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迷彩绿”遇见“志愿红”——辽宁省加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转自:中国国防报
“八一”前夕,辽宁省沈阳市举行“热血军魂,守护生命”献血活动,来自“沈阳老兵”学雷锋志愿服务平台等志愿服务队的200余名志愿者排起长队,争相献血……
近年来,辽宁省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伍逐年壮大、志愿活动丰富多彩、志愿品牌越来越多。辽宁省退役军人事务厅领导介绍,目前,全省以退役军人为主体组建5200余支志愿服务队,吸纳4.2万余名退役军人,形成社会力量服务退役军人和退役军人回馈社会的良性循环。
微光成炬,向光而行。当“迷彩绿”遇见“志愿红”,志愿服务之路如何行稳致远?志愿精神与军人品格怎样融合?辽宁省加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给人颇多启示。
重在正规化——
从“各自为战”到“统一规范”
去年9月,辽宁省辽阳市成立“戎耀襄平”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并举行授旗仪式。作为志愿服务队领队,杜良接过队旗的那一刻,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与一般的社会志愿服务组织相比,对退役军人志愿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辽宁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工作人员介绍,针对以往志愿服务人员结构多样,志愿服务活动随意,缺乏统一组织、各自为战,没能有效形成服务合力的实际,他们不等不靠、勇于探索创新,不断完善制度机制,推动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健康发展。
为此,辽宁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会同省精神文明办、省民政厅印发了《关于加强退役军人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志愿服务的组织领导、运行方式、人员构成、服务范围、地域协作等都一一进行了明确和规范,确保志愿服务队伍组织优化、结构合理、管理有序、素质过硬。同时,他们倡导有条件的市、县(区)在相关制度框架内,依托退役军人服务机构,建立区域性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
从“各自为战”到“统一规范”,该省各地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伍开始以崭新的面貌活跃在辽沈大地。
——整合资源,志愿服务多元化。大连市西岗区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探索退役军人志愿服务模式,采取“构建队伍资源社会化、品牌建设特色化、创新载体项目化”形式,先后组建39支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1500余名志愿者规范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人民广场街道创建“兵王到家”志愿服务队,免费为辖区老英雄、残疾退役军人、军烈属等群体提供上门志愿服务;香炉礁街道成立“红马甲”基层治理志愿服务队,每天活跃在街头巷尾,及时化解邻里矛盾纠纷。
——军地联动,志愿服务精准化。紧邻科尔沁沙地南缘的彰武县,历史上沙化土地面积曾占全县总面积的96%,是辽宁西部的风口和“沙窝子”。阜新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阜新军分区政治工作处,开展“军地共建双拥林”植树活动,多年来组织辖区两县五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在200亩沙窝地共植树1.5万余株。望着眼前的一片苍翠,彰武县领导感慨:“退役军人在生态文明建设、防沙治沙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供需适配,志愿服务个性化。“志愿服务要用心用情,更要踩准点、用对力。”辽阳市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深化“群众点单、阵地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机制,积极组织开展红色宣讲、法律援助、绿色环保、应急救援等,引领全市退役军人自觉投身学雷锋志愿服务实践。由一等功臣魏东升、“全国最美家庭”获得者叶双民组成的红色宣讲队,进学校、进乡村、进街道社区讲述红色故事;退役军人王鸿东组织170余名志愿者开展绿色环保拣拾垃圾活动,成为太子河沿岸“移动的清洁箱”。
正规化让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向阳花开”。目前,辽宁省全省已形成“沈阳老兵”“中山蓝天救援队”“老兵志愿宣讲团”“老兵之家”等志愿服务品牌100余个,一队队“红马甲”穿梭大街小巷、行走田间地头,在参与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精神文明建设、基层社会治理以及提供专业化志愿服务等方面当先锋、打头阵、树形象,成为辽沈大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贵在常态化——
从“一阵风”到“四季风”
前不久,沈阳市皇姑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依托“沈阳老兵”学雷锋志愿服务平台,通过与辽宁某居家养老有限公司合作,选派志愿者来到辖区退役军人刘顺迁家中,为他长期卧床的老伴提供免费沐浴服务。
此次活动,皇姑区共有7名高龄、孤寡、失能等退役军人及优抚对象享受到免费上门沐浴服务。截至目前,该平台汇聚630余支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吸纳1.2万余名退役军人志愿者,累计志愿服务17万余小时。
这是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常态化运行的一个缩影。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相关领导介绍,针对以往志愿服务“三月来,四月走”等现象,他们联合相关部门出台《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常态化措施办法》,以制度化的规范、科学化的组织,推动常态化的运行。
与此同时,该省指导各级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挥“政策法规宣传队”“便民利民服务队”“急难险重应急队”“社会治理战斗队”“矛盾化解攻坚队”等作用,常态化开展关爱特殊群体、国防教育、基层治理、乡村振兴、应急救灾等活动。
一次,锦州市凌河老兵志愿服务队来到辖区紫荆街道金屯村排查,了解到残疾多病的王海、王学兄弟相依为命,家徒四壁。特别是他们居住的老房子年久失修,四处漏风。
很快,在凌河老兵志愿服务队的帮助下,王海家的房屋修缮一新。看着老屋旧貌换新颜,再瞅瞅志愿者送来的大米、豆油、蔬菜,兄弟二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从此,王海家成了该服务队的“包保户”,除及时帮助兄弟二人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每到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还安排专人上门问寒问暖。
