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山的栗树 勤劳的山民

2024-10-23 08:01:02 - 媒体滚动

转自:邯郸日报

漫山的栗树 勤劳的山民

程耀根

在闺女的督促下,我与老伴到武安山中小住。

我们在活水乡上店村盛源山庄住下,从1号到8号,7天过去了,我们用脚量遍了东南至五华山、西北至长寿村的所有村落街道,唯独没有去爬山了。8号早饭后,房东老四主动约我们爬山。

房东老四,不知道叫什么名,只知道姓赵,人们都称他老四。老四,六十多岁,满脸深深的褶皱印刻了岁月的沧桑和生活的艰辛,瘦瘦的身骨却显得格外的硬朗。他和他79岁的哥哥一样,经常一身俭朴的衣服,简单的衣着和淳朴善良的品格,完全保留了山民的本色。

也许是听我说过想去爬山,但都因为露水大,且不知路而没有去成,早饭后,他便主动约我,说去山上拿点东西,问我去不去?我于是叫上老伴和一个也在这里住的老同学欣然前往。在门口,我们坐上了老四驾驶的三轮车向目的地驶去。

穿街过巷,车过约五公里的水泥村路,转入河滩,顺河滩小路,一路颠簸。小三轮好比当年的小拖拉机,不怕路赖,任你凹凸不平,连河泥坑都一碾就过。我们坐在三轮车的车厢里,找到了小时候坐小拖拉机去地里的感觉。

车行尽头,在不能前行的山脚下停住了。三轮车像负重的老牛,还不断喘着粗气。

我们跟着老四,踩着雨后凹凸不平的山石泥洼上山。深吸一口凉爽湿润的空气,顿感无比惬意。没有城里的闷热和喧嚣,没有旅途的艰辛与疲劳,哪里能感受到此时此刻的幸福与享受呢?

放眼望去,漫山遍野全是栗树,圆滚滚的带着毛刺的栗球挂满枝头,有的枝条都压弯了。“这些树有多少?一年有多大收入呢?”我问道。“约有300多棵,树龄多为20多年,都是我自己开荒栽种、嫁接管理、除草收摘。”老四的乡音,满是淳朴,“看看这些树,每年冬天,我都要剪下一些枝条,保存到第二年春天,待到栗树发芽时,开始嫁接,否则秋收时,它们结果少或不结果,至于嫁接了多少年、多少次,俺也说不清喽。”老四抽了一口烟,“赖年景打1300多斤栗子,好年景能打2000多斤。按每斤4元,你算算多少钱。”老同学急口就说:“按2000斤算,也有8000元吧。”8000元,听起来不少,但细想,这可是漫山遍野的栗树和老四一年的心血啊!我不禁为山民的辛劳感动。老四自豪地说:“这比种地强多了,虽费点事,不下啥本儿。”

上山的路并不难走,因为每一层树下,都挖了一道沟渠,一来防止山水直接流下,起个缓冲的作用;二来雨后泥土淤积,成为平地,可为树保墒。大半个山坡,一层一层的,远远看去,如同层层梯田。上山有平地可踩,可以防滑。这些,无疑也是老四勤劳的杰作。另外,这些栗子树下,没有杂草丛生,尽管雨后,也没有积水留存。如此广大的山坡,三四百棵栗子树下如此干净,可以想到,老四用了多少个日月,拔了多少草,花费了多少心血啊!

攀援中,我们看到一片地,杂草杂树横生。“你看这地多好,全是洼地,常言道,‘种地种洼子,寻老婆寻疤子’。我们老了,弄不动了。”老四对这块荒地颇感惋惜。看到这里,我心里不住暗想,这未开垦的山地与老四的山地的确是泾渭分明,真是一个勤劳与懒惰的对比。而在城里,放暑假看手机的孩子们,多有必要来这里看看啊。

终于登顶了。跟随着老四的脚步,我依次看到,在两处栗子树下,分别挖了两道沟,沟里垫了塑料布,存了一沟的水。“上山打药,背水不易,才想出来这个法子。”老四说着话,便把坑里的水用桶舀了出去,还不敢猛泼,怕冲坏了下边树的土槽。“把这塑料布留在这里不好吗?为啥跑这远专门来拿这个?”我有些不解。“有山猪,它来了,不怕它喝水,就怕它把塑料布踩破了。”“这两块塑料布要40块钱呢,再说,留下的话,塑料布只怕晒坏了。”老四舀完了水,又用铁勺挖去淤泥,再把塑料布撑起,抖干净水,叠好,放进编织袋里,要拿回去。这是老四这次上山的主要目的。

爬山涉岭,只为拿回两块塑料布,淳朴节俭的山民啊!这时,我想起了昨天傍晚,我们出来散步,走得远了,天下起了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又没有带雨具,正无奈时,老四开着三轮车来接我们,这心意,这油钱,老四怎么一点也不吝啬呢?多好的山民啊!

下山了,回望漫山遍野的栗子树,果实丰盈饱满着。再看看那个背着厚厚的带着泥巴的塑料袋的老四,正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生活。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