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龙山长城的抗战印迹

2024-08-13 16:01:01 - 北京晚报

▌梵雁平(北京)

蟠龙山长城的抗战印迹

蟠龙山长城的抗战印迹

二十四眼楼新华社

一日兴起,驱车行至密云太师屯,往北又行二十余公里,来到有“燕京门户”之称的古北口镇,想在这附近找段长城攀爬。位于燕山山脉中部的古北口地势险要,有卧虎山、蟠龙山两山对峙,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是阻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中原的要冲。

随意游走中,和当地一老者闲聊得知,北齐时期便在古北口修筑长城,以防御突厥、奚和契丹的入侵。明初洪武时期,徐达增修古北口至山海关关隘,之后陆续修建完备,成为长城重要的关口之一。老者说:“若是不怕受累,你可以去不远的蟠龙山长城看看,那里值得一去。”正不知攀登哪段长城时,老者的推荐引发我的好奇心。古北口长城可以说由北齐长城和明长城两部分组成,明长城由东至西为司马台、金山岭、蟠龙山和卧虎山长城,被视为长城上著名关塞之一,有“南控幽燕、北捍朔漠”和“京师锁钥”之称。

蟠龙山长城完备于戚继光戍守时期。明朝重视长城防守,在长城沿线设置九个防区,又称“九镇”。其中蓟州镇管辖1200多里,东起山海关,西达居庸关灰岭口。隆庆三年(1569年)二月,戚继光调任蓟州镇总兵,于任上期间对蓟州镇所辖长城普遍加高加宽,并在重要地段修建双层城墙。此外,他在长城沿线增设1300多座敌台,用来驻兵和存放武器、粮食。相较于以往的敌台,这样大体量的敌台建筑,解决了过去守城士兵分散且不方便安置、军备物资储备不便的问题,可以说是军事防御工程的重要创举。

蟠龙山长城和西面的卧虎、水关长城,以及铁门关、瓮城共同构建了古北口长城的核心防御体系。虽然它在历史上有重要的作用,但相较于大众耳熟能详的著名长城旅游景点,这里似乎显得落寞苍凉。我脚踩原始的土路,沿长城一路而上,可见斑驳的城墙如历史的界碑静穆伫立。想想愿意来踏足这里的人,就是因它的雄浑孤寂而来吧!那些坍塌的墙体敌楼,依稀可见的枪炮烙印,使人感受到这段原始长城上扑面而来的金戈铁马。

蟠龙山长城全长5公里左右,布设敌楼19座。它的制高点为指挥机关所在地将军楼,砖上可见“万历七年墙子路造”戳印。楼体正方形,宽十米余,共有东、西、南、北四个门,南北各有4个箭窗、东西各3个箭窗。在长城抗战中,将军楼是敌我双方重要的争夺点,靠近将军楼一侧的墙体保留着长城抗战留下的炮弹洞和弹坑。将军楼共有22个门洞,依然清晰可见原始的模样,是如今少有的保持原貌且气势宏伟的多门洞敌楼。登临这里,极目远望,这段蜿蜒曲折的古代军事防线,如巨龙一般在苍茫群山中盘旋蜿蜒,那群山峻岭、万千沟壑不过是在它身下匍匐的云朵。

沿着蟠龙山长城一直往东走,便可到东面的最后一座敌楼24眼楼。24眼楼与将军楼遥相呼应,共有24个瞭望孔,这种情况在长城建筑史上较为稀有。它是一座双层建筑,每层每面3个箭窗,共有24个箭窗。如今24眼楼只残存一半,据说是被日本侵略军炸掉的。

在蟠龙山长城可以看到古朴的历史风貌,使游客在攀登过程中能更真实地感受到历史脉搏的跳动。今日登临蟠龙山长城的意义,不止于欣赏长城的雄浑气势,更是为凭吊那些曾经为守护国土,在抗日战争中奋勇杀敌、英勇牺牲的先烈们。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