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话剧《大赢家》台前幕后 总策划郑培敏:以公益初心致敬30年资本风云

2023-11-23 09:51:00 - 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黎雨辰北京报道

“金融市场的30年跌宕起伏是应该被记录的事,而现实的资本市场当然还远比话剧要复杂得多。”在近日的一场媒体交流会中,荣正集团董事长、话剧总策划郑培敏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享了话剧《大赢家》诞生背后的诸多心路历程。

11月18-19日,为纪念中国资本市场三十年而创作的经典财经主题话剧《大赢家》,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圆满收官。该话剧由荣正集团成员企业——财鑫文化主出品,开心麻花联合出品,最早曾于2020年11月在上海进行首演,又于2021年先后于深圳、杭州落地,共举行演出3轮15场。

从1990年沪深交易所开市迄今,中国资本市场经历了三十余年的风云变幻,诞生于2020年的《大赢家》,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致敬作”。在剧情上,《大赢家》的故事选择以小见大,从四位同宿舍大学同学毕业后30年的不同人生轨迹切入,串联起诸如上交所成立、327国债期货事件、深圳810事件、股权分置改革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也记录了那个年代的弄潮儿是如何在大时代的裹挟之下追寻理想与未来。

“我入市是在1993年,对自己买的第一只股票至今记忆犹新,因为我的老师告诉我,买股票要讲价值投资,所以要找绩优股……”有着30年金融从业经验的郑培敏,同样是与中国资本市场一同成长的时代亲历者。

1998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的郑培敏创办“上海荣正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此后在公司治理、并购重组、国企改制、股权激励等领域均有所耕耘。而近10余年来,郑培敏又活跃于文化产业风险投资领域,在投资了多家知名项目的同时,对话剧这一艺术形式产生了深刻理解与价值认同。

对金融市场与演艺行业研究的双重深耕下,2019年,“做一部致敬资本市场30年的话剧”的想法诞生在郑培敏的脑海。

2020年,郑培敏从文艺投资走向亲身策划,开始找编剧、找导演、找演员。他告诉记者,自己充分尊重文艺创作的规律,选择不插手创作,让专业的编剧、导演、演员去演绎。而从最后的呈现来看,《大赢家》在年内快速推进、顺利落地,并“将艺术性和金融专业属性结合得很好”。

郑培敏在受访中分享称,《大赢家》在制作的过程中,曾广泛参考了《大空头》、《华尔街之狼》、《中国合伙人》等中外描绘资本市场与商业题材的文艺作品。而从职业到经历,剧中几位主要角色的设计,在有意涵盖、勾勒我国几大类金融市场重要参与者的同时,亦隐隐蕴含部分昔日业内风云人物与财富故事的侧影。

谈及话剧的资金投入时,郑培敏则笑称:“差不多是赔了600万,但这个钱还赔得起。”他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区别于商业投资行为,《大赢家》的创作初心更多像是“做公益”。以艺术的形式,对行至“而立之年”的资本市场进行致敬与记录,对从业者进行教育与告诫,“还是要有人来做这个事”。

在两小时的时间里,《大赢家》连接起30年来的资本市场关键节点,传递出“敬畏市场、敬畏法治、敬畏专业、敬畏风险”的主旨价值观,也被一些观众称作“学习当代证券史的生动课件”。

不过从表现形式上来看,记者注意到,区别于符号性的刻画与宣导,编剧更多选择通过描绘四位主人公各有得失的命运轨迹,为观众留下了一个兼具开放性与深刻性的想象空间。事实上,话剧尽管在最初的一幕便借由2020年的角色之口,抛出了“谁是大赢家”这一核心提问,但直至终幕仍未给出明确的答案——在投资的盈亏背后,还存有诸多难言成败的选择,与不应唯利益赢输是论的人生。

“现在的一些投资者教育是说教式的、口号式的,但如果要想真正起到作用,一定要寓教于乐,润物细无声。”郑培敏表示。

据悉,本次《大赢家》北京场巡演,共吸引包含证券/基金类机构、上市/拟上市公司、风险投资机构从业人士,以及财经媒体从业者、个人投资者在内的三千余位观众入场,并获得广泛好评。

收官巡演圆满落幕,而中国资本市场下一个三十年的新故事已在继续。

(作者:黎雨辰编辑:姜诗蔷)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