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新质生产力③丨崔丽华:新质生产力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底气

2024-08-13 14:52:44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解码新质生产力③丨崔丽华:新质生产力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底气

■ 崔丽华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并作出全面部署。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清醒认识到国内国际各种不利因素的长期性、复杂性,要妥善做好应对各种困难挑战的转变,“最重要的还是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论断,阐明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方法路径、时代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发展的质的飞跃,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必定突破旧的科学技术范式、要素配置模式、产业组织形式,是经济社会矛盾运动的结果。同时,对社会经济形态产生巨大影响,从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实践逻辑来看,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底气所在。

从历史逻辑来看,回溯人类历史,每一次生产力的质变,都会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重建全球政治格局。大国崛起无不伴随着从创新强国向经济强国的发展轨迹。科技进步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是促进生产力进步最重要的因素,人类近现代史上历次生产力的跨越式进步和跃升都伴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发生。葡萄牙、西班牙崛起的重要原因是他们航海技术、地图绘制、天文学方面的进步。英国的崛起是与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密不可分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技术和内燃机为标志,人类社会步入电气化时代,这也催生了德国等国家的快速发展。美国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以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可以说,能否掌握颠覆性的创新技术,决定了国家的兴衰成败。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重点在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中国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也必然遵循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明确了科技创新的战略支撑地位。因此,要尊重历史发展规律,胸怀“国之大者”,找准科技创新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目标定位,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从现实逻辑来看,我国具有发展新一轮产业革命所带来的新质生产力的显著优势。马克思指出,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个要素。“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对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都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劳动者是生产力三要素中最活跃的,没有一支与现代科技进步、现代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队伍,就无法形成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在人力资源方面,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才队伍,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具有相当规模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此外,我国科技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也在全球领先,拥有大量的顶尖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我国人才资源总量超2亿人,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8000多万人,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人才队伍快速壮大,人才效能持续增强,人才比较优势稳步提升,我国中高端人才数量红利逐步显现。新质劳动资料是指具有更高科技含量的劳动资料,它包括生产工具、基础设施、动力系统、能源系统、运输系统等。其中,生产工具是至关重要的,是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源泉。从蒸汽机、电车再到计算机,现代化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大数据、量子计算,尤其是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迅速崛起,标志着更新型、更智能、更安全的新型生产工具的出现。当前,我国人工智能呈现出诸多新进展、新态势、新特征,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插件形态更加多元,应用场景日益丰富,产业生态持续完善,进一步呈现出通用人工智能与专用人工智能相向而行的态势,感知智能向认知智能加速跃升,人工智能技术从数字空间走向实体空间的步伐加快。劳动对象是指把自己的劳动加在其上的一切物质资料。劳动对象的数量、质量和种类对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我国近些年科技和产业的不断发展、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新物质形态的出现以及数据等非物质形态的出现,极大丰富了劳动对象的种类和形态,拓展了生产新边界、创造了生产新空间,这为新质生产力奠定了新的物质基础。

从实践逻辑来看,中国这些年一直在赶超发展,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实现了弯道超车、跨道超车。后发国家除了要充分认识其发展劣势以外,还要善于把握后发优势。发展新质生产力也是如此。我国是全球国家中较早认识并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国家之一,在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成本优势、制度优势、创新优势等的基础上,少走弯路、降低成本、抢得先机,着重以人工智能为突破口强化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将成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将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改变世界。哪一个国家想在新一轮国际科技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就必须将新一代人工智能放在国家战略层面部署。这些年,我国高度重视发展人工智能,国家从科技研发应用推广和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充分利用新型举国体制选好赛道,集中力量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边摸索边推广,加快重大突破性技术应用试点建设。语音识别、视觉识别技术世界领先,自适应自主学习、直觉感知、综合推理、混合智能和群体智能等初步具备跨越发展的能力,中文信息处理、智能监控、生物特征识别、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无人驾驶逐步进入实际应用。当然,发展过程中还应注意要避免一哄而上、重复建设;要维护和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断提升,通过市场竞争推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技术路线的优化调整;要扩大开放,强化国际合作,加快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科技开放合作新格局,在竞争合作中确保技术路线的动态调整与相互融合,避免技术路线竞争带来的各种壁垒。

从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实践逻辑来看,我国已经聚合起从多个层面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力量,这必将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底气。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所所长]

图片来源/新华社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