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推进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槐荫区专场图文实录

2024-08-13 14:35:46 - 济南市政府研究室网站

转自:济南发布

济南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推进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槐荫区专场图文实录

济南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推进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槐荫区专场图文实录

济南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赵民

赵民:

新闻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发布会。本场是济南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推进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3场—槐荫区专场。

槐荫区,自古就是齐风鲁韵交汇之地,因“国槐泽荫”而闻名。近年来,槐荫区抢抓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强省会战略等历史机遇,全力争当“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排头兵,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正以其独特的产业发展魅力和活力,展现着高质量发展的蓬勃生机。本场发布会,槐荫区将向大家介绍,“高水平建设‘齐鲁门户,医养之都’争当强省会建设排头兵”,并回答记者朋友关心关注的问题。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槐荫区委书记孙常建;槐荫区委副书记、区长刘敬涛;槐荫区区委常委、副区长谷长军;槐荫区副区长、新闻发言人逯明。

下面,我们首先邀请孙常建书记介绍有关情况。

济南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推进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槐荫区专场图文实录

槐荫区委书记 孙常建

孙常建:

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在喜迎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在全市上下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建设“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的关键时期,很高兴在这里向大家介绍槐荫区打造“齐鲁门户,医养之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进展新成效。这里,我先代表槐荫区委、区政府和70万槐荫人民群众,向长期以来关心关爱、支持帮助槐荫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槐荫区作为省会中心城区之一,依黄河而居、临玉清湖畔、育小清河源,坐拥京沪高铁五大枢纽站点之一的济南西站,北连京津冀,南接沪宁杭,西通中原和关中,是省会的重要“门户”和“窗口”,正加快建设“齐鲁门户,医养之都”。近年来,槐荫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立足“125510”发展思路,一路奋勇争先、一路攻坚克难、一路拼搏向上,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提升、新突破。去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00亿元大关,取得全市区县综合绩效考核“一等”的好成绩,在全省136个区县的位次由89名进步到第14名,进步位次居全省第一,获得全省“高质量发展进步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区等14项省级以上荣誉。今年上半年,全区经济承压奋进、稳中向好,18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有12项指标同比增长,10项指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9项指标处于全市前五位(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固定资产投资、商品房销售面积等3项指标位列全市前3;房地产开发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额、参与核算的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工业投资、进出口总额等6项指标位列全市4-5位),特别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连续7个月位居全市前6位、收入规模连续5个月位居全市前5位,高质量发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成效。

一、坚持抓项目强产业,综合实力稳健跃升。我们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坚持谋项目就是谋未来,今年新谋划策划儿童医院东片区、济南汽车主题综合体“大福mall”等191个项目,总投资1097.48亿元,其中产业类项目占比69.6%。坚持抓征迁就是抓项目,今年6月份东堡、南堡、南沙三村仅用20天就完成征收签约671户,签约率达95%,为总投资180亿元的城中村改造项目顺利实施,腾出宝贵空间。坚持抓服务就是抓发展,制定了应开未开项目、已开工未纳统项目等类五台账,有效解决了项目在审批、融资、贷款、征迁等方面的问题,今年上半年4个省级重点项目、30个市级重点项目、196个区级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超60%,拉动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5.5%,居全市第3位。抓住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个“动力源”,依托区位优势,统筹济南国际医学中心、济南槐荫经济开发区、济南西站枢纽经济商务区,启动联合产业规划,推动三大片区优势共享、产业互补、产城互动,打造现代化产业枢纽经济聚集区。依托资源禀赋,打造“342”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推动制造业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重点扶持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培育生命科学、脑科学、人形机器人、工业母机、元宇宙等未来产业。我区“342”现代化产业体系行业增加值达到402.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0.1%,为区域经济蝶变转型提供了澎湃“新动能”。

