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高分子科学家为何痴迷古籍保护?复旦原校长杨玉良:很有趣也大有可为

2024-11-23 06:15:01 - 上观新闻

还记得“一纸千年”的新版复旦大学录取通知书吗?它以“复活”的开化纸为载体,轻薄柔韧、洁白如玉,理化指标接近古纸水平,纸张寿命可达千年以上。这一成果来自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下文简称“古保院”)。作为全国第一家古籍保护研究院,“古”只是它的底色,“实验室”凸显了它的科技感。弦歌不绝,在一本本古籍里。走过十年,古保院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又有何新的筹谋?11月22日,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专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原校长、古保院院长杨玉良。

【“复活”开化纸】

古籍承载着造纸与印刷两大发明,是中华文明的见证,然而长期以来全世界甚至中国都以日本和纸作为纸质文物修复用纸。不论是王羲之写《兰亭序》的剡藤纸,还是李煜写《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澄心堂纸,都已失传。什么样的传统纸能代表中国?同样失传已久的开化纸进入了研究院的视野。开化纸诞生于浙江省开化县,被誉为中国传统手工纸“皇冠上的明珠”,始于明盛于清,《四库全书》等典籍正是用开化纸写印。后由于战乱频仍,“纸槽荒圮,工匠流亡”,加上核心原料荛花逐渐枯竭,造纸工艺随之失传。在高分子科学家杨玉良眼中,纸张是纤维的集合,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复活”开化纸不仅有关文化传承,更是一个科技难题。知名植物学家、“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钟扬,逝世前曾深入开化现场调研,把荛花在全国的亚种都找来测序,发现北疆荛花特别适合制作开化纸。杨玉良团队提取了荛花的纤维,经反复实验,可以在不破坏植物纤维情况下制作开化纸。这种纸1平方米仅重2克,人的呼吸就能让它飘起来,虽然薄如蝉翼,其寿命却长达千年以上。“复活”的开化纸用于古籍修复,可“修旧如旧”。

身为高分子科学家为何痴迷古籍保护?复旦原校长杨玉良:很有趣也大有可为

文献档案用纸的最长寿命大约700年。眼下,古保院正在研发与高速印刷相结合的开化纸,期待将其用于文献档案。2017年,“开化纸工艺恢复”项目与“故宫文物医院”共同获得“中国年度传统工艺振兴项目大奖”。

【让古籍文字“活起来”】

作为一位高分子科学家,杨玉良怎么会结缘古籍保护?这源于他和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张志清在一次学术会议上的偶遇。张志清提到,由于修复古籍的一些胶水和纸张不过关,导致了对古籍的二次损害。我国现存5000万本古籍,其中1500万本等待修复,但古籍修复人才只有约100人。这些都激发了杨玉良对古籍保护的关注。2014年,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文科资深教授陈思和向学校建言,能否设立研究院作为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载体?当时全国的学科布局中,尚无古籍保护。为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时任复旦大学校长的杨玉良,破例兼任古保院筹备组组长,后担任院长至今。

身为高分子科学家为何痴迷古籍保护?复旦原校长杨玉良:很有趣也大有可为

当下,学科交叉已成为科学向综合性发展的新趋势,而早在10年前,古保院就构建了文理工和“非遗”交叉融合的跨学科研究平台。在古保院主办的国际研讨会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个颇为有趣的场景——种植荛花的农民、抄纸工人、非遗传承人、藏书家、哈佛大学教授等,齐聚一堂。2015年起,古保院开始招收全国首届古籍保护方向专业硕士。同年,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复旦大学传习所成立,由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师带徒”,传授古籍修复技艺。

身为高分子科学家为何痴迷古籍保护?复旦原校长杨玉良:很有趣也大有可为

【高科技为古籍保护赋能】

“读破万卷神交古人,首先得把破卷修补好。”杨玉良笑着说。他坦言,建院之初最大的困难就是钱。除了为古保院募集到第一笔400万元的启动资金,杨玉良还把自己“瑞清”教育基金杰出贡献奖的100万元奖金,悉数捐了出来。一直以来,不少人对于古籍修复的认知还停留在“剪刀+浆糊”上。在杨玉良看来,不能只做简单的“复古”,而要把古人经验和现代科学相结合。在“古保院”的生物实验室,有着约六百株从纸质文物提取出来的菌种,是国内唯一的纸质文物微生物库。当引入高科技实验室,不仅为古籍保护赋能,也让古籍焕发新的生机。

身为高分子科学家为何痴迷古籍保护?复旦原校长杨玉良:很有趣也大有可为

有了实验室,古保院聚焦“纸墨笔砚”开展了第一批科研项目。十年间,古保院完成纸质文物检测、纸张脱酸、传统书画霉斑去除等诸多科研项目,获批专利十余项;促进古籍资源的数字化和信息化,以《诗经》为例,对复旦珍藏的1千多种版本的古籍进行了电子扫描,并对特别破损的予以修复。

尽管不同国家的纸质文物有着不同的载体和介质,但它们也有着共通性,比如西方用来写字的羊皮卷是一种胶原蛋白,中国人用来作画的绢帛,其主要成分也是蛋白质。

“可见,国际合作是古籍保护的共性要求。”杨玉良介绍,古保院此前帮助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建立了古籍保护实验室,还派出青年骨干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修复中文古籍。眼下,正在筹备建立全球性合作网络——纸质文物保护国际联盟。

传云章于千载,存文脉至万年。“我想告诉年轻的科研人员,古籍保护很有趣,也大有可为。”杨玉良说。

原标题:身为高分子科学家为何痴迷古籍保护?复旦原校长杨玉良:很有趣也大有可为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