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靖时代:希特勒、张伯伦、丘吉尔与通往战争之路》|每日一书

2024-08-13 15:07:00 - 新京报

《绥靖时代:希特勒、张伯伦、丘吉尔与通往战争之路》|每日一书

《绥靖时代:希特勒、张伯伦、丘吉尔与通往战争之路》,[英]蒂姆·布弗里著,吕芃译,后浪|贵州人民出版社,2024年3月。

推荐理由:

“人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做什么?”“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这个老掉牙的笑话如今已经鲜为人知,但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并不算个笑话,而是在陈述事实——二战爆发前的那些年,几乎所有的焦点都聚焦在如何阻止战争爆发上,为了和平,不仅政客们殚精竭虑,民众也几乎是万众一心。1938年9月30日下午五点钟,发生在伦敦赫斯顿机场的一幕,足以说明一切。那天暴雨刚过,但聚集的人群依然热情不减,当英国首相张伯伦从机舱门露出头来时,迎接他的是高达九次的欢呼,在前往白金汉宫的路上,民众的掌声与喝彩接连不断,BBC广播员称这是“我见过的最难忘的景象之一”,伦敦城内民众的喝彩欢呼是“最美好的自发行动”。张伯伦成了当时英法两国乃至彼岸新大陆最受欢迎的公众人物。商家推出的张伯伦玩偶销售火爆,9万人收集了《每日见闻报》的优惠券只为得到“一张凸印在盘子上的首相的照片”,还有超过两万封贺信被送到首相官邸,送给张伯伦的礼物从钓鱼竿、雨伞、鲜花到一架三角钢琴、观剧小望远镜,乃至“吉利的马蹄铁”以及一双荷兰木鞋。张伯伦甚至听说一位虔信基督的希腊老妪一直把一个有小洞的木十字架当作圣物虔诚佩戴,现在却渴望得到“一点张伯伦先生雨伞上的东西”。

这恐怕是让今天任何一位政客都艳羡的民意支持率——更重要的是,这是自发而非组织起来的民意。蒂姆·布弗里在《绥靖时代》中细细点数了张伯伦所收到的狂热到近乎荒诞的民意支持,而这一切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签署了《慕尼黑协定》。

《慕尼黑协定》在今天被视为绥靖主义巅峰,英法等国将捷克斯洛伐克当作一尾抛下船的小鱼,用以安抚希特勒咄咄逼人的扩张野心,并且自以为为世界带来了——按照张伯伦在舱门前对欢呼人群发表的那段演说的原话“我们时代的和平”。但结局如我们所知,不到一年,希特勒便发动对波兰的战争,并与苏联一起瓜分了波兰,终于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张伯伦的那句名言也成了插在绥靖主义上的一根带有倒刺的毒箭,绥靖主义被挂在了历史的路灯杆上,时不时就被拿出来嘲弄鞭挞一番。而当时对绥靖严厉抨击的丘吉尔等人,却成了早已洞破希特勒野心的先知,当丘吉尔在听闻慕尼黑协定即将签署后,看着那些为和平欢欣鼓舞的民众发出的那句慨叹“可怜的人们!他们几乎不知道他们将不得不面对他们。”也成了一句预言。

但如果历史提供的只是这样的后见之明,那么历史的意义也就随着事件的结束而结束。历史之所以会成为镜鉴和教训的原因,正在于当事件发生时,身处其中的人并不知道自己的判断是准确还是错误,所谓的潮流,所谓的趋势,可能仅仅是当下的幻象,无关于未来。就像当年为张伯伦签署《慕尼黑协定》而欢呼雀跃的伦敦人,不会知道一年后他们将面临什么一样。复盘历史不是为了改变历史,而是在历史又一次重演时,可以辨认出它是历史的重演,并且做出与上一次不同的选择。明了这一点,比那些历史的所谓后面之明更重要。

撰文/李阳

编辑/荷花张瑶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