二、坚持抓平台强创新,发展活力充分涌动。推动高能级平台改革活力迸发,济南国际医学中心能级跃升,随着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北方)、国家人类遗传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山东创新中心、齐鲁中科现代微生物技术研究院三大国家级平台先后落户,阿瑞尼塔心肺CT中国总部、中瑞国际特医食品产业园等项目陆续签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国际眼科与视光医学院、济南精准医学产业园一期等20余个重点项目建成运营;今年上半年又新开工重离子中心机房、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山东大学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等5个重点项目,片区已累计开工项目60个,总投资约796亿元,在黄河之畔、京沪之间,一座孕育着新动能、新活力的“医养之都”正拔节生长;济南西站枢纽经济商务区破题起势,运营“京沪系”楼宇8座、特色产业园区20余个,建成全省首家“齐鲁之窗·省市区一体化宜商服务中心”,“一线一域”政务服务合作覆盖京沪沿线及黄河流域城市60个;智能制造产业区提档升级,先后签约落地中国赛迪黄河中心,搭建大数据服务平台、数字化示范园区,计划投资34.5亿元、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50亿元的济南先进材料智造港项目一期加快推进,济南槐荫经济开发区获评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获省级以上开发区考核“一等”;槐荫城投集团改革方案获得批复,“产业竞争有力、资本运作精明、内在活力充沛、健康稳健运行”的产投平台样板加快打造。新动能加速汇聚,加强创新平台建设,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共建“大学科技园”、推动“科技创新中心”建成启用;全区国家、省、市级创新平台达到158家,人才总量达18.84万人;加强中小企业梯次培育,今年以来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9家,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增至355家;积极打造省(市)级学会集聚区,今年上半年举办医学类会议200余场,预计全年可突破600场次;全力以赴招大引强,创建“1+9”产业招商机制,建立了“五个一”招商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签约落地通用环球眼科医疗总部、上药山东医疗器械、合生汇商业综合体等重点项目49个,计划总投资282亿元。

三、坚持抓环境强品质,城市魅力不断提升。坚持城乡统筹、品质提升、功能拓展和环境优化并举,城区颜值不断刷新,“齐鲁门户,医养之都”气质持续彰显,一座让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新槐荫跃然崛起。推动美丽槐荫更具魅力,将“城市美学”融入每个角落,投资3.09亿元实施腊山河综合治理工程,建成集风景、人文、生态于一体的腊山河休闲风景带,让城市漫游成为新时尚,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体验“诗与远方”。今年新建成张庄机场文化公园等5处高品质游园,打造一院四馆“七彩花田”、经十路沿线、京沪会客厅等重要节点的小微景观,用沉甸甸的绿色账单换来群众满满的幸福感;推动生态文明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连续2年举办黄河生态半程马拉松比赛,赛事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攀升。推动品质槐荫更具温度,今年以来启动城市更新项目13个,总投资约176亿元,为8万户、25万居民改善了居住环境。谋划建设中央文化区,“一院四馆”成为省会文艺顶流打卡地,年客流量近600万人次,方特、印象济南、海那城等景区热度长期位列全市前十,上半年全区接待游客2150.52万人次,营业收入5.83亿元。华联、和谐、宜家、弘阳、奥特莱斯等持续火爆,壹合广场、银泰百货、万达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加速建设,经十西路汽车产业带虹吸效应明显,持续举办“约惠槐荫•惠民车展”,“要买车、到槐荫”的品牌叫得更响,消费向西魅力不断增强。

四、坚持抓就业强保障,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民生投入只增不减,20件重点民生实事加快办结,今年以来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81.5%。高质量就业更加充分,今年上半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近1.5万人,完成全年指标85.65%;我们建成了全市最大的“劳动者之家”公寓,贴心服务2000余名外来务工人员安心顺心在济就业,我区成功入选山东省“就业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名单。教育强区成效更加彰显,近年来我们积极引进山大、山师大基础教育集团等优质资源,推进合作办学14所,今年6月份与历城二中教育集团签约引进稼轩学校,竭尽全力让槐荫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一流的教育服务。民生兜底保障更加坚实,积极创建全省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实验区,扎实推进“保交房”工作,让老百姓吃上安居乐业的“定心丸”。

五、坚持抓党建强引领,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强化理论武装,第一时间召开区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举办全区干部专题培训班、成立宣讲团等形式,迅速在全区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热潮。强化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统筹打造“京沪系”楼宇、“红链赋能”产业链和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在广安门医院济南医院、济南远大购物广场等重点项目创建“红色工地”党支部32个,成立8条产业链党委,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强化作风纪律建设,结合党纪学习教育、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在全区开展“作风纪律提升年”活动,有效纠治五大领域21个方面59项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反映突出的作风问题。强化好干部标准,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以鲜明态度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在全区营造了一个活力满满、热气腾腾、向新发展的干事创业氛围。

望远山而立行、知不足而奋进。槐荫区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聚焦高水平建设“齐鲁门户,医养之都”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坚定信心、真抓实干,争当强省会建设排头兵,奋力在“走在前、挑大梁”中展现槐荫担当、贡献槐荫力量!

