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得到学生的认可是我最大的幸福”

2024-09-13 09:20:00 - 延安新闻网

杨丽:“得到学生的认可是我最大的幸福”

周末,延安枣园小学德育处副主任杨丽急匆匆地前往学生小泽家做家访,她手里拿着“进步之星”的奖状,还提着一些日用品和水果,满脸笑容等待孩子开门。

“老师,您来啦……”看到杨丽到来,小泽有些局促,他放下手上的扫帚,和老师聊起了天。

“这个孩子,不容易的,父母都不在身边,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老人们收入很微薄,孩子现在性格特别内向,说话也不太利索,所以每到闲暇时间,我就找机会和小泽沟通最近的生活和学习状况。”杨丽对记者说。

随后,她拿起了书,跟小泽聊起了《精卫填海》的故事。

“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因此化为精卫鸟。经常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在杨丽的教导下,小泽放松了下来,全身心投入了阅读之中。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小泽不再紧张,还不时跟老师讨论起了课文内容。看着他好学的样子,杨丽很欣慰。

“老师,我以后要向精卫学习,坚持不懈、永不放弃……”小泽说着说着,眼眶湿润了。

痴心一片终不悔,只为桃李竞相开。

“杨老师常常来看我,在学校也很关注我,每当我学习成绩有波动时,她总是第一时间鼓励我,让我感觉很温暖。”小泽说。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书26年来,杨丽遇到过随迁子女、单亲家庭子女、留守儿童、孤儿等许多来自特殊家庭的学生。在学习上,她认真为师,在生活上她则主动扮演起妈妈的角色,用爱感化、用心呵护这些孩子。

这几年,仅杨丽个人一共帮扶了6名家庭困难的孩子,坚守、扎根、滋养,杨丽把爱的阳光洒进了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杨老师每次来家访,都会给我买一箱牛奶,我真真切切地感觉到了老师对我的关心和爱护,长大了我也想成为杨老师那样的人,带给别人温暖。”学生张志远说。

成为像她一样的人,是孩子们朴素的愿望,也是心底的期盼。

杨丽告诉记者,她从小也是跟着爷爷奶奶一起长大的,爷爷是一名老红军,从小就教育她要学会奉献,不要只想着去索取。走上教师岗位以后,她便将这一信条贯彻到工作中,用爱浇灌着每一个学生,这也是她做好学生工作的“秘籍”。

“杨老师和我就像朋友一样,有时候我在生活中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就会求助她,心情不好的时候,跟杨老师聊聊天,感觉心里立刻就舒坦了。”学生付欣蕊说。

思政课耕耘的是“思想的田野”,更是一项“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工作。作为学校德育处副主任,上好思政课一直是杨丽研究的课题。平时的她,总是治学严谨,潜心教研,关注着学生的全面成长。

“延安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在思政课教学中,我们要将这些资源开发好、利用好,将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把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作为思政课的活教材,把革命纪念馆、革命旧址、革命遗迹作为思政课的生动课堂。不断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认识。”杨丽说。

杨丽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把雷锋故事、延安故事融入课堂,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她的思政课题《用延安精神强化小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实践研究》,更是被同行广泛学习引用。

“雷锋的一生就像他在日记中所写:‘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他以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将有限变为无限,将短暂变为永恒,铸就了一座令人景仰的思想道德丰碑。”在杨丽的思政课堂上,她总是积极组织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的方式,深入了解红色故事、延安故事,课堂之外,枣园、杨家岭、王家坪、凤凰山、延安革命纪念馆……都是一部部鲜活的教科书。她鼓励学生通过走进革命旧址、寻访老红军、听爷爷奶奶讲过去的故事等方式和渠道,让孩子们传承红色基因,感受中国革命的精神力量。

谆谆教诲,如春风拂面,翻起一页页立德树人的书页,指引着孩子们前进的方向。

“杨老师的课堂总是让人印象深刻,她给我们讲述的雷锋故事、革命先辈的故事都很让人感动,我以后也要当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学生刘岚姗说。

近年来,杨丽先后被授予市直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延安市中小学思政课市级“思政教学骨干”称号,获得2023年陕西省岗位学雷锋标兵荣誉称号。

杨丽说,今后她要坚持将思政课融入学校各类课程教学中,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让孩子们真正喜欢、终身受益。(记者白雪)

原标题:杨丽:“得到学生的认可是我最大的幸福”来源:延安市融媒体中心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