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联董俊峰:支付产业多元格局呈现出三大特点

2024-09-13 16:59:00 - 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览青上海报道

9月12日,第十三届中国支付清算论坛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主办,主题为“构建兼容共生、协同发展的支付服务体系”。

在本次论坛上,中国银联党委书记董俊峰发表主题演讲指出,兼容共生、协同发展是产业多元格局下的必然选择,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坚持互联互信,联合各方共创价值。

董俊峰指出,经过近年来的高速发展,支付产业形成了多层次的客群、多形式的支付工具,多样化的市场主体,呈现出三大特点。

第一是新的支付方式与传统支付方式习惯并存。以二维码为代表的移动支付渗透率已达到85%左右,同时数字货币、手机非接支付、刷脸支付甚至掌纹支付等各类新兴支付方式不断涌现,而老年人与外籍来华人员仍保持实体卡与现金支付习惯。据今年上半年银联外卡内用交易金额统计,发现线下实体卡占45%,ATM取款占43.5%。“我们认为支付方式演进过程一定是兼顾效率与公平,新支付方式的出现并不会彻底消灭传统的支付习惯,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里各类支付方式将长期共存,这也是支付便利性所主张的包容性的宗旨。”董俊峰表示。

第二是新的市场主体与传统商业模式并存。董俊峰指出,当前支付产业的分工更加精细化、专业化,包括手机厂商、钱包方、SaaS服务商、聚合服务商等一系列新兴市场主体参与到支付体系链条中,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参与力量。与此同时,产业商业模式总体沿用了传统的发卡、清算、收单模式,新兴市场主体在传统模式里面的定位、职责边界、作用包括分润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明晰,相应的规则、标准、风控、定价等机制还需要各方进一步完善。

第三是新的发展要求与传统市场格局并存。“客观来看,支付产业目前依然存在两极分化的形态,在头部支付机构占有绝大市场份额的情况下,市场上依然存在160多家中小支付机构,它们是市场上沉默的大多数。”董俊峰坦言,中小机构在收单侧面临经营和合规成本普遍抬升,盈利能力普遍面临挑战,而在发卡侧,商业银行也同样面临很大的用户拓展和经营压力。他认为,各具特色的中小机构是支付服务下沉和创新的重要力量,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有助于为产业创新提供新动力。

“支付产业事关国家经济有序运转和社会民生福祉,让产业既充分涌现新质生产力,又充满人情味和温度,是我们的共同期待。”董俊峰表示,保障中长尾客户的支付需求、优化中长尾企业的发展环境、深化拓展中长尾市场,都需要各方在共同努力中不断实践探索。

董俊峰指出,支付产业各方应携手推动支付多样供给、促进机构共生共荣、抓好资源协调运用、强化风险联防联控。

一是共谱支付多样供给的“协奏曲”,充分尊重用户的支付选择权,产业各方要聚焦不同支付方式、不同场景、不同客群,发挥各自的特色优势,实现不同支付方式的兼容共存,构建差异化、特色化的支付服务体系。二是建设机构共生共荣的“百花园”,头部机构要深化互信合作,进一步扩大场景、资源等开放程度,促进产业资源共享,同时积极赋能支持中小机构发展,充分发挥中小机构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打好资源协调运用的“组合拳”,各施所长,聚指成“拳”,发挥资源最大价值,共同落实国家对支付产业的发展要求,满足人民群众对支付服务的美好期待。四是构筑风险联防联控的“共同体”,各方共同打好支付风险防控的“持久战”,加强突出风险共治和风险信息共享。

董俊峰表示,中国银联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正在推动实施“平台化、数智化、全球化”战略。一是坚持平台化方向,积极承担促进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共建多元、公平、良性的生态格局。二是坚持数智化方向,推动技术和业务“双向奔赴”,共建支付领域新质生产力。三是坚持全球化方向,携手产业各方联合出海,打造跨境支付开放生态,共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品牌。未来,中国银联将与产业各方加强互信互联,坚持价值共创,牢记基础设施初心使命,为支付和金融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据了解,今年以来,中国银联启动“锦绣行动2024”,推动重点城市“食、住、行、游、购、娱、医、学”等重点场景商户实现卡基受理,受理覆盖率达91.2%,联合打造41个机场示范区,携手产业各方共建包容、便利、普惠的支付生态。2024年上半年,银联外卡内用消费笔数、金额同比分别增长64.6%、29.3%。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