我就先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赵民:

感谢孙书记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大家围绕今天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请提问。

人民网记者:

济南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推进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槐荫区专场图文实录

近年来,槐荫区提出“塑强现代化产业体系,点燃经济增长新引擎”。请介绍一下槐荫区围绕塑强现代化产业体系做了哪些工作。

孙常建:

非常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大决策部署,在对槐荫区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在2023年初的区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我们提出了构建以医养健康、先进材料、智能制造三大产业为主导,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旅游、商务会展、汽车消费四大产业为特色,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两大产业为支撑的“342”现代化产业体系。截至2023年底,“342”现代化产业体系行业增加值实现402.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0.1%,取得了明显成效。对此,我们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建立高效的组织推进体系。将济南国际医学中心、济南西站枢纽经济商务区、智能制造产业区、百年商埠历史文化区、乡村振兴示范区“五大主战场”,作为支撑槐荫现代化产业发展的“四梁八柱”,明确了每个主战场的产业发展重点方向,分别组建了由区级领导牵头的指挥部,集中智慧、集中力量、集中资源,以实体经济发展带动片区产业能级跃升。医学中心实现优质医疗资源、高能级创新平台、高端人才集聚,济南精准医学产业园一期已成功引进凡知医学、沃科海思等40余家医疗健康企业,海凭医疗器械产业园已签约20余个医疗器械产业项目;质子中心目前已累计治疗患者近600例,二期工程重离子中子项目也在快速推进,将依托质子、重离子、中子“三驾马车”打造国际顶级的全链条肿瘤放疗技术体系;齐鲁医院建院百年来第一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山东大学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项目”正式开工,将在全国零磁大科学装置建设和全链条产业布局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目前,医学中心已汇聚来自世界各地的55个高端人才团队、科技团队以及800余名优秀青年博士,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澎湃动能。济南西站枢纽经济商务区今年挂牌运营“京沪系”楼宇8座,正围绕数字智能、医疗康养、商务会展等产业,引育优质楼宇运营团队,以聚集产业链各环节相关企业为目标,力争3年内打造成为产业亿元楼。槐荫经济开发区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去年获得了全省省级开发区考核第4名、全市省级开发区考核第2名的好成绩;百年商埠历史文化区“一园十二坊”槐荫项目顺利实施,泉韵乡居乡村振兴示范区加速成型,全力打造城市边的“梦想田园”。

二是夯实有力的产业基础支撑。区委连续两年咬定“抓项目强产业”工作总基调。一方面,坚持“谋”和“建”协同发力,滚动式开展项目谋划策划和推进专题会,今年以来新谋划策划重点项目191个,总投资1097.48亿元,其中产业类项目133个,占比69.6%;出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细则,推行“规范流程+优化服务+一线解难”闭环服务,全力以赴抓好总投资3150亿元的196个重点项目建设,上半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5.5%,居全市第3位。另一方面,发挥双招双引生命线作用,创建由投促部门牵头、9个现代化产业主管部门共同负责的“1+9”产业招商机制,发布“宜商槐荫”十八条,今年以来签约落地产业项目48个,全区人才总量达到18.84万人。

三是完善优质的产业结构配套。持续巩固医养健康、先进材料、智能制造、汽车消费、商务会展等产业和二机床、山东中车、九阳、重汽特种车等企业的优势领先地位。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着力推动以山东天岳为龙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高水平建设微生态生物医学山东省实验室等158家国家、省、市级创新平台,打造贯通式科技成果就地转化载体。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今年以来,二机床入选省级“工赋百景”数字化转型揭榜挂帅试点项目,山东天岳获评山东省数字经济创新实验室,九阳获评省级数字经济产业创新中心,新增北方健康、瑞源智能两家省级软件工程技术中心,10家软件信息技术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目前全区累计上云企业6000余家,数据要素驱动高质量发展作用持续显现。

构建“342”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槐荫区高水平建设“齐鲁门户,医养之都”、争当强省会建设排头兵的关键一招。我们将保持战略定力、积极主动作为,推动产业迭代升级凤凰涅槃,让高质量发展基础更加厚实、势头更加强劲,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槐荫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谢谢大家!

