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成股东、“工”转“匠”无障碍……推进“产改”让每名职工都有自己的“赛道”→

2024-08-13 17:32:37 - 媒体滚动

转自:全国总工会

加快职业技能等级入轨“新八级”,为全省铺开做好准备

“3+1”机制培养一专多能的“全科医生”队伍

劳动竞赛下沉基层一线,给予职工充分展示的平台和创新创效的动力

通过创新分配激励机制,两位劳模成公司股东

建成覆盖全市县区、行业、企业的工匠学院体系

……

打造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

“娘家人”有一套

湖北加快职业技能等级入轨“新八级”

8月7日,湖北省总工会召开的加快推进产业工人高技能等级评定工作座谈会传出消息,湖北正推动重点企业加快“五级”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向“新八级”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入轨工作,包括建立技能等级评定制度、完善认定机制、推动成果转化等。

劳模成股东、“工”转“匠”无障碍……推进“产改”让每名职工都有自己的“赛道”→

座谈会上,多家企业分享现阶段取得的进展和举措。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工会在汽车生产新领域与传统核心领域20个职业工种进行试点,技能岗位与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均可申报;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工会对评定、聘用的特级技师岗位人员,比照具有正高级职称人员享受同等待遇,同时享有其他待遇并给予更广阔的事业平台;宜昌长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以个人技能业绩为重点的评价体系,同时对业绩突出、贡献较大的职工打破学历、资历、职称身份限制,破格评定高技能等级。

劳模成股东、“工”转“匠”无障碍……推进“产改”让每名职工都有自己的“赛道”→

劳模成股东、“工”转“匠”无障碍……推进“产改”让每名职工都有自己的“赛道”→

会议提出,湖北省各试点企业要按照协同研究、协同部署、协同落实、协同督办的工作机制,加快“五级”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向“新八级”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入轨工作,在试点中发现、解决相关问题,为产业工人高技能等级评定工作在全省铺开做好准备。

劳模成股东、“工”转“匠”无障碍……推进“产改”让每名职工都有自己的“赛道”→

湖北省总工会主要负责同志主持座谈会并提出,要通过首席技师、特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带来的示范效应,加快培育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等级清晰、素质优良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为推动湖北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和技能支撑。

劳模成股东、“工”转“匠”无障碍……推进“产改”让每名职工都有自己的“赛道”→

2024年7月,湖北省总联合省人社厅印发相关工作方案,明确今年选定首批企业加快推进产业工人高技能等级评定工作,将评定首席技师10余人、特级技师50余人。

国网连云港供电强化培养机制建设,打造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

今年4月19日,第49届瑞士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各大奖项尘埃落定。经过激烈角逐,国网连云港供电公司(以下简称连云港供电)变电检修中心创新项目“通用型电动手车检修平台”摘得银奖。

优异成绩的取得,是连云港供电扎实开展青年职工培养工作的成果。近年来,连云港供电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强化青年职工培养机制建设,着力打造一支业务精湛、业绩优秀的新时代高素质产业工人生力军。

劳模成股东、“工”转“匠”无障碍……推进“产改”让每名职工都有自己的“赛道”→

苦练内功,夯实专业基础

“每一个保护校验值,都关系到电网设备的可靠动作,必须严谨细致,不能掉以轻心。”近日在连云港供电变电检修中心二次检修班“班组微讲堂”活动现场,青年职工董雨和其他年轻同事分享了个人感悟。

劳模成股东、“工”转“匠”无障碍……推进“产改”让每名职工都有自己的“赛道”→

二次检修班成立于2002年8月,现有班组成员12名,35岁以下青年职工占比66%,研究生学历占比50%,是一支高素质的年轻团队。目前班组负责全市76座变电站二次设备的检修、消缺、技改及新设备竣工验收、投运等工作,保持着连续22年安全无事故纪录,先后获评全国、江苏省工人先锋号,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先进班组等荣誉。

“我们针对青年职工构建‘3+1’培养工作机制,即针对保护、检修、试验3个专业编制‘十项必备专业技能清单’和一个跨专业学习计划,旨在培养一专多能的‘全科医生’队伍。”变电检修中心党支部书记宋承明介绍,班组根据青年职工当前技能水平定制培训计划,利用师带徒、班组微讲堂、设备厂家培训等方式,打通多维培训通道,帮助青年员工快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行家里手。

为落实落细青年职工班组培训,连云港供电面向市县供电公司124个班组、356名青年职工,制定《班组培训提升专项工作方案》,针对每个近5年入职的青年职工实施培训方案“一人一档”,同步开展“四个一”专项行动,即每周开展一次专业培训,每月开展一次闭卷考试,每季开展一次反事故演习或重大应急处置预案演练,每年形成一份年度培训评价,并动态制订下一年培训计划。