为让志愿服务更有温度,该省还建立了退役军人志愿服务激励机制,挖掘退役军人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先进典型,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纳入退役军人模范单位、模范退役军人、最美退役军人、双拥模范个人等表彰奖励范围。与此同时,将管理规范、活动经常、社会影响好的退役军人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项目和志愿者,纳入“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最美志愿者”和道德模范评选范围,推动形成尊重志愿者、尊崇志愿精神的浓厚氛围。
打开“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抚顺市望花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队长武广轶的微信朋友圈,一项项公益活动日程排得满满的。
多年来,武广轶利用业余时间,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中,组织活动、走访慰问、筹措物资……忙得不亦乐乎。他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我们久久为功,无数普通人的微光就可以汇聚成志愿服务的星河。”
退役不褪色,转岗不转志。如今,全省越来越多的退役军人和服务团队加入到志愿服务的行列,他们在贡献力量、服务社会的同时,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
2020年11月,“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已过古稀之年的军休干部徐文涛,牵头成立了以退役军人为主体的传承红色基因志愿者宣讲团。几年来,他们公益宣讲范围从中小学延伸到大学,从军营扩展到机关、企业,从城市延伸到农村,从沈阳拓展到其他城市,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只要我们在微信群、QQ群发出相关信息,许多爱心人士立马就会响应。”“全国最美志愿者”、东港市政协之友慈善联合会前任会长崔同厚介绍,慈善联合会成立10年来,会员由190人发展到6000余人,累计开展志愿服务151万个小时,募集捐款物折合人民币1200余万元,帮助重病患者、残障儿童、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达4万余人次。
“有难处的人多了,你能帮得过来吗?”每每有人这样问,崔同厚都这样回答:“能帮一个是一个,能帮多少算多少,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会将公益事业进行到底!”他觉得随着国家对退役军人越来越重视,自己做志愿工作也越来越有底气。
优在专业化——
从“一拥而上”到“精准有序”
“太专业了!”在大连某律师事务所,前来咨询涉法问题的退役军人张涛对律师王金海赞不绝口。
2005年7月,王金海退役后转型为一名职业律师,并成为大连市西岗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的负责人。“来咨询的都是老兵,一听说我们也是退役军人,都显得特别高兴,想说的话也特别多。”王金海自豪地说,前来咨询和寻求法律援助的老兵会对他们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
事实上,这份天然的亲切感,不仅来自战友之间与生俱来的情谊,也来自王金海的专业素养。从学校、社区到乡村,从军营、海岛到田间地头……10多年来,他联合当地法官、检察官、网警和法学院的大学生,坚持公益普法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
当越来越多的志愿者成为社会服务体系的重要力量,作为志愿服务的“升级版”和发展趋势之一,专业志愿服务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以往,有些志愿服务虽然看上去“热热闹闹”,但也常常出现“简单帮忙”或者“一拥而上”的困境。特别是,有的志愿活动内容陈旧、形式单一,与社会需求不吻合。当面对群众多样化、特殊化的需求时,志愿者却因为不具备一些专业服务技能,而无法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效应。
“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为此,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指导各地根据志愿者自身的特长及服务队类型,将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按专业属性分为应急救援、法律援助、医疗救助、文体科教等专业队伍,按综合属性分为政策宣讲、就业创业、基层治理等综合队伍,做到开展志愿服务专业化精准化。
去年以来,本溪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注重发挥“全国先进军休干部”“最美退役军人”等退役军人典型模范作用,聘用具有群体代表性和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优秀退役军人作为“编外指导员”,协助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围绕不同类型的服务对象开展常态化联系、入户走访慰问、政策宣传、解疑释惑、思想疏导等工作,促进实现退役军人“事心双解”。
有关老兵生活补助的政策出台后,部分退役人员对该政策部分条款存有疑问。得知情况后,军休干部张立昌以打开当事人的心结作为突破点,几次到几位老兵家中谈心交心,又多次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通过不厌其烦地解释、热情周到地服务,对政策理解有偏差的几位老兵的态度由不理解转化为配合和支持。
老兵的心结老兵解,老兵的难处老兵帮。像张立昌一样,目前,全市22名“编外指导员”参与化解权益维护的案例已有50余件。
“用专业所长从事志愿服务,这是退役军人志愿服务行稳致远的秘诀。”在辽宁“最美拥军人物”、沈阳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姚振峰看来,退役军人志愿者有着其他人群不可替代的优势,“脱下的只是军装,军人的本色永远留在血脉里,必须用自身的优势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开展失踪人员搜救,帮助革命烈士寻亲,义务进行日常救援……近年来,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雷锋班雷霆应急救援队,通过组织全体人员参加省市县各级组织的业务及应急行动能力培训等活动,使应急状态下志愿服务工作的组织动员能力显著增强,志愿服务团队得到发展壮大。
“志愿服务,我们是专业的,也是温馨的!”去年以来,辽宁军耀退役军人应急志愿服务队与辖区消防救援站联勤联动,多次圆满完成应急救援任务,成为当地政府应急救援的一支重要社会志愿力量。
“我奉献、我快乐。”这是退役军人志愿者的共同心声。(■刘宇 冯名虎 本报记者 赵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