新华网记者:

济南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推进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槐荫区专场图文实录

项目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后劲的有力支撑。我们了解到,槐荫区将今年确定为“抓项目强产业深化落实年”。请问围绕攻坚重点项目方面,槐荫区有哪些新的举措?又取得了哪些成效?

济南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推进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槐荫区专场图文实录

槐荫区委副书记、区长 刘敬涛

刘敬涛: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槐荫工作的关心支持,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槐荫区始终把攻坚重点项目作为当前工作的着力点,坚持项目为王,谋“新”重“质”,不断深化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后劲,推动槐荫实现高质量发展,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一以贯之,坚持项目为“王”。继2023年“抓项目强产业攻坚提升年”成功实践后,我们锚定“狠抓项目、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工作导向,驰而不息、行而不辍,将2024年确定为“抓项目强产业深化落实年”,并把“项目建设攻坚行动”摆在全区“125510”发展思路“十大攻坚行动”的第一位,全员上阵抓项目,掀起了一场“项目大会战”。今年上半年,4个省级、30个市级重点项目开工率分别达到100%、80%,102个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项目投资完成率达到70%。济南国际医学中心作为槐荫区项目建设的主战场,截至目前,累计开工建设重点项目达到60个,开工项目总投资796亿元。全区总投资3150亿元的196个重点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投资进度持续增长。1-6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5%,居全市第三位,实现项目建设“总量、质量、增量”全面提升。

二、打造生态,澎湃新质力量。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策源地,是高品质项目的蓄水池,发挥着主导作用。我们在项目定位上聚焦新产业,将医养健康、先进材料、智能制造作为主导产业纳入全区“342”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平台建设上聚集新技术,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北方)、国家人类遗传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山东创新中心、齐鲁中科现代微生物技术研究院三大国家级科技平台在槐荫聚势成峰;在主体培育上聚力新动能,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55家,科技型中小入库企业422家;在人才引进上聚合新力量,现有海内外院士12人,国家级领军人才16人、省级领军人才275人、市级领军人才320人。上年度新引进博士生230人、青年人才1.5万人,全区人才总量达到18.84万人。全区创新活力持续涌动,一批新质生产力项目延链补链、集群发展,项目建设呈现出提质增效、提档升级的明显特征。我们将继续以项目为依托,发挥产业、平台、人才优势,辅导和扶持企业打通从项目研发到中试,再到项目产业化的发展链条,澎湃新质生产力的强劲动能。

三、向新发力,积蓄未来势能。一是做好谋的文章。项目谋划是项目建设的“先手棋”。我们建立“街道提需求、部门抓对接、专业机构抓策划、项目主体抓落地”的闭环推进机制,用活用好“5444”项目谋划法,提高谋划策划的科学性、系统性和精准性。今年上半年,新谋划储备重点项目191个,总投资1097.48亿元。二是做好引的文章。围绕“342”现代化产业体系,我们建立“1+9”产业招商推进机制。三大片区立足资源禀赋,各显其能,特色招商。医学中心瞄准“五大专业集群”,实行以“医”招商;枢纽经济商务区借力“京沪系”特色楼宇、“印象济南—弘阳广场”商圈业态,开展以“商”招商;经济开发区编制“招商图谱”,推动半导体及其应用延链补链,实施以“链”招商。我们创新“一个产业,配一个专班,定一个规划,制一套政策,建一支基金”“五个一”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让好企业、好项目在槐荫投资放心、经营顺心、发展安心。今年开展“招大引强攻坚行动”以来,我们先后赴京津冀、长三角等地精准招商,开展各类招商活动32场,签约落地通用环球眼科医疗总部、上药(山东)医疗器械、合生汇商业综合体等重点项目49个,计划总投资282亿元。

四、改革创优,增强环境竞争力。我们以“一扇窗”“一朵花”“一座厅”“十八条”为支撑,集约展示、常态对接、精准服务,全力打造满足重点项目建设需要的一流营商环境。一是高标准打造“齐鲁之窗”政务服务品牌,深化“企业大事一体办”服务改革,配置专属“全流程一图通”,推动供地、开工、建设、纳统实现“四个并联”。二是高质量建设“槐小花”政务服务团队,为工程建设项目提供帮办服务300余次。三是高品质搭建起“宜商会客厅”政企沟通平台,“撮合”技术和市场、大企业和小企业、银行和企业,实现面对面交流常态化。四是高效能推动“宜商槐荫十八条”落实落地,让营商环境成为项目建设的核心竞争力。

潮起风劲,奋楫争先。今天的项目,就是槐荫高质量发展的未来。槐荫区将继续坚持“项目为王”,以项目建设之“进”,固高质量发展之“稳”,筑新质生产力进步之“基”,努力争当“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排头兵。谢谢大家!

