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已有670万居民建立个人碳账本
自2015年以来,北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增长101.2%,占总发电装机比重达20.8%。通过“北京绿色生活平台”,670万市民建立了“个人碳账本”。这是2024年服贸会上,记者在北京节能环保中心展区了解到的数据。
此次服贸会上,北京节能环保中心设置了“首都绿色发展与创新实践展区”,通过沙盘、实物、模型、视频、展板等形式,展示了北京节能环保中心支撑和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创新实践。
绿色北京城,今年绿电交易是上年同期7.5倍
在北京节能环保中心展区,一座巨大的绿色沙盘格外引人瞩目,沙盘上,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等各种项目星罗棋布。
据介绍,近年来,北京市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陆续建成和投产一批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截至2024年上半年,超1000家企事业单位和3万个家庭安装了光伏发电系统,北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较2015年增长101.2%,占总发电装机比重达20.8%,北京市还通过不断扩大绿电来源“朋友圈”,丰富绿电来源,保障绿电供给。
在消费侧,上半年北京市绿电消纳197.6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达29.4%,较上年同期提高17.9%。上半年市场化绿电交易规模达40.5亿千瓦时,是上年同期的7.5倍。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国家电网未来科学城园区、公交集团自营充电桩等多个典型应用场景已实现全绿电应用。
位于通州的“城市绿心”也被制成沙盘,在服贸会上展示。据介绍,在生态治理、绿色建筑建设等绿色发展项目之外,绿色能源也是城市绿心的一大特点,“城市绿心”三大文化设施均采用“地源热泵+水蓄能+冷水机组+燃气锅炉”的复合式方案进行供冷和供热。此外,园区内还通过安装屋顶光伏、储能设施,以及打造智慧配电网,试点开展绿电、绿证交易等方式,实现绿色能源的综合利用与推广。
绿色新技术,北京累计推荐节能技术产品244项
科技的发展,是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据介绍,2020年以来,北京市持续组织开展创新型绿色技术和节能技术产品推广,截至目前,累计推荐创新型绿色技术142项、节能技术产品244项,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10周年之际,首次发布19个京津冀绿色低碳技术典型案例。其中,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技术相比传统技术更加环保,能效提升20%以上,该技术应用于北京冬奥速滑馆,所制造冰面温差控制在0.5℃,低于冬奥组委提出的1.5℃标准,冰面平整、光滑、温度传导均匀,使其成为全球首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蒸发制冷的冬奥速滑场馆。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据越来越成为现代技术的核心动力之一,展区设置了绿色数据中心的多种功能,如由浸没式液冷、智能微模块、数智化管控和一体化电力模块等十项先进技术组成的数据中心绿色技术体系架构图,据介绍,该技术体系可有效支撑当前数据中心领域绿色化快速发展。
此外,现场还展示了智能微模块系统,该系统具有一体化集成、快速部署、节约空间、节能、年均PUE1.11等优点,全浸式相变液冷服务器适用于高功率密度数据中心,具有高效换热能力,PUE最低可达1.04,并可带来全新视觉体验。
展示区还展示了多种全新的技术产品,如一款超级液冷充电桩,该充电桩单枪最大输出功率可达600kW,最大输出电流为600A,10分钟可为70kWh标准续航的新能源轿车充电90%,为用户带来“一秒约一公里”近似加油的极致充电体验。据介绍,充电桩采用液冷散热,可提高充电桩寿命5年以上,配备高清触摸屏,可带来良好的用户体验。同时,该充电桩占地空间小,主机占地不到2平方米、液冷分机占地不到0.5平方米;稳定性高,设备在线率超99%;充电流程简便,支持NFC刷卡或公众号、小程序、APP扫码充电等,并可利用插枪自动识别、自动排期充电和超大功率输出等功能,缩短单一车辆充电时间,提高整体充电体验。
个人碳账本,一键了解个人低碳减排数据
一款名为“北京绿色生活平台”的机器,吸引了众多市民互动,在触摸屏上,通过手机扫码,就可以建立个人的碳账本,将绿色交通、绿色餐饮、垃圾分类等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的减碳量自动记录到个人碳账本中,并获得相应的绿色积分激励,还可通过积分消纳渠道,换购各个平台提供的骑行卡、优惠券、代金券等,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激励措施引导市民践行绿色低碳生活。
据介绍,北京市发改委北京节能环保中心创新开展“北京绿色生活季”三年来,已通过“北京绿色生活平台”为670万市民建立了“个人碳账本”,累计带动市民践行减碳行为超4亿人次,有效推动了市民生活方式绿色转型。
新京报记者周怀宗
编辑张树婧校对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