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局势升级的台前幕后

2022-02-23 03:37:10 - 市场资讯

乌克兰局势升级的台前幕后

光明日报

2月21日,俄罗斯举行联邦安全会议扩大会议,讨论是否承认乌克兰东部的“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独立问题,全程电视播出。会上,俄议长、外长、防长等高官轮番上台汇报情况,并一致表态支持承认“两国”独立。普京随即发布相关总统令,并与“两国”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乌克兰局势再次发生重大变化。

俄罗斯的目标

2021年年底以来,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与美西方激烈博弈,归根结底是想实现“一大一小”两个目标。

“大目标”是倒逼西方为俄提供安全保障。冷战结束以来,北约一再扩张,持续给俄罗斯带来安全压力。近年来,俄罗斯认为美国战略转移态势明显,不会在欧洲与俄纠缠,因此试图利用这一时机,通过战略博弈,让美国与俄签署安全保障方面的文件。俄提出的要求主要包括承诺北约不东扩、北约从1997年后部署的地区撤军、不在威胁对方的地区部署中短程导弹等武器。实际上就是要在俄罗斯和西方之间画下一条红线,从而确保俄罗斯的安全。

然而,俄与美西方自去年12月以来就这些问题多次会谈,但美西方始终拒绝承诺北约不东扩等俄最核心关切。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认为,美西方毫无诚意,只是假装谈判、拖延时间。

“小目标”是按俄罗斯的要求落实新明斯克协议。在俄罗斯看来,乌克兰既是影响俄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也是与俄罗斯文明、民族有重要历史性联系的地区。俄绝不能接受乌克兰倒向西方。作为得到联合国认可、解决乌克兰问题的基础性政治文件,新明斯克协议已经签署七年了。因为种种原因,该协议一直未能得到落实。俄罗斯希望通过向乌克兰方面施加压力,回到协议轨道。

然而,在俄施压三个多月后,乌方仍没有按俄要求执行协议的迹象。负责乌克兰问题的俄总统办公厅副主任科扎克在向普京汇报时甚至判断,乌克兰“永远不会”执行新明斯克协议。

总的来看,乌克兰紧张局势升级,发展到目前状态,其实是一系列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美西方如何应对

法德等“老欧洲”国家并不希望局势激化。因为一旦发生战争,不仅家门口地缘紧张、发展利益受到巨大影响,而且这些年谋求战略自主的努力也将付诸东流。因此,尽管几个月以来局势持续紧张,但法德一直竭力避免过激,将对俄施压限制在威胁制裁范畴,对乌援助也不积极。马克龙、朔尔茨等人还多方奔走、斡旋危机。

可惜的是,在美国一些人看来,乌克兰局势的紧张符合美国的利益。美国和乌克兰远隔千山,乱局对美直接影响很小,使得美可以借危机挑拨俄欧关系、强化北约存在。因此,美国去年年底以来始终通过信息战煽动局势紧张。但同时,美又竭力避免亲身介入,同样以威胁制裁为主,对乌援助也有气无力,暴露出煽动紧张局势又不愿意对乌这个“准盟友”负责的态度。

在俄承认“两国”独立后,美西方国家领导人纷纷谴责俄做法,并称将协调立场、出台制裁措施。美国还第一时间禁止了与“两国”的经贸联系。但到目前,美西方的反制计划也就仅此而已,似乎并不愿意对俄采取极端措施。若真如此,则表明欧洲息事宁人、美国既要煽动又不愿卷入的心态将延续。据CNN、法新社等媒体披露,美、欧有一些高官认为,俄罗斯承认“两国”独立并非“新的一步”,只要俄没有进一步军事举动,就不算入侵乌克兰,也不适用此前美西方威胁的“大规模、实质性制裁”。

目前看,美西方虽然会对俄进行制裁,但难以统一的立场、犹豫的态度,将使得美西方难以出台一致的措施。

会爆发战争吗

截至目前,俄承认“两国”独立所伴随的行动和其所产生的冲突外溢有限,更大程度上是将过去非正式的行动转化为了公开的支持。美俄两国外长周四在日内瓦会晤的计划尚未取消,显示外交降级冲突的窗口仍未完全关闭。但局势激化的风险无法排除。

首先,“两国”独立将极大威胁乌克兰局势“不战不和”的脆弱平衡。虽然乌方称不会武力解决问题,但还有许多棘手的问题尚难回答。比如,当前“两国”仅控制了卢甘斯克、顿涅茨克两州约三分之一的土地。“两国”领导人已宣布,有理由按“宪法”恢复“原乌克兰两州”的边界。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对此回应称,该问题尚需讨论。如果未来俄支持“两国”“恢复边界”,乌克兰政府军很难坐视不管,冲突就有可能转化为战争。

其次,乌克兰东部和南部仍有大量俄罗斯族或以俄语为母语的民众,许多人对俄心向往之。“两国”被俄承认独立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若其他地区也想效法“两国”,俄、乌与西方如何应对,将对局势发展带来巨大变数。

最后,俄承认的两个“共和国”面积加起来只有1.6万平方公里,对俄扩大缓冲、维护安全的作用十分有限。也就是说,俄的安全保障仍未实现。而俄承认“两国”独立,无疑将对俄与西方的对话造成巨大影响。未来一段时间,俄与西方即使对话,谈的也将主要是降温局势,通过谈判达成安全保障协议的窗口几乎已经关上。未来俄罗斯如何实现安全保障,仍存在变数,需要进一步的观察,也取决于各方的互动。

(作者:陈宇,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亚所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梁斌SF055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