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工业大学实践队“调研+体验+宣讲”助力古籍保护

2024-09-13 14:13:29 -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湖北新闻9月12日电(秦钰雯)暑假期间,湖北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建立了一支由11名师生组成的古籍修复实践队,先后赴国家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武汉图书馆等地,通过“调研+体验+宣讲”的形式,探索如何用现代科技再现古籍风华,让古籍“活”起来、传下去。

调研:当古籍修复“遇见”现代科技

一张小小的古籍纸,背后蕴藏着精妙的化学原理。“化学科学能够帮助我们从分子层面弄清楚纸张的本质,这样有助于更科学、更精细地进行古籍修复。”实践队队长吴玉洁介绍。

湖北工业大学实践队“调研+体验+宣讲”助力古籍保护

实践团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展调研。

7月,实践队前往国家图书馆古籍保护实验室进行学习。走进实验室,队员们看到了“熟面孔”——实验室里出现过的精密显微镜、纸张分析仪、纸浆补书机、大型纸张脱酸仪器等众多先进科学仪器和设备映入眼帘。

“通过显微镜观察古籍纸张的纤维结构能判断纸张材质和破损情况,利用纸张分析仪器可以了解纸张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古籍馆文献保护组副组长易晓辉向团队介绍,每一本古籍修复前需要制定详细的修复方案,精准的纸张材质、性能等科学数据至关重要,能极大提升古籍修复效率。

“部分古籍破损的情况比较严重,依靠传统的修补方法已经不能实现修复目的,需要将材料化学等理工科知识和技术带到古籍修复领域。这次调研让我意识到,我们专业在该领域大有可为。”团队成员胡乃文感慨。

体验:让古籍在指尖“重生”

蘸取浆糊涂抹古籍破损处,取补纸覆盖拍打,使其与古籍完美贴合……在武汉图书馆古籍修复中心,队员们亲身体验修复古籍、传拓、装帧等工艺。

湖北工业大学实践队“调研+体验+宣讲”助力古籍保护

在武汉图书馆古籍修复中心,实践队员开展古籍修复实践。

“‘溜口’是为了连接加固开裂磨损的书口,通常选用与原书颜色和谐、纤维较长的薄皮纸。修复纸则需要选择与原书叶质地、帘纹、厚薄、颜色相近的手工纸,这样才能保证修复后的书叶看起来和谐美观。”古籍修复师白玉芝举起一本古籍给队员们详细讲解修复步骤。

古籍修复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完美,稍有不慎就可能对古籍造成二次伤害。“刚开始操作时,手控制不住地发抖。古籍修复是个脑力活,更是个手艺活。”队员廉婧怡回忆,在专家的指导下,她学习如何选用与古籍纸张年代、材质相匹配的补纸,以及如何精准地将补纸与原书页粘合,确保修复后的古籍既美观又牢固。

如何让此次古籍修复“初体验”更好指导实践?实践队指导老师冯清华介绍,近年来学校与地方古籍保护中心紧密合作,持续两年聚焦古籍保护领域开展“专业+实践”。通过修复体验,学生们能在实践中知其来路、明确去向,结合所学共同探索地方古籍修复的新技术、新方法,跑赢这场“与时间的比赛”。

宣讲:古籍保护理念深入人心

实地调研和现场体验结束后,实践队员先后深入武汉市华锦社区、百步亭社区、宝安社区,面向孩子们进行古法造纸与古籍保护宣讲。

湖北工业大学实践队“调研+体验+宣讲”助力古籍保护

在武汉百步亭社区,实践队员协助小朋友体验“纸张修补”。

团队精心打磨宣讲内容,不仅通过多媒体形式介绍古法造纸的历史渊源和保护纸张的方法,更是把“纸张修补”活动带进社区,让孩子们体验一日“妙手书医”。

“古籍修复是一件很小众的事情,但没想到小朋友们热情高涨,大大超出预期。”吴玉洁说,孩子们心灵手巧,有不少修复得比队员们还要细致。宣讲结束后,有孩子主动提出想去古籍修复中心看看,可见这次宣讲给孩子们心中埋下了保护古籍、热爱古籍的种子。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深刻认识到古籍修复行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感受到公众对于古籍保护的热情,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努力方向。”队员杨泽洲说,目前他所在的实验室正在研究古籍修复用纸的理化性质,以及现代用纸与古籍用纸的理化性质差异,希望未来这些科研成果能早日运用到真正的古籍修复场景中。(完)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