟艇赴舒兰市前置备勤,协助当地党委政府做好群众转移和抗洪抢险工作。灾情发生后第一时间投入战斗。

根据当地气象部门预警,榆树市拉林河流域将发生50年一遇特大洪水。8月5日,长春市消防救援支队在全市紧急调派200余名消防指战员、45辆消防车、15艘舟艇、10架无人机赶赴榆树市前置备勤,协助当地党委政府做好群众转移和抗洪抢险工作。灾情发生后第一时间投入战斗。

8月7日,拉林河洪峰到达扶余市。松原市消防救援支队组成了一支64人的水域专业救援队,从8月5日开始赶赴扶余市,利用无人机对拉林河流域水情进行24小时监测,并将画面实时传送到松原市政府及现场指挥部,为抗洪救灾工作提供辅助决策。

——这是一份生死时速的救援时刻表。

抗洪救灾中,消防救援队伍全力以赴、分秒必争,全面展示了国家队的新形象,主力军的新担当。

在舒兰市永胜林场,消防救援人员涉水行走26公里,架设绳桥16处,转移遇险群众21人。

在舒兰市五滴村,面对5名负伤和患病的被困群众,消防救援人员紧急开展涉水转运,20分钟跨越4公里水路。

在榆树市红星乡孙家村,洪水发生5个小时后,消防救援人员利用无人机发现3名群众被洪水围困,立即进行营救。同时,对群众家中圈养的600多头黄牛进行安全转移,避免了更大的财产损失。

——这是一种至真至深的家国情怀。

抗洪救灾的战场,也是践行初心使命的考场。

在参加抗洪救灾的人员中,有的是参与了2008年四川汶川抗震救灾、2010年吉林永吉抗洪,身经百战的老消防员;有的是刚刚加入消防救援队伍不久,第一次执行大型应急救援任务的新消防员;既有国家队队员,也有政府专职消防员;既有共产党员,也有共青团员。

当灾难降临,他们就是最坚强的一道防线。

吉林市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主任戴维尔是一名23年消防龄的老消防,在救援行动中,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是同组队员的“主心骨”,遇到有危险的情况,他总是冲在最前面。他和队员们说:“我要安安全全把你们带回去。”

吉林市政府专职消防队员王永雨曾是一名消防老兵,在消防部队服役16年,退役后选择继续投身消防救援事业。虽然他的腿上还有旧伤留下的钢板,不能着凉,但37岁的他与年轻队员一样,一直冲在第一线,直到被困群众全部安全救出。

长春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二战副站长王红龙在参与榆树抗洪救灾时,与榆树市相隔仅一百公里,他的老家哈尔滨双城区也遭受了严重的洪灾,家中农田和房屋全部被淹,家人只能住在政府集中安置点。他每天与家人彼此牵挂,相互加油鼓劲。

特别报道|吉林省消防救援队伍全力投入抗洪救灾纪实

当前,肆虐的洪水已经退去,灾区群众正在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广大消防救援人员又马不停蹄投入到排涝清淤、环境消杀、灾后重建等艰巨繁重的工作任务中。

中国吉林网吉刻APP

记者刘赜瑞

图片来源:长春消防

编辑:赵鹏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