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凝固的历史,看遍南京百年建筑遗产之美

2024-09-13 13:02:27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南京有着近2500年文献记载的城市建设历史,不仅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在整个近代时期也是举足轻重的名城。1840年,随着第一次中英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近代史拉开序幕,截至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前后一百余年的时间里,南京城内外涌现出一大批近代建筑,构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

触摸凝固的历史,看遍南京百年建筑遗产之美

近日,由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南京出版社社长、历史学博士卢海鸣编著的《南京近代建筑》出版,全书全景式介绍了参合中西、推陈出新的南京近代建筑,深度挖掘南京近代建筑所蕴含的历史科技和文化艺术价值。

“按照历史阶段划分,我国建筑可分为古代建筑、近代建筑和现代建筑三类。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的建筑统称为古代建筑;1840—1949年之间的建筑统称为近代建筑;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建筑统称为现代建筑。”卢海鸣介绍,众所周知,南京是近代史上极其重要的城市。一百多年间,南京风云际会,冠盖云集,各类建筑星罗棋布。这些建筑在为当时的人们提供活动舞台的同时,又因人类的活动而充满生机和活力。时至今日,曾经活跃在近代历史舞台上的风云人物,已如过眼云烟,随风而逝;而他们当年在南京工作、学习、居住、活动以及长眠的场所,历经时代的变迁,或多或少留存下来,成为南京引人注目的文化名片。

触摸凝固的历史,看遍南京百年建筑遗产之美

中山陵建成时的全景照片。

如同一颗颗珍珠,近代建筑散落在古城南京的各个角落,熠熠发光。卢海鸣列举,从1961年至2020年,国务院前后公布了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南京现存近代建筑入选的就有中山陵、太平天国天王府遗址、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办事处旧址等27处42个点;2016年9月,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联合评选的“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公布。入选名单中包括南京的中山陵、南京中央大学旧址、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及南京国民政府建筑遗存等9个项目。

“近代以来,中国在思想文化、生产技术、生活方式等方面受到西方影响,表现出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特征,步入所谓的现代性。南京近代以来的现代性的特征表现得尤为典型,而建筑作为文化的载体,反映了那段时期南京所发生的一切。从某种程度上讲,南京的城市建设和发展代表了当时中国建筑发展的典型。因此,研究南京近代建筑,可以更好地认识当时的社会历史。”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周琦说。

触摸凝固的历史,看遍南京百年建筑遗产之美

金陵大学建筑,位于今南京大学鼓楼校区。

作为历史学博士,卢海鸣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涉足南京近代建筑领域,30多年来独著、合著了多种南京近代建筑方面的著作。这套三卷本、155万字的《南京近代建筑》是他在这个领域研究的心血凝结,历经23年编纂完成。全书分为研究篇和探索篇。研究篇着重从历史的视角,对南京近代建筑的发展历程、类型、特点、价值进行理论探索,同时对于建筑师、营造厂、鉴赏方法做简要阐述;探索篇则精选现存的、具有代表性南京近代建筑约180处,讲述隐藏在每一个建筑背后的故事,以期再现近代南京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和社会等方面的风貌。

在书中,卢海鸣从历史学的角度,对南京近代建筑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期。在他看来,与上海、天津、汉口、广州、厦门等城市相比,南京的近代建筑虽然起步较晚但却后来居上,大致可以分为产生期(1840—1898)、发展期(1899—1926)、高潮期(1927—1937)、停滞期(1938—1945)、衰落期(1946—1949)五个阶段,经历了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发展的曲折历程,呈现出由移植模仿到融合创新的发展轨迹。

触摸凝固的历史,看遍南京百年建筑遗产之美

紫金山天文台建筑群。

“一次次现场考察、一个个意外发现,以及一份份老档案、一件件新史料和一张张旧图片,每每让我心醉神迷。与南京近代建筑的反复对话交流过程,常让我有新的收获和体验。”卢海鸣如此回顾踏勘、研究近代建筑的艰辛历程。

