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美企如何看待中国营商环境?上海美商会最新报告这么说

2024-09-13 12:51:45 - 第一财经

上海美商会企业普遍认为,未来3~5年对其行业发展最为有利的因素主要有:中美双边关系的改善、消费市场的回暖、技术革新、市场准入放宽等。

当地时间9月12日,上海美国商会发布《2024年中国商业报告》。

报告显示,由于不同行业的业绩和前景各不相同,刚刚过去的一年,在华美企的乐观程度和经营状况也存在较大差异。

尽管如此,上海美商会会员企业均认为中国市场的监管环境有所改善。有较高比例的会员企业表示,政府针对外资企业的政策法规和监管环境透明度有所改善。同时,近三分之一的企业认为,过去一年中国在知识产权执法方面也有所提升。

上海美国商会主席安高博(AllanGabor)告诉第一财经:“今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政府已经出台了许多积极的政策,但企业和消费者的信心还有待恢复。许多会员企业在中国深耕数十年,现在面对不断变化的营商环境,需要迅速作出决策,灵活调整业务战略,以把握新的市场机遇,应对地缘政治的变化。”

上海美国商会会长郑艺表示:“会员企业对政府在改善监管环境方面所做的工作表示认可。不过,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比以往更为严重。我们恳请两国政府继续进行双边对话,以稳定两国关系。”

商务部网站显示,9月7日,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王受文与美国商务部副部长拉戈在天津共同主持召开中美商贸工作组第二次副部长级会议。双方围绕落实两国元首旧金山会晤重要共识,就各自关心的政策问题以及两国工商界提出的具体商业问题进行专业、理性、务实的沟通。

在华美企如何看待中国营商环境?上海美商会最新报告这么说

受访美企对今年在华运营相对乐观

据第一财经了解,今年共有306家上海美国商会会员企业参与调查,调查内容涵盖公司业绩、经济前景、投资、运营挑战、数据政策、监管环境、风险管理、地缘政治、供应链转移等方面的问题。

报告数据显示,半数受访美国企业表示,2023年营收比2022年有所增长,其中零售企业(60%)比例最高,制造业(46%)最低。40%的受访企业在2023年实现了营业利润率的增长,略高于去年(37%)。2023年实现盈利的受访企业比例为66%,较去年下降2个百分点,为历史最低水平。对此,安高博表示,盈利能力下降的趋势是由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既有市场需求原因,也有受访企业对地缘政治的看法和担忧。

其中,汽车行业连续第二年成为实现盈利企业占比最多的行业,占比达86%。不过,报告认为,这归因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削减,而不是依赖于营收增长;事实上,面对市场的持续竞争压力,该行业今年营收将大概率呈下降趋势。

就今年的营收预期而言,54%的受访企业预计今年营收较去年会有所增加,但仍低于疫情前水平。其中,医疗健康与医药、化工与法律服务行业最为乐观。37%的受访企业预计未来三到五年在华营收增长率会超过全球水平。

同时,47%的受访企业表示对未来五年中国的商业前景持乐观或较乐观态度,13%的受访企业认为中国是其总部的首选投资目的地。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上述报告发布前的9月8日,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当天全文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据新华社报道,2024年版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限制措施由31条减至29条,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实现“清零”。

对此,郑艺告诉第一财经,这是个好现象,最终要看市场需求和政策,“中国市场很大,孕育的机会很多,这也是吸引包括美企在内的外商愿意继续在中国投资的原因。”

报告显示,对于所处行业尚未全面开放的企业而言,若能获得更大的市场准入机会,56%表示愿意增加在华投资,其中有14%表示其增加投资将超过现有的四分之一。

这些因素左右美企在华发展

此外,上海美商会企业普遍认为,未来3~5年对其行业发展最为有利的因素主要有:中美双边关系的改善(56%)、消费市场的回暖(40%)、技术革新(32%)、市场准入放宽(22%)等。

当被问及美国政府应如何帮助在华外资企业时,48%的受访企业表示应降低对中国商品征收关税。避免激烈言辞和报复性举措也是受访美企对美国政府的诉求,这一占比达46%。同时,受访美企还呼吁政府多与商界接触,探讨出台支持双边合作的政策。

报告还显示,来自中国国内同行的竞争超越成本压力成为受访美国企业在华运营最直接的实际挑战。在“市场响应度”这一细分领域,73%的受访美企认为,中国竞争对手更具优势。这个比例在化工行业最高,达到了90%,同比增长了8个百分点。报告认为,这是因为化工行业的创新趋于停滞,而本土企业能够在制造资产投资上采取更为积极的策略。郑艺表示,如何在面对中国国内同行的竞争中维持美资企业的优势,甚至如何错位,这不仅仅是美资企业,应该是所有在华市场的外企都要面对的问题。

报告还显示,其他市场的增长机会是促使40%会员企业计划转移投资的主要原因,东南亚和印度次大陆是转移投资的首选目的地。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今年的这一比例与去年相同,但转移经营业务的企业较去年有所减少。

对此,郑艺告诉第一财经,这其实也涉及收益与规划的平衡,“很多企业去了东南亚当地投资后,也发现不少问题,诸如文化差异、当地的基础设施环境等,因此也听说有企业最终选择回流。”

在郑艺看来,只要中国持续保持发展的节奏,中国在制造业领域的地位还是不可被取代的,“尽管不少企业提出‘中国+1’战略,但中国依旧占据主导地位。现在较为热门的越南或者印度并没有能力提供中国制造业的生态环境,它们可能可以承接一小部分的生产,但无法承接整个供应链。”

被问及未来三到五年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时,报告显示,66%的受访企业认为美中关系紧张仍是首要挑战,这一比例较去年增加了6个百分点,是自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前夕以来的最高水平。郑艺表示,选举结果尘埃落定后,相信企业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会较当前有所改善,“竞选阶段,大家都会放狠话,但并不一定会转变成政策。毕竟没有谁能忽视中国这么大的市场体量。”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