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故事征文选登|环科院郝爱民:规规矩矩做事,堂堂正正做人

2023-01-23 14:06:42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环境网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我的父亲虽没有文化,也不善言谈,但却一直用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心灵,践行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这样朴素而伟大的做人准则。

我出生的年代正是生产队时期,那时候,我们兄妹五人都还年幼,父母的工分是我们一家七口生活唯一的来源,但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在当时,像我这样的家庭是可以申请补助的,但我的父母却没这么做。他们利用休息时间想尽办法多干一点,再多干一点。例如,纺棉花织布、给生产队的牲畜割草、养猪、养鸡等,父亲甚至还在晚上去离家10公里的地方采草籽充当粮食。那段日子里父母从不抱怨,从不放弃,最终一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迈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改革开放后,父母更加卖力劳作,我们家每亩粮食产量总是比别的家庭多,别人都夸父亲是种地能手,其中缘由却只有我知道,那是父亲没日没夜在田间地头辛劳耕种的成果。就这样,我们一家人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在全村第一个盖起了砖瓦房,还买了村里第一台电视机。这种吃苦耐劳、迎难而上的精神一直影响并鼓舞着我,肯于吃苦积极向上就会换来幸福生活。

在责任田承包到户后,村里有一大片盐碱地闲置,父亲这个种庄稼的“高手”又闲不住了,为了不让这片盐碱地搁置浪费,他决心改良土地。第一年,父亲小面积地对荒地进行改良试验,几年后,一百多亩盐碱地彻底开垦并改良完毕。这几年,父亲深翻土地、施用农家肥,长期耕作在田间地头,对每一株庄稼都精心打理,除草耪地保墒。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些新开垦的盐碱地变成了良田,也带来了不少收成。在收获全村人赞赏的同时,父亲也感觉到了他们内心的不平衡,最终,父亲还是决定把改良好的土地上交。当时还年幼的我并不理解他为什么要这么做,父亲只是淡淡地回答:“那些地,本来就是公家的,咱们不是还免费种了几年?人要知足,不能贪心。”这件事深深教育了我,不能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贪不占堂堂正正地做人。

记得还有一件事,我们村子因地势低洼,宅基地都需要填土高出地面几米才能盖房子,而我家的宅基地填土后为了护坡,种了一些杨树和柳树。几年后,我家宅基地旁边的土地分配给了邻居,而这些树恰好在两家宅基地线上。如果砍掉,树木还未成材,不砍的话,会占用邻居家的一点面积。最后,父亲与邻居商量能否让树木生长成材,然后两家一人一半,邻居欣然接受。大家却都觉得父亲又吃亏了,但父亲却说:“现在树木砍了只能烧柴,长大成材后可以有更大的用处,虽然利益减半,但却收获了邻里和睦。”听了这些话,我对父亲更加崇拜,他虽目不识丁,却能有这样的心胸和格局。这件事也深深地教育了我,予人方便就是待己仁厚。

在参加工作后的这几十年,我始终恪守父母给予的良好品格:淳朴善良,勤劳俭朴,积极向上,规规矩矩做事,堂堂正正做人。我也将带着这样的心态,继续服务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完成好自己承担的各项工作任务。

作者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机动车中心党支部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