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苏观察|科技逐“新”、产业攀高,从产学研大会看江苏创新活力
9月11日,2024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在南京开幕。来自158家大院大所大学的2000多项科技成果璀璨亮相,不仅绽放出科学的无尽魅力,也彰显出江苏在创新探索中取得的显著成效。
一直以来,江苏把科技创新摆在至关重要的位置,持续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全省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前沿科技成果丰硕,科技发展“未来时”
香港理工大学带来的月球背面采样表取采样执行装置/模型
嫦娥六号探测器带回的月壤、“羲和号”卫星、国际首个太空血管组织芯片、全球首条量产8英寸硅基氮化镓外延材料与器件……对接会现场设置了5个专区,围绕前沿科技和未来产业,集中展示了集成电路、量子科技、低空经济、海洋经济、高端装备、细胞和基因治疗等领域最新技术进展和重大成果。
低空经济,是时下非常热门的新兴产业。作为“低空数智新基建主导者”,中国电信此次也带了最新成果。“这是我们联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联合开发的大型自主无人机机巢系统,能够在无需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动执行大部分常规任务并返回数据,为智慧城市、安防、电力巡检等领域无人机应用提供保障。”天翼云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一按开关,镜片上就出现了绿色的字体,刚才对面讲英语,眼镜还能实时翻译……”东南大学全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偏振体全息光波导AR眼镜,吸引了不少参会者驻足体验。“我们这款眼镜完全开辟了一条新的技术路径,不仅加工简单,成本也更低。”东南大学张宇宁教授团队博士王闯告诉记者,目前该技术已与相关公司建立产学研合作,以加速推动产业应用。
一个个前沿成果令人眼花缭乱,现场宛如一场尖端“秀场”、科技盛宴。一直以来,江苏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为主抓手,以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扭住48项重点科技任务清单,建立“任务上墙、挂图作战、按季调度”推进机制,创新活力持续迸发、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从创新投入看,2023年全省全社会研发投入超4100亿元,对全国的贡献超过12%;研发投入强度3.2%以上,达到创新型国家和地区中等水平。研发人员超过117万人,在苏两院院士116人。从创新产出看,2023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49.9%,提前两年完成省“十四五”目标,今年一季度首次超过50%、1-7月达50.7%。高新技术企业突破5.1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4万家、居全国第一。从创新发展看,苏南国家自创区GDP超2万亿元;国家创新型城市13个、国家高新区18家,均居全国第一、并率先实现设区市全覆盖,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
因地制宜进园区,科技成果“落地生花”
产业园区作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在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思必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专业的对话式人工智能平台型企业,自主研发了全链路智能语音语言交互技术,在智能家电、智能汽车、消费电子等物联网领域提供人工智能产品及技术服务。截至2024年初,思必驰已拥有近100项全球独创技术。
此次对接会上,该企业带来了利用DFM-2大模型赋能的智慧办公相关产品,吸引了众多目光。“2008年,我们落户苏州工业园区,是全国首个明确提出聚焦人工智能产业并出台专项政策的开发区,聚集和培育了1700多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形成了人工智能及数字产业创新集群,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成长土壤。”思必驰董事长、CEO高始兴介绍,苏州工业园区提供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包括财政资金引导、税收优惠、人才引进政策等,有效推进了创新场景落地。
大会当天还举办了“培育新质生产力服务产业创新园区专题对接”活动,以深入开展科技服务进产业园区行动为着力点,聚焦园区产业创新和企业创新主体需求。
“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为我们争取高校院所资源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盐城国家高新区科技人才局局长石弘如介绍,近年来,盐城高新区高度重视产学研协同工作,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级各类产学研对接活动,主动争取承办各类科创资源对接活动。2023年,新签订产学研协议138项、总金额达5799万元,与高校合力申报省、市创新人才项目20余项,其中,通过省产学研合作大会形成合作超过20项,为园区新型工业化升级赋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了解到,为了在大会上觅得更多优质创新资源,盐城高新区前期进行了精心筹划,有4家企业的5件最新产品获选进入展区列展。经过线上对接,来参会的企业近30家,有超过20家企业与相关高校教授团队达成了初步意向。
开放协同、金融赋能,多点浇灌科技“繁花”
于创新而言,开放协同是激发创造力、加速知识流动与技术融合的关键驱动力。它不仅打破了传统创新体系中的壁垒,促进跨领域、跨地域的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还通过多元化主体的协同合作,拓宽了创新的边界与深度。
目前,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正式立项;江苏省与芬兰、挪威、奥地利等10个创新型国家和地区建立产业研发合作支持机制,与新加坡、香港、芬兰签署科技合作谅解备忘录;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公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上海—苏州科技集群位列第5,南京科技集群升至第9……开放协同正培植出一块自由探索的创新土壤,让重大成果在开放、包容的环境中生长。
对接会当天,在长江经济带及长三角一体化创新合作专场活动上,一批由苏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与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地区合作的项目签约,为今后做好“融合”大文章注入强劲动能。
金融不仅是资金血脉的输送者,更是创新生态的催化剂,可以有效促进新技术、新模式的孵化与成长。
科技金融产品服务发布暨科技企业投融资路演对接活动上,中国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人保财险、省信用再担保集团等23家金融机构带来了科技金融特色产品服务。
现场,银行、保险、担保等金融机构与节能环保、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高科技领域企业进行路演对接,现场发布一批针对科技企业的专属科技金融产品和企业融资需求,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与“卡脖子”技术突破,引导金融机构通过设立“苏孵贷”“苗圃贷”,成立“政银园投”基金等方式,落实“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政策导向,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
新华报业·新江苏记者强慧娟
编辑:强慧娟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打开APP阅读全文
【责任编辑:李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