“截至目前,我们今年已累计举办各类专业培训84期,涵盖青年职工1500余人次。”连云港供电党委党建部四级职员孙浩然介绍。

搭台唱戏,提升实战能力

日前,在连云港市东海县220千伏陈墩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工程现场,连云港供电变电检修中心二次检修班班员朱祉旭作为项目经理,根据综自改造及保护改造施工三措方案,严格把控专业交圈地带作业风险。这是连云港供电开展专业骨干项目经理制培养的典型场景之一。

劳模成股东、“工”转“匠”无障碍……推进“产改”让每名职工都有自己的“赛道”→

今年以来,连云港供电选取8个变电站综自改造项目,由相关专业青年骨干“揭榜挂帅”,颁发项目经理聘书,项目经理统筹一次、二次、运行等专业交圈地带管理,提升项目经理多专业学习和综合协调能力。

除了紧贴现场工作实际的项目经理制,竞赛比武也是提升青年职工核心能力的重要“练兵场”。

“2023年我们承办了连云港市继电保护、配网不停电作业、电力调度运行等3个专业技能竞赛。今年,我们还将继续承办此类赛事,为青年职工搭建以赛促学的优质平台。”连云港供电人力资源部副主任谢娟介绍。

据统计,近两年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中,连云港供电共涌现出4名江苏省技术能手、3名连云港市技术能手,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人才基础。

典型引路,传承工匠精神

不久前,连云港供电组织近50名青年职工开展第5期“学思践悟”大讲堂活动,邀请全国技术能手、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陈昊授课。这是该公司为青年职工量身打造的交流成长平台。

劳模成股东、“工”转“匠”无障碍……推进“产改”让每名职工都有自己的“赛道”→

为引导青年职工扎根基层、脚踏实地,连云港供电不仅坚持“走出去、引进来”,邀请系统内外劳模工匠代表传经送宝,还建成劳模工匠精神教育实践基地,构建能力成长、思想教育两大阵地,助力青年职工提升专业技能、服务企业发展。

“我们中心从事30多年二次检修工作的国网公司劳模陈海原师傅,经常在这里给我们讲课。在他的帮助指导下,我虽然工作不到一年,已经能独立处理一些现场问题。”二次检修班青年员工王子祥说。

针对青年骨干培养,连云港供电还成立“连心电”青年研习社,按照每月两次的频率,组织各专业青年骨干开放式讨论学习,邀请劳模工匠等典型代表分享经验感悟,推动青年职工成为工作中的“主动者、主责者、主导者”。研习活动至今已开展16期,覆盖青年职工500余人次。

连云港供电工会负责人表示,当前,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快推进,各项改革任务繁重艰巨,连云港供电将深入践行“厚重致远志气连云”的工作理念,引导广大青年职工立足岗位、提升技能,推进“产改”继续走深走实。

胜利油田提升劳动竞赛含金量

让每名职工都有自己的“赛道”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胜利采油厂采油管理六区部分油井含水高达99%,油少水多,油井几乎成了水井。今年6月初,职工吴昊利用堵水工艺对两口油井进行治理后,油井含水下降12个百分点,日产油增加4.5吨。因“治水”有功,吴昊拿下管理区二季度劳动竞赛“最佳降含水标兵”。

“工作干得好不好,劳动竞赛见分晓。”在胜利采油厂工会副主席冀贞眼里,劳动竞赛是考评业务工作的一块“试金石”。

近年来,胜利油田紧紧围绕中心工作,聚焦价值创造、集智创新、岗位创效,深入开展推动油田高质量发展劳动竞赛,充分发挥竞赛的激励作用,点燃职工创新创效的激情。

聚焦价值创造,劳动竞赛与生产经营同频共振

34口新井,单井设计产量5.6吨,实际产量达到8.6吨。这一关键指标,让东辛采油厂收获油田“大幅度提高单井产能”劳动竞赛的第二名。

劳模成股东、“工”转“匠”无障碍……推进“产改”让每名职工都有自己的“赛道”→

“大幅度提高单井产能”是胜利油田高质量发展劳动竞赛的一个单项竞赛项目,也是聚焦价值创造的其中一例。工程技术管理中心井下作业管理室主办张在朋表示,排名靠前单位有激励,排名靠后单位则成为优先帮助和指导的对象,会“手把手”地帮助评估、优化方案,提升单井产能。

