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微短剧:“诗与远方”的故事生生不息

2024-09-13 07:00:34 - 媒体滚动

转自:河北日报

文旅微短剧:“诗与远方”的故事生生不息

文旅微短剧:“诗与远方”的故事生生不息

微短剧《你好,苏东坡》剧照。

文旅微短剧:“诗与远方”的故事生生不息

□秦煦

近日,“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第三批推荐剧目发布活动在张家口市崇礼区举办,31部优秀剧目正式揭晓。至此,三批共有59部剧目入选国家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作为视听与文旅的融合新样态,文旅微短剧正以独特的叙事魅力和文化深度,成为连接地域特色与观众情感的桥梁,不仅为观众提供了快速而深入的文化体验,更为文旅产业的创新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旅微短剧创作与传播优势

文旅与微短剧的结合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得益于微短剧在创作和传播上的独特优势。

投入轻量级。相比影视剧,文旅微短剧以较低的制作成本、紧凑的拍摄周期和迅捷的资金流转,颠覆了传统影视制作的高门槛。“短小轻薄”的制作结合传播上的优势,以破竹之势,点燃了无数创作者的热情,特别是对于期待通过内容将线上流量转化为线下客流的文旅行业而言,尤其具有吸引力。文旅微短剧创作主体不断扩容,文旅单位、广电媒体、视频平台、影视制作公司等带动各类创作团队纷纷入局。

内容短平快。相比于旅游宣传片,文旅微短剧以其短小精悍的体量,单集时长从几十秒到十五分钟不等,有着相对明确的主题主线、较为连续完整的故事情节,叙事紧凑,高潮迭起,旨在瞬息之间锁定观众的注意力。同时,因袭剧集创作手法,以角色塑造、情节设计、视觉呈现等手段恰到好处地融入地域文化元素,既能彰显特色,又不失娱乐性。

叙事网感强。文旅微短剧精心打磨叙事的网感,以情节的趣味性、角色的亲近感、语言的年轻化、场景的临场感等要素引人入胜。历史题材微短剧《你好,苏东坡》《等你三千年》融合穿越元素,通过新颖的故事情节重现了历史的辉煌与深邃,也展示了当下的活力与朝气。科幻题材微短剧《三星堆:未来启示录》作为首部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连续性叙事科幻短剧集,以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项目为依托,将未来科幻元素与古代文明相结合,展现了微短剧在内容创新上的有益探索。

传播精准化。2023年,文物题材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以其创新的拟人化叙事和情感丰富的内容表达,引发了现象级的传播浪潮。该剧不仅在内容上深入人心,更通过精准的广告投放策略和高效的算法推荐机制,不断制造热点,实现了对目标受众的广泛触达和深远影响。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案例不仅在行业内引起了对文旅微短剧潜力的广泛关注,更以其实际成效展示了文旅微短剧如何轻巧灵活地实现在长短视频平台、社交平台、小程序等多种应用上的广泛传播。

文旅微短剧融合叙事的难点

文旅微短剧,在当前的文化语境中展现出独特的生命力。然而,能够真正实现广泛传播的佳作依然匮乏,关键问题在于如何既能创作出引人入胜的故事,又能独具匠心展现文旅特色。

微短剧“快节奏”与文旅“慢生活”叙事的平衡。情节内容方面,微短剧通常以紧凑的叙事和快速的情节转换吸引观众。然而,当应用于文旅领域时,需要深入挖掘并传递地方文化的核心价值和精神内涵。如果过分强调剧情的戏剧性,观众可能只会停留在对剧情的探讨,而对文旅的关注微乎其微;而如果仅仅停留在文旅元素的展示,刻意弱化剧情,则可能沦为一部宣传片,更有甚者,仿佛“贴片广告”,让人难以入戏。

微短剧“线上付费”与文旅“线下引流”目标的平衡。产业模式方面,微短剧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精心设计的付费点,即观众愿意为之付费的情节高潮或转折点。然而,主打治愈风格的文旅微短剧可能难以激发观众的付费意愿。文旅微短剧在追求商业价值的同时,也承载着推广城市文化、促进地方发展的责任。作品的成功不仅体现在吸引观众付费上,更在于能否有效推动目的地旅游发展和产业链延伸。因此,文旅微短剧应探索线上付费内容与线下旅游体验的结合点。

微短剧“市场驱动”与文旅“政府定制”角色的平衡。参与主体方面,完全市场化的微短剧能够通过自主招商、品牌植入等手段,为品牌提供多样化的合作机会。这种市场主导的模式能够激发创新和灵活性,吸引更多的观众和投资者。在文旅微短剧领域,政府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不可或缺,它能够确保作品的文化导向和社会责任,但在盈利模式方面还有待深入探索和创新,各方面的积极性尚未被完全调动。因此,为了实现微短剧与文旅的深度融合,需要建立一个多方参与的生态系统。

文旅微短剧创新突破的坚实基础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文旅微短剧正处于转型为行业新风口的关键时期。成功似乎近在咫尺,但这一领域实则仍处于成长期,从业者面临着深耕与突破的挑战。推动文旅微短剧走向成熟,不仅要在艺术创作上追求卓越,也需要在市场运作上展现智慧,在产业融合上寻求创新。

一剧之本是核心。故事精髓,一剧之本,构筑文旅微短剧的核心竞争力。创作文旅微短剧时,应当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立体丰富的人物塑造,实现剧情与地方特色的紧密结合,实现线上故事的“种草”至线下旅游的“引流”。以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为例,剧中不仅展现了古朴宁静的自然风光和饶有趣味的人文风情,将这些元素打造成观众心中“向往生活”的典范,而且在处理地方文化展示时,采取了既真实又深刻的手法。剧情没有回避现实挑战,特别是在讲述非遗木雕的故事时,通过木雕师傅的个人际遇,回应了传统手工艺在现代化浪潮中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引发了观众对于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之间关系的共鸣与深思。微短剧要实现与文旅业深度融合,首先要对内容进行精细打磨,挖掘并突出当地文旅的独特亮点,使之与受众的心理需求产生情感共鸣,这也是实现微短剧“种草”效应、带动实景拍摄地“出圈”的关键。

产业发展是动力。微短剧作为一种新兴的影视品类,其产业发展不仅体现在内容创作上,还涵盖了商业模式的创新与市场空间的拓展。通过将微短剧与地方文旅规划紧密结合,利用新内容、新模式、新业态,可以打通消费场景,为文旅资源赋予更深层次的产业内涵,创造更深刻的文化体验和感知。例如,微短剧拍摄基地可以转变为吸引游客的沉浸式体验场所,提供与剧情相关的互动体验,同时开发与非遗文化相关的创新产品,推出演员同款IP商品,增加产品的文化附加值。此外,微短剧还可以与住宿、餐饮、演艺等业态相结合,打造一体化的旅游体验,并通过与其他媒介形态的密切合作,实现内容联动,共同提升地方文旅IP的价值,为文化旅游目的地创造新的流量入口和营销契机。

协同机制是保障。文旅微短剧,由政府积极推动而生,其繁荣兴旺依托于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与多元主体间的紧密合作。在这一过程中,构建起一个涵盖政府、旅游部门、文化机构、影视公司、MCN(多频道网络)机构、广电媒体、视频平台、IP开发商、当地居民及游客等多方参与的联动机制至关重要。政府在此生态中担纲重要角色,不仅需要承担起协调多元主体之间合作的责任,还需要制定从前期剧本创作到后期推广的科学发展策略,推动形成资源集聚效应。而市场作为影视创作的主体,应当积极探索更优化的内容共创模式与商业机遇,共同营造一个充满活力的产业发展生态。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