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网让就医路更畅通

2024-09-13 07:00:45 - 媒体滚动

转自:河北日报

这张网让就医路更畅通

——互联网赋能数字社会建设①

这张网让就医路更畅通

本报记者方素菊

近年来,互联网相关技术与应用创新为群众带来更便捷的就医服务。省通信管理局对外发布的《2023年度河北省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我省互联网行业以云网、AI、大数据为基础,赋能互联网+医疗新需求,充分整合基础资源、渠道服务、生态聚合以及创新转型的优势,赋能区域数字化、智慧医院平台。

当医疗搭上互联网,给人们带来哪些不一样的就医新体验?

疑难杂症远程会诊

看病有了更多“医”靠

今年73岁的保定市民张桂荣11年前在体检中发现患有宫颈恶性肿瘤,当时进行了化疗治疗。今年4月复查显示病情复发,且伴腹膜后等多发淋巴结转移。经过新一轮化疗后,张桂荣出现了吞咽困难、食欲差、饮水呛咳等症状,且周身无力,活动后气短。

看到老人这么难受,家人十分焦急,想要到北京治疗。但老人身体虚弱,经受不住一路舟车劳顿,而且北京就诊专家一号难求。经人介绍,今年7月,张桂荣来到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老年病科住院治疗,那时候她已经卧床不起,说不清话,也吃不了饭。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老年病科主任李玉兰回忆,患者当时的肝酶、心肌酶指标升高数十至数百倍,血氧饱和度低,而且出现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医院给出了相关的治疗方案后,考虑到患者病情危重,及时向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王汉萍教授发起会诊邀请。王汉萍教授很快给出了明确诊断并对之前的治疗方案进行了再优化。在北京协和医院和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的共同努力下,张大妈目前已经可以自己坐起来,可以自主咳痰,血氧维持稳定,生命体征平稳,一切都向好发展。

“远程会诊为疑难病、罕见病、危重症打通了线上高速通道。”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远程医学中心主任蔡江萍说,医院借助远程中心平台,先后与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天坛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等多家医院结为远程医疗合作单位,全面加强与京津优质医疗资源对接合作。

去年8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进一位患有妊娠合并库欣综合征的孕妇。妊娠合并库欣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病,在诊断和治疗上都极具挑战性。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与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泌尿外科和妇产科的专家进行了线上会诊,确定了手术方案和应急预案,最终母子平安出院。

据介绍,截至6月25日,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今年与京津冀各大医院开展远程会诊112例,既方便了患者门诊远程就医,也减少了跨区域复诊,节约了复诊费用。今年上半年,该院还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河北省人民医院、河北省中医院签订了远程医疗合作协议,进一步强化了“省、市、县”远程医疗网络体系联动。

诊后健康管理

居家也能享受医院全周期管理

不久前,家住石家庄赵县的任建辉在河北省中医院疼痛科接受了检查。诊后,他扫了医生出示的二维码,接受了河北省中医院互联网医院诊后健康管理服务。

“在手机上打开医院小程序,就能享受到治疗建议、用药指导和健康教育等诊后随访服务,还能根据自己病情进展实时咨询医生。”任建辉说,这种服务不仅减少了他往返医院的时间,还让他在家里就能随时得到专业指导,非常贴心。

“在不少人眼中,患者离院后似乎整个医疗过程就已完成。”河北省中医院远程医学中心主任高虎说,实际上,离院并不意味着治疗的结束,而是康复的开始。通过延续性医疗服务实现对患者院外遵医行为及生活方式的追踪管理,是保证患者连续治疗、提升院后自我管理能力和康复效果的重要路径。

借助互联网,河北省中医院构建了覆盖院前、院中、院后的全生命周期诊疗服务模式。围绕诊后精细化管理,医院设置了疾病智能随访、个性化指导、在线咨询、远程体征监测分析、复诊和用药提醒、健康宣教等场景,实现医生与患者线上沟通,解决了患者离院后自我管理能力下降、用药依从性降低等难题,提高了治疗的整体效果。

