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8家上市银行开年已受46次调研,机构都关心哪些方面?
来源:华夏时报
记者葛爱峰见习记者夏高琴南京报道
2022年开年银行股行情收获“开门红”,在A股整体表现相对偏弱的情况下,2022年1月和2月(截至2月18日),中信银行指数累计涨跌幅分别为2.47%和4.96%。其中,江苏省、浙江省区域上市银行股表现较为亮眼。截至2月22日收盘,杭州银行、张家港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苏农银行涨幅均已超过10%。
在此情形下,机构调研热情不减。据《华夏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截至2月22日,江浙两地A股上市银行已共计接受了46次机构调研,对比去年同期大幅提升。其中张家港行、常熟银行接受调研次数最多均为10次,而调研杭州银行机构家数最多,共计150余家。暨大南方高等金融研究院副院长陈创练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对近期机构调研银行情况分析道:“市场预期接下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将会双宽松,银行信贷可能会有所增加。机构调研增加说明市场看好接下来的银行股,主要还是看好未来的银行业发展。”
《华夏时报》记者梳理注意到,各家机构调研关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信贷投放、可转债情况及2022年发展等方面。
杭州银行最受机构关注
今年以来,江浙两地已有8家上市银行接受了机构调研,包括宁波银行、杭州银行、瑞丰银行、张家港行、苏州银行、无锡银行、常熟银行、苏农银行。据了解,常熟银行、张家港行、苏农银行、无锡银行、瑞丰银行为农商行,杭州银行、苏州银行和宁波银行均为城商行。今年1月1日至2月22日,8家银行共计接受了机构46次调研。
其中,张家港行、常熟银行接受调研次数最多,均为10次,而调研杭州银行机构家数最多,共计150余家。有时,上市银行一天需要招待多批调研机构,例如张家港行,1月17日、2月20日、18日每天接受2批机构调研。值得关注的是,调研机构除了内地证券公司、基金公司、阳光私募机构、保险公司等机构外,还有不少海外机构调研的情况。其中,调研宁波银行的海外机构今年就超20家。从统计数据来看,今年调研的银行数量、次数、涉及的调研机构数量相较于去年同期均有大幅提升,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同期仅5家上市银行接受10次调研,调研机构80余家。
在机构调研后,部分银行受到了调研机构的正面评级,例如苏州银行,1月7日中泰证券对苏州银行进行了调研,1月16日众泰证券发布了《苏州银行2021年业绩快报:存贷高增,资产质量稳定向好,业绩向上趋势不变》,评级为增持(维持)的研究报告。
目前,除无锡银行、杭州银行外,上述被调研的上市银行均已披露2021年度业绩快报。根据披露数据,6家银行营业收入均实现了增长,其中宁波银行增速最快,较去年同期增幅达28.24%,苏农银行虽然增长幅度最低,但营业利润同比增长幅度达24.63%。另外,6家银行不良贷款率均较2021年年初有所下降。
关注问题集中在信贷投放上
从各家银行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来看,今年机构调研关注方面较多,主要集中在信贷投放等方面,多家银行被问到2022年信贷投放的计划安排。
杭州银行回复称:“2022年我行信贷将继续保持稳健增长,预计维持去年增量。从开年来看,我行通过‘紧抓重点客户、加大过程管理、梳理信贷清单、提升项目储备,深挖信贷潜能’等措施,围绕春耕行动等专项营销活动,信贷迎接‘开门红’,实现年初高增长。投放安排:从需求端看,一是加强信贷储备,布局重点行业投放,二是提升客户用信率,加快未投业务落地;从供给端看,一是抓住基建风口,立足本土投放;二是强化实体经济服务,践行普惠金融理念;三是聚焦重点客群,满足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
张家港行则表示:“2022年,从信贷投放上,我行依然坚定回归本源、支农支小的定位,围绕新三年发展战略规划,聚焦主责主业,做实做强普惠金融业务,增强三农及中小微贷款投放,全年实体经济信贷投放增速预计较上年基本持平。开年以来,信贷投放基本符合预期,本年度在新增信贷资源额度切分上,依然坚持‘做小做散’的战略定位,向‘两小战略’倾斜。”
谈到2022年的贷款投放结构,常熟银行回答称:“2021年该行表内贷款增311亿元,增幅23.22%,是上市以来贷款投放增速最快、增量最多的一年。2022年该行将继续坚持‘三农两小’的市场定位,下沉服务重心,加大对支持实体经济、小微民营企业支持力度,贷款投放将更加注重与存款增长和资本耗用相匹配,预计全年2/3以上贷款将投向个人领域。”
除了信贷投放问题外,机构对于银行可转债的情况也较为关注。面临转股率较低的无锡银行表示:“本行近年来稳健经营,发展速度较快。如果可转债能顺利转股,有助于我行今后加大信贷投放和加快业务增长,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对于可转债转股计划,得益于近期市场对银行的积极关注,张家港行称:“我们希望今年在银行板块整体估值修复的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强化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加强沟通交流,展示我行差异化、特色化的经营,传导我行的投资价值;另一方面,我行将继续以稳健的经营管理和良好的业绩来回报投资人,推进我行可转债的转股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