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快评:气温变化如坐过山车,我们要如何应对?

2024-01-23 16:05:30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环境网

这两天,人们又一次领略到了强冷空气的威力。当前,一股强冷空气东移南下,各地气温断崖式跳水。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等省部分地区有大雪,局部地区甚至有暴雪;贵州、云南等省局地有冻雨。

而我国刚刚经历了如坐过山车般的气温从冷到暖的骤变。去年12月,全国迎来了大面积寒潮天气,多地日降温幅度突破历史极值,中央气象台时隔10年再发冰冻预警,西湖、太湖出现罕见冰冻现象,山东烟台和威海积雪深度突破历史极值。就在人们做好冷冬准备的时候,浓浓春意扑面而来,本应在“冰上走”的“三九天”,暖出新高度。全国大部地区呈现气温高于历史同期的情况,长江中下游一带不少地方最高气温甚至冲破20℃,暖如常年三月。去冬今春,我国气温变化幅度之大,极为罕见。

热点快评:气温变化如坐过山车,我们要如何应对?

国家气候中心日前发布了2023年国内十大天气气候事件。“罕见”“最强”“创新纪录”“历史新高”“刷新历史纪录”等字眼,也反映出近年来,我国极端天气发生次数多、影响区域广、强度增加的特点。可见,适应气候变化、应对极端天气迫在眉睫。

面对极端天气,我们绝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提前防范。2016年1月,上海遭遇极端寒潮天气的袭击,不少水管、水表冻裂冻坏,导致诸多居民家中用水受影响。2018年,上海提出要建设更可持续的韧性生态之城。在随后的几次寒潮来袭中,上海水、电、燃气等供应部门,都加强了重要设施检查,及时应对低温雨雪天气引起的供应量上升和设备故障,保证水、电、燃气供应。面对寒潮、暴雪等极端天气日益频发的现实,各地要系统谋划,提高基础设施的韧性,保障市民正常生产生活,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放心。

加强极端天气的预警预报、实施应急举措,有助于我们提前应对极端天气风险,降低不必要的损失。去年12月北京发布暴雪橙色预警,北京市采取了学生居家学习、倡导企事业单位员工弹性办公、关闭景区等举措,大大减少了交通压力,降低了暴雪带来的风险。各地要不断增强预报的准确性,完善应急机制,以应对更加严峻的极端气候风险。

面对极端气候日益频发的现实,没有人能置身事外。我们每个人既是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者,也是极端天气增多增强的受害者。希望这场寒潮能够成为一堂生动的课,让更多人意识到气候变化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实实在在的影响,从自身做起,携手行动,努力做到低碳生活,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此次寒潮天气是对城市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政府和市民都是答题者。希望这次大考,各地都能做好必答题,确保各项防御和应对措施落实到位,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有序运行。同时做好思考题,为进一步应对气候变化,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奠定基础。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