23年间,他系统爬梳南京近代建筑的历史文献档案,在对近代建筑的调研中有了很多新的发现。比如,1899年南京正式开埠,其标志性事件是“金陵关”的启用。金陵关“在下关地方设关征税”,但它位于何处,长期是个谜题。卢海鸣在查阅档案资料后指出,金陵关最初假借静海寺为办公地点,1927年后迁到大马路66号。此处现留存有一座高大雄伟的西方古典式建筑,在文物资料中被称为“中国银行南京分行旧址”。但已经成为省级文保的这座建筑在历史上长期是作为“金陵关”使用,仅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曾是中国银行南京分行所在地;又比如,由法国人于20世纪初的投资兴建的扬子江饭店,全部采用明代城砖垒砌,却呈现典型的法国乡村建筑风格。这座饭店往往被称为“扬子饭店”,但据卢海鸣的考证,它的正式名称是“扬子江饭店”。

触摸凝固的历史,看遍南京百年建筑遗产之美

金陵关旧址。

触摸凝固的历史,看遍南京百年建筑遗产之美

扬子江饭店旧址。

在卢海鸣看来,按照建筑用途,南京近代建筑分为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和工业建筑,而按照建筑风格分,又可以归为殖民式建筑、西方古典建筑、中国传统宫殿式近代建筑、新民族形式建筑、西方现代派建筑几类。其中,殖民式建筑是此前几乎没有学者关注到的建筑样式。这种建筑又称为外廊式建筑,一般有着规整的或稍有变化的矩形平面,一面、两面、三面或四面建有外廊,外廊的进深很大,可以作为室外起居室、客厅或餐厅使用,其主要特点是简单实用。英国殖民者抵达印度、中国等国家后,由于气候炎热而在建筑外围增加一圈走廊,可遮阳可纳凉。这一建筑形式在英国本土并不常见,殖民者将英国的建筑样式、柱式融入了当地的气候环境中,形成新的建筑形式。在南京,比较典型的这一类建筑,有浦镇车辆厂英式别墅、张佩纶故居、两江总督署西花厅等。

触摸凝固的历史,看遍南京百年建筑遗产之美

金陵女子大学建筑,位于今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

在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校园内,大屋顶的中式建筑总能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这就是南京近代建筑中极具特色的中国传统宫殿式近代建筑,又称中国古典复兴式建筑。卢海鸣介绍,这种建筑是中外建筑师力图将中国传统的建筑造型和西方现代建筑技术结合起来而做出的尝试,体现“中体西用”的原则,既符合现代建筑的功能需要,又能体现中国传统建筑的外貌,曾在上世纪20—30年代的南京成为时尚。

触摸凝固的历史,看遍南京百年建筑遗产之美

金陵女子大学建筑建成初期的老照片。

作为一名熟稔南京近代档案史料的学者,卢海鸣在《南京近代建筑》中引用了大量鲜为人知的文献史料,来印证近代建筑的沧桑历史。全书采用的今昔图片,达到令人惊叹的2600多幅,相当一部分老图片属于珍稀图片,如金陵女子大学校舍建设过程图片、“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施工图片、扬子江饭店刚落成的图片等,新发现的史料和图片增强了该书的资料性和观赏性。

卢海鸣还着力挖掘了南京近代建筑蕴含的红色基因、革命基因,生动讲述了浦镇机厂、江南水泥厂、下关电厂、励志社等地曾发生的红色革命故事,比如,王荷波在浦镇机厂领导工人罢工运动,下关电厂驾驶“京电”号迎接解放大军渡过长江等,让近代建筑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

“南京近代建筑作为20世纪的人类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名城南京的一道亮丽风景,是世界‘文学之都’南京的独特文化基因。在我国城市更新从物质空间导向到人本主义导向的转变过程中,南京近代建筑能够留存下来,成为南京乃至江苏的文化符号之一,也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卢海鸣相信,通过《南京近代建筑》,越来越多人的会发现南京近代建筑之美。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以中山陵为代表的南京近代建筑将得到妥善保护和活化利用,并有望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大家族中的一员。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于锋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