工作的内容就是比赛的内容,工作的评比办法就是竞赛的评比办法,工作的考核结果就是竞赛的评比结果。

胜利油田群团工作部副主任、油田工会副主席杨金友说,油田聚焦年度重点工作,科学设置“高质量发展劳动竞赛”内容,把效益指标、创效责任嵌入劳动竞赛考核全体系、生产管理全过程,实现了劳动竞赛和生产经营同频共振,引导职工向价值创造聚焦发力。

翻开2024年胜利油田高质量发展劳动竞赛项目表,13个竞赛大项,涵盖高质量勘探、效益开发、页岩油开发、平安油田建设等生产经营各方面的重点。

劳模成股东、“工”转“匠”无障碍……推进“产改”让每名职工都有自己的“赛道”→

在杨金友看来,劳动竞赛只有融入生产经营中心工作,同频共振、相融互促,才能实现竞赛价值最大化,才能在推动油田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生产经营成效是检验劳动竞赛成果的“标尺”。2023年,胜利油田原油产量实现稳中有增,预测储量、控制储量、探明储量“三级储量”重上“三个1亿吨”。

聚焦集智创新,把想法变做法、把点子变金子

二氧化碳溶于水后呈现酸性,会对管线造成腐蚀。如何正确加药减缓腐蚀,曾一度困扰着胜利油田CCUS项目管理人员。

生产的难点就是创新的起点,一线的需求就是创新的追求。在胜利油田“一线生产难题揭榜挂帅”活动中,胜利油田首席技师张建国毛遂自荐,认领了这一课题,并带领团队进行研究。

劳模成股东、“工”转“匠”无障碍……推进“产改”让每名职工都有自己的“赛道”→

几个月后,由张建国领衔研发的“二氧化碳井不停井取放腐蚀挂片”创新成果,装在了油井上。成果具有便捷、省力、安全的特点,为加药提供了科学依据。目前,该装置已经在生产现场推广应用40套。

2020年以来,胜利油田创新工作载体,开展“一线生产难题揭榜挂帅”活动,多方征集解决难题的创新方案,组织专家现场评选最佳创意方案,公开选拔攻关“挂帅人”,组建揭榜攻关团队,激发广大职工创新潜能和创造活力。

想法变成做法、点子变成金子。2023年,胜利油田征集一线生产难题1821个,7000多名职工参与到活动中,立项攻关课题456个,推动形成“让难题变课题、让创意变方案、让项目变成果、让成果变效益”的全员创新创效工作链,营造了全员参与、人人创新的生动局面。

胜利油田以胜利工匠创新实践基地为龙头,以114个职工创新工作室为基础,探索建立了跨专业、跨单位、跨区域的“1+N”职工创新联盟工作体系,建立网上职工创新成果展示交流查询平台,发挥交流研讨、创新指导、联合攻关等作用,凝聚各方创新力量。

劳模成股东、“工”转“匠”无障碍……推进“产改”让每名职工都有自己的“赛道”→

3年来,创新联盟组织揭榜挂帅联合攻关课题96项,常态化下基层解决现场难题近900个,推动职工创新由“独创”向“联创”发展。

聚焦岗位创效,把劳动竞赛下沉到基层一线

在胜利油田,单人、单井、单台设备、单个项目,都是创效竞赛“小细胞”;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建议,都是创新竞赛“小载体”。

以“小细胞”“小载体”作为竞赛内容,扩大了劳动竞赛的覆盖面。近年来,胜利油田以“单体细胞创新创效工程”为载体,把劳动竞赛下沉到基层一线,多维度发掘普通岗位上的闪光点,让职工拥有更多出彩机会。

劳模成股东、“工”转“匠”无障碍……推进“产改”让每名职工都有自己的“赛道”→

“竞赛项目要具有广泛性,不能搞成少数单位、少数人的精英赛,而要搞成大众赛,让每名职工都有属于自己的‘赛道’。”杨金友说,只要有进步,就会有激励。

胜利采油厂注采601站的梁师傅承包的油水井“标杆率”指标虽然不是最好的,但指标进步却很大。在2023年管理区开展的单体细胞创新创效竞赛中,梁师傅摘得了“三标管理最大进步奖”。

“最佳管井时率”“最佳工况油井”“最低能耗油井”“最低油耗车辆”“最佳节能外输泵”……如今,打开基层单体细胞创新创效劳动竞赛目录,每名职工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竞技场。

劳有所得,功有所奖,绩有所扬。每年在基层竞赛类项目中,40%~50%的职工受到激励表彰。

开了一辈子车,车辆管理中心驾驶员王成军迎来人生的“高光时刻”。2023年,他凭借几十年的积累和沉淀,在单体细胞创新创效劳动竞赛中成功拿下“抢单达人”“效益流程”两个奖项。接过表彰证书和立功奖牌时,王成军感慨道:“竞赛不仅给了我展示的平台,更给了我创新创效的动力。”