高虎介绍,自平台试运行以来,河北省中医院诊后健康管理服务在脑病科、疼痛科等试点科室累计为427名患者提供了全周期的个性化服务,不仅增强了患者治疗依从性,使治疗方案有效延续,而且大大提升了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

“接下来,医院还将持续探索院后健康管理服务的精细化和纵深度。”高虎说,一方面要加大医疗与智慧化应用的结合,试点“人工智能+诊后管理”服务模式,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在个性化康复、全天候应答、远程体征监测等场景的智能应用。另一方面,针对一些疾病病程长、反复等特点,在试点科室探索推出特色健康管理服务包,通过团队式管理模式,为患者提供从疾病预防到康复的全方位服务,满足不同患者个性化健康服务需求。

5G智慧急救

病人“上车即入院”

急救中心调度员发送一条短信至呼救人手机,呼救人点击短信链接后自动唤起南皮县人民医院急救小程序,医院自动获取呼救人的精准定位,快速调动附近车辆。

救护车到达现场后,急救人员利用掌上平板快速识别病人身份,进行患者评估,录入院前病历,并通过5G专网,将患者生命体征信息实时传输至医院。遇到急危重症患者,随车医生立即与远端专家开启实时会诊,专家根据现场画面及医疗数据等信息进行救援指导。院内急诊科提前做好救治准备,患者到院第一时间进行有效抢救。

这是沧州市南皮县人民医院120急救的场景。该医院是承担指挥调度院前急救的专业机构。之前,医院的院前急救采用传统的电话调度派车的急救模式,区域医疗急救资源没有整合和共享,无法做到统一指挥、统一管理,胸痛、卒中、创伤等病案无法在救护车上检查和预通知院内进行相关准备工作,只能等到患者到达急诊才开始启动救治。

为更好提升院前急救效率,把握黄金抢救时间,南皮县人民医院与河北联通联合建设了5G智慧急救云平台,打造以南皮县人民医院为核心的区域120一体化救治服务体系。

“5G智慧急救云平台利用5G网络实时传输车内音视频和患者数据,配套的5G医疗网关与5G智慧背包可对接多种医疗设备,实现各种场景下医疗数据的解析上传。”河北联通南皮县分公司政企部总监李强说,这便于医院医生快速获取病情、及时指导在途救治、提前部署急救资源,从而为急救病人打开绿色生命通道。

在南皮县人民医院院长刘玲看来,搭载了5G智慧急救云平台的救护车,实现了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的无缝衔接,让病人“上车即入院”,提高了抢救的效率和质量。

据介绍,5G智慧急救云平台上线后,南皮县人民医院急救中心电话接听时间缩短至10秒内,出诊速度达到日间2分钟、夜间3分钟,急救圈反应时间在15分钟以内,医院在急救事件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的指挥调度能力大幅提升。

记者手记

医疗新场景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方素菊

生病,本就是一件令人难受的事情。而生病后四处看病的舟车劳顿,更是让人身心俱疲。

记者仍记得多年前在省会一家大医院门口采访的一家人。这家人来自邢台,5岁的孩子患上了神经系统疾病,每年要来石家庄做两次治疗。每次来石家庄前,一家人一晚上都睡不好觉,因为从家到省城,至少需要倒两次车。到医院后,挂号、检查又是各种排队。记者看到他们时,正是一个夏日的中午,烈日炎炎,他们徘徊在医院门口,等待检查结果。

如今,这种现象越来越少。最明显的变化是,医院门诊不再人满为患。人们对看病网上预约、网上查看检查结果早已习以为常。

当互联网与医疗深度融合,更高效更贴心的医疗服务,正深入人们的生活。

我省信息通信行业发挥5G灯塔效应,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等联合高质量打造“5G+智慧医院”,共同开展5G智慧医疗新基建项目建设。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5G移动医护、5G院前急救、5GVR探视等场景已经实现。在河北省人民医院,搭载了5G网络的查房车,随时随地快速查看病人病历信息。

一个个医疗新场景,改善着患者的就医体验。未来,随着互联网行业的进步与发展,相信会有更多的新场景、新模式涌现,让患者的就医之路更加畅通。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