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资环学院博士生在地学顶级期刊《地球与行星科学通讯》发表研究成果

2023-02-23 13:59:30 - 北京日报

首都师范大学资环学院博士生在地学顶级期刊《地球与行星科学通讯》发表研究成果

日前,自然指数(NatureIndex)收录期刊之一、地学顶级期刊《地球和行星科学通讯》(EarthandPlanetaryScienceLetters)在线发表我校资环学院博士研究生张子健等的研究论文《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形成的古地磁制约》(PaleomagneticconstraintontheformationoftheEasternHimalayanSyntaxis:AnewlateEoceneresultfromtheMangkangareaoftheeasternTibetanPlateau)。

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而横亘在高原南部的喜马拉雅山系是印度-亚洲始新世中期碰撞的产物,晚始新世以来印度板块对亚洲大陆的持续挤压导致青藏高原的全面崛起,致使青藏高原北部、东南地区的地形地貌、环境以及生态等发生显著的变化。喜马拉雅山系的显著特征是其近东西方向的分布,而横断山脉急剧转变为近南北方向,这个近90度的急转弯即以南迦巴瓦峰(7756m)和加拉白垒峰(7281m)等一系列高耸的山脉构成的“东喜马拉雅构造结(EHS)”。该地区也是我国地质灾害频发地区之一,如1950年察隅的8.6级地震。研究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的形成过程对该地区的地质构造演化、活动构造历史和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张子健等在国家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91855216)资助下对藏东南芒康地区的晚始新世粗面岩岩体开展了构造古地磁学、岩石磁学、U-Pb年代学和岩相学等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印度板块与缅甸地块自晚始新世以来楔入亚洲大陆约600km(图1),这一位移量与东缅甸地区实皆断裂带的巨型右旋走滑量相一致(400-600km),意味着实皆断裂带东部的掸泰地块未发生明显的南向逃逸。本研究对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的形成过程提供了关键约束,将EHS的构造活动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的横向挤压联系起来,为该地区自晚始新世以来演化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首都师范大学资环学院博士生在地学顶级期刊《地球与行星科学通讯》发表研究成果

本文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1855216,42172254和41872221研究计划联合资助。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epsl.2022.117974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资环学院作者:饶悦榕值班编辑:陈巍文责任编辑:陈巍文、杨晓菲)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