金川集团建立股权激励机制

两位劳模成股东

“刚刚从浙江和新疆跑了一圈,又签了新合同。”8月4日,杨秉松出差归来,收获满满。杨秉松曾是一名普通产业工人,现在是金川集团公司旗下一家科创企业的副董事长、技术总监。

劳模成股东、“工”转“匠”无障碍……推进“产改”让每名职工都有自己的“赛道”→

作为全国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全面试点单位之一的金川集团,通过创新分配激励机制,鼓励具备条件的子公司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劳动模范、高技能人才和科研人员实施科技成果入股激励。按照该机制,杨秉松和张静两位劳模成为所在子公司的股东。

杨秉松从业30年间研发出有色冶金特种仪器仪表80多种,获得国家专利和软件著作权100多项,被公司聘任为特级技师,获得过陇原工匠、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金川集团劳模等荣誉。

2021年,金川集团决定,由金川镍钴研究设计院、杨秉松创新团队、浙江钛合智控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立甘肃金川智慧测控技术有限公司。其中,杨秉松创新团队以知识产权的形式出资占股30%,杨秉松个人占股15.3%。创新团队与镍钴院签订协议,杨秉松担任副董事长、技术总监。3年来,公司的创新成果快速转化、经营规模迅速扩大,营业收入增长迅速,进入全国高新技术企业和甘肃省科技创新型企业行列。

化工高级工程师张静是金川集团贵金属深加工领域带头人,先后荣获甘肃省巾帼建功标兵、金昌市劳模、金川集团劳模等荣誉。在企业“技术成果量化奖励股权”的激励新政下,张静持股1.83%,成为兰州金川贵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此后,张静带领团队瞄准贵金属电镀产品、医药催化剂、汽车尾气催化剂前驱体等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形成了六大系列上百种产品,获得20项国家专利,制定企业标准20项,市场占有率和行业知名度持续提升。

劳模成股东、“工”转“匠”无障碍……推进“产改”让每名职工都有自己的“赛道”→

“劳模成股东,激发新动能。”金川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持续探索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市场化薪酬分配激励机制,在高水平、高质量上打开了“人人创新创效、个个奋勇争先”的新局面。

2020年初成为全面“产改”试点单位后,金川集团制定、修订与产业工人相关的集团级企业制度56项、厂(矿)级制度1400多项,推动产业工人年收入从6.9万元增长到13.1万元。截至今年7月底,该集团涌现职工创新成果1.3万多项、先进操作法1108项,创造经济价值14.6亿元。

打造“工会+部门+院校+企业”模式

蚌埠建成多层级全覆盖工匠学院体系

记者日前从安徽省蚌埠市总工会了解到,蚌埠市不断完善“工会+部门+院校+企业”模式,已建成覆盖全市县区、行业、企业的工匠学院体系。目前,全市三县四区两个开发区均成立了县级工匠学院,让更多产业工人有了由“工”转“匠”的成长通道。

2023年12月28日,由蚌埠市总工会、市人社局联合蚌埠技师学院共同打造的蚌埠工匠学院在蚌埠技师学院揭牌成立。学院成立以来,通过职工技能培训、技能竞赛、工匠教学、劳模宣讲、交流活动、职业能力评价等形式,部署工匠学院课程和教材开发,逐步形成符合蚌埠市经济发展的工匠教学课程体系。

这一成功范式随后在全市推广开来。今年5月17日,龙子湖区首家工匠学院在蚌埠华康名匠健康技能职业培训学校挂牌成立。龙子湖区总工会与安徽机电技师学院和蚌埠技师学院合作,组织学校教师、各级劳模工匠登台授课,实施订单式培训,为企业量身定制课程,送教上门。5月24日,蚌埠市总工会、蚌埠高新区总工会联合蚌埠国显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全市首家企业工匠学校——“蚌埠国显科技有限公司工匠学校”。

此外,依托蚌埠技师学院网站,蚌埠市总工会搭建了网上工匠学院平台。该平台包括“榜样引领”“素质提升”“继续教育”“特色课堂”“创新成果展示”5大功能模块。其中,“素质提升”是工匠学院核心组成部分,为用户提供技能提升视频课程资源、视频教学等服务。“继续教育”链接至蚌埠市总工会职业培训学校,为已具备一定技能水平的用户提供持续提升、知识更新和职业发展的在线学习环境。网上工匠学院整合各类线上线下教育资源,推动蚌埠工匠学院师资、课程、学员、管理等信息化、数字化,逐步形成线上线下覆盖的工匠学院体系。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