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家杜正贤:运河上的宋瓷,是艺术与生活的完美结合丨川流中国·开天河

2023-09-13 16:23:44 - 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荀超谭羽清实习生王仕豪

“古色生香,中华陶艺多神品;名山发覆,南宋人文一大观。”800多年前,在南宋都城临安的一隅,南宋官窑用恒久的炉火,锻烧出了美如碧玉的青瓷珍品。精美绝伦的南宋官窑瓷器,源自土与火的完美结合,出自能工巧匠的精工细作。

在杭州西湖风景区南缘,钱塘江边的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里,数以万计的瓷片、窑具等文物,诉说着宋代对素雅、清宁、恬淡、悠闲的自然美学的追求与诠释。

“南宋官窑的发现,是一个偶然,但却是一个无比伟大的发现。”馆内,盯着展柜上精美宋瓷说话的人,是杭州南宋官窑青瓷权威专家、著名考古学家杜正贤。

考古学家杜正贤:运河上的宋瓷,是艺术与生活的完美结合丨川流中国·开天河

著名考古学家杜正贤

实物挖掘

“还原历史本来的真实情况”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公认的陶瓷发源地,中国瓷器驰名海外。但中国陶瓷史上有两大疑案一直困扰着陶瓷研究者,即南宋修内司官窑和哥窑。1996年,一次偶然机会,杜正贤在杂草丛生的凤凰山东麓山涧溪水旁,发现了疑是南宋官窑的瓷片。在杜正贤的组织、带领下,南宋官窑老虎洞窑址的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展开。

经过三次较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和发掘,结合老虎洞窑址发掘的地理位置和实际情况,杜正贤首次提出老虎洞窑址南宋层,就是南宋朝廷在都城临安建立的第一座官窑──修内司官窑,也称“内窑”。

考古学家杜正贤:运河上的宋瓷,是艺术与生活的完美结合丨川流中国·开天河

南宋官窑博物馆里的文物

“南宋官窑的发现,令我们所有人都很激动。从前我们以为,南宋的官窑只有一个窑(郊坛下窑),没有‘内窑’(修内司官窑)。但随着老虎洞窑址的发掘,我们不仅证实了南宋官窑有两个,同时我们还发掘出了二十四个瓷片坑。更重要的是,宋瓷的完整做法、工艺生产流程都被发现了。”

从1996年开始,一直发掘到2001年,在京杭大运河边上,这个仅有2000多平方米的老虎洞窑址,发现了让世界为之惊叹的艺术品。作为组织者和全程参与者,杜正贤理应享受荣誉与成就带来的快乐,但望着一件件出土的文物,他只是淡淡地说了句:“我们干考古的,实际上就是恢复原有的历史,通过实物来还原我们历史本来的真实情况。”

趋近完美

“每一件能出窑的瓷器都是精品”

除了老虎洞窑址发掘出土的文物,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还有大量郊坛下窑址出土的精品佳作。1985年至1986年,南宋官窑郊坛下窑址的发掘,全面展示了南宋官窑的历史原貌,也出土了数以万计的瓷片、窑具等文物。在1500多平方米的遗址展示馆,作坊场景和龙窑区域,还原了一部分悠远的南宋古都史实。

考古学家杜正贤:运河上的宋瓷,是艺术与生活的完美结合丨川流中国·开天河

南宋官窑博物馆的遗址展示馆

“在我们发掘的过程中,每一块瓷器的碎片,都是非常珍贵的。”杜正贤郑重说道,“这些碎片具有很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如果在市场上流通的话,也有相当大的经济价值。”这些看起来比较完整的瓷器,是在挖掘之后,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小心翼翼拼接起来的。“目前我们所看到的存世的南宋官窑瓷器,都是精工细作,经过层层筛选出来的‘完美’艺术品!”

原来,南宋官窑的瓷器生产、管理都非常严格,“从取土开始到整个生产工艺的流程出来,基本上都是不计成本,只要生产出来好的东西就行。所以,官窑的成品率非常的低。”这也是24个瓷器坑的由来,“南宋官窑的瓷器烧制,不仅在技术上有非常高的要求,在成品后的选择、检验方面,也非常严格。而且,官窑是根据宫廷里的需求来烧制的,是皇宫里所独有的,是绝对不能够流传到民间的。所以那些烧坏的瓷器、没有达到要求的瓷器,都会被砸碎,埋在瓷器坑里。”

