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宏观】“中特估”和“科特估”投资框架方法论
本文来自方正证券研究所于2024年8月12日发布的报告《“中特估”和“科特估”投资框架方法论》,欲了解具体内容,请阅读报告原文。
芦 哲 S1220523120001
潘 京 S1220523120004
秉承资本市场平衡发展与安全的重要思想,“中特估”是资本市场特色的估值体系的“压舱石”。针对符合未来先进产业方向却暂时未能产生盈利的企业,“科特估”的诞生被赋予了重要的时代使命,敢为人先的科技发展方向、国产化、新兴产业转型是当前资本市场特色的估值体系的“排头兵”。在更多的科技引领型企业不断向外拓展和发挥其引导作用时,在新的竞争环境中,“中特估”和“科特估”的双轮驱动式估值体系的建设将会对这种类型的企业给予一定的估值溢价。
“中特估”从重视国家战略、政策导向和社会贡献等综合评价维度,有效弥补传统估值方法不足,为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的优质资产估值重塑打开空间。在当前市场定位下,“中特估”的范围也不应当仅仅局限于央国企,而是应该面向全市场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一流企业进行拓展。经营稳健、持续创造价值的公司仍然需要被赋予更高的价值,从经营持续性的视角出发,我们以现金流、ROE、分红率、增长率作为“中特估”的筛选指标。“中特估”体系下的企业在稳增长、稳就业、保民生等领域承担着重要责任,应当强调企业的政治性和人民性特征,企业的社会价值和环境、社会及治理(ESG)表现为估值的重要因素,从社会价值视角,我们选取ESG评级为A及A以上作为“中特估”的筛选条件之一。按照“中特估”筛选标准进行筛选,行业分布来看,涉及重大安全领域建设和社会价值高的交运、公用事业占比更大,国央企仍然是其中的主力,占比57%。
从“科特估”起源来看,作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和新质生产力的金融基础,“科特估”的行业范围也是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的在科技范畴的延申,行业线索最终落脚点在于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四个方向。战略价值中,我们根据新质生产力对应的二级市场细分行业分类进行筛选,优先考虑科技突破有难点并且被海外封锁制裁的细分行业;在技术价值中,选取专利发明个数中位数以上、研发人员占比在科技企业中位数以上的细分行业;新经营价值中,我们考虑研发支出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在中位数以上的细分行业。我们最终选出了在科特估体系下可能迎来估值重塑的细分行业,结合板块所属热门行业及二级市场映射概念,细分行业主要集中在专精特新、芯片、5G应用、半导体、信创、物联网、AIPC、光伏、无人驾驶、军民融合、自主可控、数字政府、新能源、AI算力、光通信、元宇宙等板块中。
风险提示:(1)政策落地不及预期;(2)筛选指标和范围调整不及预期;(3)筛选标准共识形成不及预期。
方正宏观团队
芦哲
方正证券研究所
首席宏观经济学家
芦 哲:方正证券副所长,首席宏观经济学家,中国证券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专业委员会委员。曾任职于世界银行(华盛顿总部)、泰康资产和华泰证券。在JIMF、《世界经济》、《金融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第五届邓子基财经研究奖得主,2019和2020新财富固定收益研究第一名,2021ISI杰出成就分析师,2022水晶球(公募)宏观研究冠军。清华、人大、央财等多所大学专业研究生导师,上财EMBA教授。
张佳炜: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金融经济学硕士,七年海外宏观与全球大类资产配置投研经验,先后担任平安信托海外投资部QDI1投资经理、德邦证券研究所海外宏观组长,对海外经济、货币政策、大类资产、美元固收有丰富实战投资经验。
王 洋:复旦大学政治经济学硕士,曾沉浸期货市场,拥有7年宏观利率和衍生品经验,研究领域横跨大宗商品、汇率和固定收益等市场,专注货币政策、国际收支、流动性等。
潘 京:武汉大学金融学,诺欧商学院投资专业硕士,6年宏观策略矿究经验。从宏观视角出发研究产业代际变迁和行业投资框架探讨宏观议题对市场影响的传导机制进行大势研判和资产配置,构建Womal五因素模型,结合行业景气、盈利估值、资金流动、交易视角等中微观数捷预判行业轮动和市场风格。
占 烁:本硕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曾就职于德邦研究所宏观团队、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院。侧重国内宏观经济和政策研究,研究领域覆盖消费、基建、地产、物价、外贸、财政等宏观主题,拥有四年宏观研究经验。
李昌萌: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侧重国内宏观和中观行业研究,研究领域覆盖国内宏观高频跟踪、中观行业景气和投入产出分析等方法论主题。
韦 祎: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博士,侧重海外宏观与市场策略、大类资产与国际关系研究。
王 茁:宾夕法尼亚大学政策与数据分析硕士。侧重美国经济与通胀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