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罗友平委员给出这些建议

2024-01-23 16:11:05 - 四川在线

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要抓好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牵引的乡村全面振兴”。四川有183个县(市、区),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进程相对滞后,呈现数量多、规模小、实力弱等特征。

2024年四川省两会期间,四川省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副主任、省经济发展促进会会长罗友平就“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话题直抒己见。

罗友平认为,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必须下大力气做强县城产业支撑,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我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百强县市数量持续增长,但还存在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县城产业集聚发展能力不强、城乡要素流动不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欠账较多等问题。对此,他给出了三点建议:

一、发挥比较优势增强县城产业发展集聚力。根据主体功能区定位,围绕全省产业布局,依托县城产业园区等平台,从规划协同、科技创新、主体培育、产业链上下游配套等方面突出集群发展。一是推动县城产业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学习借鉴苏南模式、温州模式、义乌模式等县域经济发展成功经验,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加快县域新型工业化步伐,“一县一主业”打造具有高辨识度的县域特色优势产业。二是加快发展特色经济带和产业集群,鼓励县域聚焦主导产业引培一批龙头型、链主型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加速集聚。统筹园区发展与县城建设,盘活低效闲置用地,提高园区经济密度,打造绿色智慧园区。发展省际合作园区和飞地园区,积极承接沿海和成渝地区产业转移,以跨县域产业协同配套推动产业集聚成链发展,形成区域性特色产业带。三是提升县城产业科技支撑力量。推进成渝科技信息开放共享,支持县域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科技、产业资源对接合作,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向县域推广。

二、构建现代城镇体系拓展县域产业发展空间。加快构建“成都都市圈+省域经济副中心+中心城市+县城+重点镇”的现代新型城镇体系,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县域协调联动,推进县域内产业协同、功能整合、空间重构。一是高质量做强成都都市圈。依托成德眉资各县城,发展一批承接都市圈功能疏解、产业与人口集聚承载力较强的“卫星县城”。二是加快省域经济副中心及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按照五大经济区发展定位,以产业合理布局推动区域内县域多中心、组团式发展,开展区域协作,积极融入区域中心城市经济一体化进程。三是以“人、产、镇”深度融合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县城、中心镇建设,打造一批工业、农业、商贸、旅游强镇,建成功能明确、协作配套的县域副中心,吸引更多农业转移人口在中心镇落户;实施“强镇带村”工程,做大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留在县域、下沉乡村。

三、强化要素服务保障优化县域产业发展环境。提升城乡产业融合要素质量和配置效率,提高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融合水平,以环境优化促进产业发展。一是畅通县域城乡之间要素流动。探索盘活农村“三类地”,推动城乡土地资源统筹整合和双向流动。发挥财政资金和省级产业发展基金作用,带动金融资金和社会资本投入,引导各类要素向先进生产力集聚。二是培育县域良好营商环境。推进“一件事一次办”等政务服务事项向基层延伸,建设惠企高效服务平台,完善惠企政策兑现落实机制。三是补齐县域城镇化建设短板。推动县城有机更新,完善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打造绿色宜居韧性智慧县城。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畅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四是建立县域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强化医疗、教育、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合理布局乡镇区域服务中心、村级服务站点,为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