大众日报记者:

济南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推进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槐荫区专场图文实录

近年来,槐荫区坚持筑城兴业、品质聚人,持续加大投入力度,丰富做强片区业态,不断厚植发展动力。今年,槐荫区提出打造“济南西站枢纽经济商务区”且已逐渐破题起势。请问槐荫区是如何发挥自身优势,高标准建设“济南西站枢纽经济商务区”的?

济南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推进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槐荫区专场图文实录

槐荫区区委常委、副区长 谷长军

谷长军:

非常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今年槐荫区提出高标准打造“济南西站枢纽经济商务区”,全力打造黄河流域中心城市改革创新的集聚地和山东半岛城市群交流合作的新高地,已起势见效。下一步,槐荫区将进一步集聚交通、产业、生态、文化优势,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打造不一样的枢纽经济商务区。

一是优化要素集聚。作为“齐鲁门户、医养之都”的槐荫,处于环渤海经济圈、省会“1+6”都市圈战略交汇点。济南西站途经线路京沪高铁、济郑高铁、石济客专和胶济客专,日常开行班次近400趟,直达366个地市或站点,覆盖26个省会城市、4个直辖市,日均迎送客流量约10余万人次,是全市流量最大的高铁站,是山东省首个实现地铁、高铁、长途客运、市内公交“零换乘”的交通枢纽。有济南铁路局唯一的路网性编组站--济西货运站,是华东地区铁路运输的重要枢纽。依托于四通八达的交通,商务往来瞬息可达,经济发展如虎添翼,这就是槐荫区打造“济南西站枢纽经济商务区”最大的底气。“从此出发”槐荫区将以打造公铁交通“新门户”、要素配置“新通道”、协同发展“新引擎”、枢纽经济“新高地”为目标,为走出去开拓广阔的市场大开开放之门;“至此回家”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快推动人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流量”变“留量”,将商务区建设成为槐荫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增长极和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核心承载区,为留得住打造宜商宜业宜居宜游的“枢纽之家”。

二是优化产业布局。济南西站片区已建成楼宇61个、楼宇总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西城大厦、西元大厦、济南报业大厦、西城汇金金融中心、绿地齐鲁之门、西进时代广场、润华乾泰大厦等楼宇聚势成峰,立足“大窗口、大交通、大文旅、大会展、大商务”五大功能定位,8大“京沪”系楼宇挂牌运营,重点特色园区加速发展,“四美一皇冠,亲和一家人”酒店联盟集群形成(美豪丽致、美悦云禧、美利亚、美爵、皇冠假日、舜和国际酒店),万达、银泰、万融云城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喜来登酒店签约落地,保利文化集团与山东省会大剧院成功“牵手”,盒马鲜生落户印象济南,合生创展集团旗下合商科技也与槐荫达成合作意向,积极创建区域级枢纽型TOD综合体。下一步,槐荫区将继续推进“京沪系”楼宇和产业园招商运营,实行“一栋楼宇一张名片、一套信息库、一个产业集群、一套扶持政策”,全力打造从老商埠到新商务黄河流域中心城市一流城区的新商务区,传承槐荫的商务基因。

三是优化宜商服务。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构建宜商服务新生态,在全省率先打造集信息共享、回访服务、企业画像、诉求收集、业态展示的省市区一体化“宜商服务系统”。制定“宜商槐荫”十八条,持续擦亮“齐鲁之窗”、“槐小花”、“宜商中心”等宜商品牌,推动实现省会经济圈、京沪高铁沿线城市、黄河流域沿线城市130余个区县、800余项省市区三级公共服务事项“跨域通办”,为各类企业和人才择“槐”而居、择“槐”立业、择“槐”逐梦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

新时代、新槐荫,借此机会,诚挚邀请社会各界人士,济南西站枢纽经济商务区一定会成为投资兴业,孕育无限商机的沃土,共同书写槐荫新篇章!

谢谢大家。

济南日报记者:

济南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推进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槐荫区专场图文实录

今年,槐荫区聚焦“教育强区深化改革年”,全力推进落实教育强区攻坚行动,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请问在教育改革,槐荫区取得了哪些成绩、有哪些亮点?围绕教育强区建设,槐荫区将有哪些具体举措?