采访中,杜正贤还特意介绍了南宋官窑瓷器的特别之处。“与其他瓷器是胎厚釉薄不同,南宋官窑的瓷器以胎薄釉厚著称于世。首先,这些瓷器的原料用土不一样,是瓷土加紫金土含铁量高,烧出来的瓷器是黑胎。其次,瓷器拉坯拉好之后晾干,通过素烧炉素烧增强硬度,然后再用刀片把胎刮薄,一次又一次地刮,刮到非常薄之后再施釉。多次施釉釉层变厚,厚釉能加强釉的乳浊性,使釉面形成滋润如玉的效果。”

为了追求特殊的观觉效果,官窑的匠人们还会在釉面开片,即有意识地在瓷器表面造成网状裂纹装饰。“在通常情况下,这是一种工艺的缺陷,而南宋官窑的工匠创造性地将之作为美化瓷器的手段,从而使产品流溢出一种古朴而奇特的审美意趣。”杜正贤感慨,“南宋官窑的造瓷技术,非常纯熟精湛,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考古学家杜正贤:运河上的宋瓷,是艺术与生活的完美结合丨川流中国·开天河

杜正贤为记者讲解博物馆里的文物

窥探历史

“瓷器风格印证时代审美思想”

瓷器不仅承载着中国的文化,同样承载了中国式美学。“从瓷器的特点来说,南宋官窑瓷器的器型造型非常漂亮,而且南宋的审美观很独特,瓷器的釉色以粉青釉、天青釉为主,非常精美。”杜正贤介绍,南宋宫廷用瓷需要满足三个要求:“第一,是否适合祭祀使用;第二,看重成色;第三,是否符合生活使用。”他进一步解释,“早期的时候,宫廷用瓷主要是满足祭祀,比如太庙祭祀时,就要用到这些瓷器,可见瓷器对于文化信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当时的人们最为看重的,而后才是考虑其成色与实际生活的使用。”

在古瓷中,因釉面开片的不同状态,有鱼子纹、蟹爪纹、冰裂纹、百圾碎等妙称。但是,南宋官窑出土的瓷器,却少有过于华丽花哨的纹路图案,给人一种淡雅的感觉。“每一位到南宋官窑博物馆来参观的游客都会发现,南宋官窑瓷器的造型、釉色,表面的花纹,都与其他朝代不一样。”在杜正贤看来,瓷器所展现的风格,印证了南宋的时代审美思想及心境,“相比起元明清时期的繁琐复杂,南宋的瓷器真的是非常独特的存在。”

淡妆浓抹总相宜,无论是其他朝代的华丽,还是南宋独有的素雅,都是一个时代文化与艺术的体现。然而,南宋瓷器的素雅美,给了杜正贤别样的体验。“反复观看这些瓷器,我感觉自己慢慢沉下去了,它们能让我的心静下来。”这种清新淡雅、与世无争之感,正是不少人急需的状态。“现在社会发展速度很快,在激烈的竞争中,南宋瓷器可以让人静静的想一想,在喧嚣嘈杂的现实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和节奏。”

考古学家杜正贤:运河上的宋瓷,是艺术与生活的完美结合丨川流中国·开天河

南宋官窑博物馆里的文物

与运河共繁荣

“瓷器的发展史也是运河的发展史”

“八百多年的青风雅韵,留传至今……南宋官窑青瓷以其端庄大方的造型、精美内蕴的釉色、匠心独到的开片、细致纯熟的工艺,树立起一座青瓷丰碑。它是中国古代陶瓷发展之路的一段经典。”这是博物馆内南宋官窑的介绍语,而南宋瓷器的发展,离不开大运河。

在杜正贤看来,瓷器的发展史,也是运河的发展史。“虽然说,南宋官窑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以及物质条件,使得它能够不过度地依赖大运河来进行材料与成品的运输,但是,大运河对于当地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也恰好从侧面为南宋官窑的发展兴盛提供了条件。”

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对江南地区,特别是对杭州的发展,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杜正贤表示:“杭州在隋朝以前,名气并不是很大,杭州这个地名也是到了隋朝才有。大运河开通以后,杭州的地位不断增长,到了唐末,就是东南第一州,经济非常发达。如果没有大运河,杭州的经济不会这么发达,杭州的政治地位估计也不会上升这么快。南宋定都杭州后,杭州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从政治、经济到社会、文化、科技等,都非常值得憧憬。”

正是大运河对杭州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为南宋官窑带来了财力、物力、人力,促进了绝美瓷器的生产。“为什么南宋官窑的遗址能够留存到现在?离不开当时的维护与管理。而且,当时的政府是不计成本地去提升瓷器的生产门槛,这些窑工不仅具有精湛高超的技艺,同时还能在官窑里面任职,对于他们而言,这也是一种荣誉的象征,这种职位赋予的责任与义务,以及他们为之形成的工匠精神,也是南宋的瓷器能够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顶峰的重要原因。”杜正贤说。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