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喂、逗弄藏马熊:该剥离对野生动物的浪漫化想象了 | 新京报专栏

2024-09-13 18:43:36 - 新京报

转自:新京报评论

人类中心主义与感情用事,不论对动物保护还是人类自身安全,都毫无益处。

投喂、逗弄藏马熊:该剥离对野生动物的浪漫化想象了 | 新京报专栏

文 |王言虎

据九派新闻报道,9月11日,多位在西藏那曲旅游的网友发布的视频中不约而同地出现两只藏马熊。有人配文“逗逗狗熊”,近距离拍摄两只熊互相嬉闹、玩水的画面。有人坐在车内向藏马熊投喂苹果等食物,还有人半开车门试图与藏马熊合影时,吸引藏马熊爬行着靠近。其表示,“神山的棕熊看着很和善,但大家还是要注意安全,以防万一”。

不论是“狗熊”还是“棕熊”,都不是准确的叫法。这种动物的学名其实叫藏马熊,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易危物种,属于世界上最稀少的棕熊之一。由此可见,藏马熊是具有很高保护价值的野生动物,应该竭力助它们繁衍生存。

一直以来,基于一些野生动物的萌宠形象,很多人对它们产生了一种田园牧歌式的浪漫化想象。投喂与抚摸等近距离接触行为,就是在这种心态下发生的。这类行为看似友善,其实只是一种“无知的友善”,良好的初衷往往导向不那么美好的结果。

野生动物自有其生存法则,傲慢的人类中心主义与廉价的感情用事,不论对动物保护还是人类自身安全,都毫无益处。

拿藏马熊来说,这是一种食肉目熊科杂食性动物,常年生活在高海拔的地区,那里生存环境恶劣,可获取的食物种类较少,因此也造就了其较高的攻击性。

就在上个月末,有网友发帖称,该景区刚发生藏马熊疑似突然袭击游客的情况。尽管这一次没有造成实质伤害,但不能保证游客每一次都那么幸运。此前一些游客因为投喂野生动物而伤及自身,亦是足够有力的警醒。

何况,一厢情愿地投喂野生动物,还会破坏其本来习性,违逆自然生态的衍化规律。根据科普,给野生动物投喂人类食物,可能会损害其自然觅食本能,从而影响生存能力甚至丧失野性。

此前走红网络的“可可西里野狼”,在游客的投喂下变成一只“圆滚滚”的“网红狼”,就一度引发人们对其“野性丧失”的担忧。此外,盲目投喂还存在影响种群平衡、传播病毒的隐患,绝对是应该严厉禁止的。

反对投喂野生动物,在理性层面人们已经集聚了不少共识。关键还得靠制度约束。《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六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有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义务。禁止违法猎捕、运输、交易野生动物,禁止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

尽管从逻辑上,投喂野生动物会造成改变野生动物自然觅食行为、破坏其栖息地的后果,但该法因为没有明确对此类行为作出禁止性规定,因而也就从法律上留出了模糊地带。换言之,这部法律对投喂野生动物尚不具备足够明确的约束性与威慑力。

但是,这其实可以通过地方立法的形式进行规制。根据记者查阅,去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条例》中明确规定,禁止投喂野外环境自然生长繁殖的野生动物。同年10月16日,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发布新修订的《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办法》,也规定加强对观众的管理,防止观众擅自投喂或者惊扰野生动物。

因此,制止游客投喂野生动物,如果将其纳入上位法的时机还不够成熟,地方完全可以依据上位法的原则精神,将禁止游客投喂野生动物写入地方法律法规。一旦纳入立法范畴,禁止投喂野生动物就不是原则性的倡导,而是强制性的硬约束。如果有人破坏规矩,就可以依法依规进行处罚。

与此同时,对于有野生动物出没的旅游景点,林草部门、旅游景区也应该通过口头宣传、设置围栏、竖立警示牌等方式进行引导。同时也不妨参照一些景区的黑名单制度,对屡教不改的游客永久禁入。

那曲的两只藏马熊,由于带来了“麻烦”,当地正考虑将其迁走。这种结局本可以避免。理性的游客应当明白这样的道理:人类所谓的友善,对于野生动物来说有时候恰恰是一种打扰。不逗弄,不投喂,遵从野生动物的生存规律,才是人与动物正确的相处之道。

撰稿/新京报评论员王言虎

编辑/马小龙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