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的经济“洋流”

2023-09-13 11:15:59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长江口的经济“洋流”

当东南亚的新鲜水果翻山越海一路北上,从长江入海口南岸的江苏太仓港登岸,走进千家万户,商品的成功“惊险一跃”淋漓展现。当韩国的半导体技术顺流南下,人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全球先进生产要素找到新的家园。天南海北,它们朝着同一目的地集聚,在长江口逐渐形成浩大的经济“洋流”。

洋流虽然没有潮水喧嚣壮观,但却是带动复杂湍急海水流动的主要力量,经济学家曾如此形容:只有洋流才能带你到很远的地方。眼下,太仓崭新的苏州全球特色商品展销中心正汇聚全球的商品,也吸引各方的目光。展销中心往东1公里,便是太仓港,港口旁高高矗立的郑和雕像,似在诉说着这座昔日“六国码头”、外使来华首站的辉煌,也时刻注视着这座港口城市的新发展。

大流通

大通道叠加大流量,形成大流通。太仓港位于长江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交汇处,是江苏省口岸资质最齐全的港口,拥有进口水果、粮食、肉类等指定口岸资质。来自全球的货物、商品从世界各地来到太仓,这也让太仓有了更多“买全球卖全球”的底气。

苏州全球特色商品展销中心于今年8月投入使用,在总面积1万平方米的中心内,一楼分布着5个国家和地区展馆、6个品牌企业专区,既有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欧洲、北美、俄罗斯、日本等地的特色商品,也有ZIPPO打火机、斯凯奇熊猫鞋、乐高玩具等品牌货物。

该中心通过搭建全球跨境贸易数智交易平台系统,为全球2万家贸易企业提供20万种品类的国际商品交易服务。据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杨勇介绍,今后展销中心常年布展的国内外商品将达到1万个品类,其中3000多个产品与海外市场同步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8月苏州市对外公布了《苏州市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意在促进内外贸融合发展。其中,明确提出支持跨境电商新零售展示中心建设,创新探索“保税进口+零售加工”模式。苏州全球特色商品展销中心正与太仓港综合保税区比邻而居。

正在从“物流港”向“物贸港”转型的太仓,临港产业集聚了埃克森美孚、中石油、碧辟世界三大润滑油生产巨头,耐克、斯凯奇等规模以上物贸企业。“建总仓、到太仓”产业名片被越来越多人熟知。截至2022年底,从太仓港走货的国内外贸企业超过4000家,遍布全国28个省份。

如今的太仓,已基本形成国内沿海全覆盖、长江全通达、内河全联通,国际以近洋直达为主、远洋中转为支撑,“公铁水”联运多向发力的国内国际大循环运输体系。随着沪宁沿江高铁正式运营时间近在眼前,太仓将成为更加重要的节点枢纽和沿江综合交通走廊,也将在更多的人员、商品流通中汇聚更大流量。

长江口的经济“洋流”

大链接

拥有长江外贸第一大港的太仓,不仅连接物理上的江海,更是产业空间中的重要链块。作为“上海下一站,下一站上海”的太仓,与上海地缘相近、人文相亲,两地产业更是高度耦合。

已逾百年历史的“沪太路”曾是上海通往外部的第一条公路,当下,上海市域铁路嘉闵线及其北延伸段,均在加紧建设,该线路将穿越上海嘉定“汽车城”,直达太仓腹地,同时,也将串起一个更紧密的汽车产业链。

9月7日,一艘超249米长的意大利货轮,顺利靠泊太仓港,装载汽车后返回意大利,刷新了长江港口接靠营运滚装船最大尺度纪录,也折射出太仓港今年以来昼夜不息、“车山车海”的繁忙常态。据太仓海关物流管理科科长魏蔚介绍,今年1至8月,太仓港出口汽车达23.2万辆,同比增长4.5倍。其中,出口新能源汽车12万辆,增长19.8倍。

汽车电子及汽车零部件产业是太仓正在打造的“3+3”产业创新集群中的重点细分领域之一。目前,太仓集聚着规模以上汽车电子及汽车零部件产业企业207家,一辆整车超70%的零部件都能在太仓市找到供应商,产品涵盖汽车电子系统、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燃油汽车零部件、智能车网联等关键领域。

2年多前,400个装满半导体相关设备的集装箱从韩国发出,随货轮驶向中国,迎接它们的新主人是苏州立琻半导体有限公司(简称:立琻半导体)。作为一家拥有国际领先的光电化合物半导体技术平台,企业于8月正式量产紫外大功率半导体光电芯片,并已在像素化矩阵式智能光源芯片研发方面取得突破,在发光效率、生产成本等方面具有国际竞争优势。

近乎“同城”的上海和太仓,产业和企业发展密切相关,借助太仓临沪的区位优势,立琻半导体不少合作客户来自上海。在企业产品市场部副总裁高洪连看来,上海拥有庞大的汽车产业基地,是中国的汽车重镇,这将带来无限的合作机会。

长江口以上海为中心、太仓为重要支撑之一的这片区域,聚集的企业越来越多,从这里完成生产制造的汽车产品也越来越丰富,并源源不断走向世界。在这场有关汽车的全球旅途中,太仓依靠自我的创新、生产和制造基石及物贸优势,让区域和全球连接得更紧密。

长江口的经济“洋流”

大交往

除了货物和商品,更深层的洋流力量也在太仓积累,这是潜藏在更深处的动力。从1993年第一家德企落户太仓,到现在德企总数达近500家,太仓已是名副其实的“德企之乡”。更为突出的是,30年来,“没有一家相关合资企业,从太仓搬走。”太仓市委书记汪香元坦言。在这片土地上,以互信为轴心的大交往持续迸发着活力。

近日,又一项合作成果在太仓涌现——德国弗劳恩霍夫城市生态发展创新平台(FIP)实验室项目落户太仓智汇谷·科技创新园。该项目汇聚了德国科研力量、上海高校资源以及太仓科创平台,旨在推动德国应用型科技研发在中国的发展,同时为德国科学家提供更广阔的应用场景。

长期以来,太仓重视引进大院大所,推动区域创新发展。在FIP到来之前,太仓已聚集西北工业大学和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太仓校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苏州研究院、同济大学太仓高新技术研究院等重要院所平台。

当前的太仓,正在打造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现代物贸三个千亿级产业,和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文化旅游三个特色产业所组成的“3+3”产业集群。太仓智汇谷所在的娄江新城,地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更是太仓城市的未来,也是未来的城市。作为承担着太仓产业新旧动能转换“核心引擎”功能的新型科创载体,太仓智汇谷已有吉太航空总部、西工大西测航空测试中心等重点项目落户。

“智汇谷的成功与否不在于建设,而在于招商和运营。”太仓市文化教育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金丽萍介绍说。未来,太仓智汇谷将在研发办公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企业从孵化到加速的各阶段需求,让企业在创新发展的各个环节无忧成长。随着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和产业应用推动者涌向太仓,他们既拥抱物理上的相会,也激荡起跨越时空的思维火花,太仓新一轮跨越发展的重要拼图愈加丰足。

长江口的经济“洋流”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