济南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推进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槐荫区专场图文实录

槐荫区副区长 、新闻发言人 逯明

逯明:

感谢记者朋友对槐荫教育的关注。今年,槐荫区把教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将教育强区攻坚行动列入全区“十大攻坚行动”,聚焦群众“上好学”需求,持续深化教育改革,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获得山东省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济南市中小学科学教育引领区等荣誉。

一是聚力强基赋能,高质量发展支撑愈发有力。强化“硬支撑”,教育设施建设再加速。2021年以来,新建改扩建教育设施43处,新增学位4.7万个,确保适龄儿童顺利入学。突出“软实力”,强师队伍建设再提效。完善“一轴四驱多圈层”教师研训体系,成立青年教师“慧教”成长学院,实施“双名”人选、35岁以下青年教师、新教师梯次培养计划,提升教育教学能力;2021年以来通过公开招聘、人才引进等方式补充教师1153人,师资结构持续优化。119名教师、19个教育成果在国家级、省市级评选中斩获佳绩。瞄准“新动能”,数字智慧教育再升级。全力创建省级智慧教育示范区,启动槐荫区人工智能教育示范中心建设,遴选4所实验校探索构建区域“智慧作业”系统,1个项目入选山东省“无感知数据采集”示范项目,1所学校入选济南市未来学校数实融合发展项目实验校。

二是聚力提质扩容,高质量发展体系愈发完善。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全力创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成立12个幼教集团和1个合作办园幼教联盟,着力扩增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提升保教质量。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强校扩优”,先后与济南外国语学校、杭州绿城育华教育集团、济南西城实验中学、山东师大基础教育集团、山东山大基础教育集团、历城二中教育集团签订学校合作办学协议,合作办学学校增至14所,义务教育学校实现教育集团管理全覆盖,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持续扩大。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将学前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纳入特殊教育学校业务范围,开设了学前教育班和中等职业教育班。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济南理工学校已开设9个专业,其中汽车运用与维修、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等6个专业入选联办五年制高职专业试点;强化校企合作,与润华、比亚迪等38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订单式”培养、“定向式”输送,为产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三是聚力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活力愈发强劲。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通过“品牌教研引领月”、初中“慧学课堂”复习建构课等活动,提升“慧学课堂”教学成效,研究成果获评全市教育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十大典型案例,入选中国教育报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实践案例。探索德育工作新路径,成立槐荫区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联盟,全面推行中小学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名班主任共同体项目化研究,成立全市首个区域少年警校,启动“槐荫心桥行动”,提升学生德育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完善“一体两面”体育工作新模式,实施“一条龙”体育发展新动能项目,2所小学分别建成排球、摔跤后备人才基地,槐荫学子在国家级、省市级体育比赛中夺得团体(个人)冠军49个。升级打造“家住槐荫‘育’见成长”主题活动,利用优势场域资源,创新开展美育、科技教育、劳动教育,建立槐荫区青少年眼健康科普教育基地,通过“美舞台·最槐荫”、“强赛道·醉科技”等活动,构建“学校+实践基地”五育发展共同体,协同育人机制日益完善。

下一步,槐荫将锚定目标、靶向施策,坚持教育投入只增不减、扶持只增不减、力度只增不减,深化教育强区建设,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持续增强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

一是坚持育人为本,在立德树人上持续用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为本,增强思政课吸引力,提高德育课程实效性和学生核心素养。建设成长场域资源库,强化医教协同,完善全环境立德树人“心理健康”教育路径和研学资源图谱,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是坚持教师为基,在强师惠师上持续用力。深入打造“爱在槐荫·德润人心”师德师风建设品牌,实施新任干部培养工程、名书记名校长培育工程、后备干部储备工程,提升教书育人能力。开展教师精准交流,加快实现区域师资均衡配置。

三是坚持普惠均衡,在扩优提质上持续用力。深化与优质基础教育集团的合作,全面落实集团化办学改革,做强头部优质学校,强化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适应学龄人口变化分布,优化调整学校布局,力促优质资源更均衡。突出数字赋能,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线上共享共用,构建区域智慧教育新生态,以教育之力厚植群众幸福之本。

谢谢大家!

赵民: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发布人,也感谢各位新闻媒体朋友的光临和宣传报道。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