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广东农信样本”
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这为继续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长期以来,广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省农信联社”)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服务乡村振兴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普惠金融领跑者和勤劳金融开路人的作用,依托“有为系统+有效法人”管理体系的优势,不断探索创新服务乡村振兴发展新机制、新模式。近期,为挖掘辖内农商行在服务乡村振兴工作中的特色亮点、经验做法和先进典型,广泛动员广大干部员工积极投入乡村振兴工作,省农信联社组织开展了广东农信2022年服务乡村振兴主题活动,围绕“共富、法治、勤劳、转型”四篇文章,分“共富共建乡村振兴”“勤劳助力乡村振兴”“转型服务乡村振兴”“法治保障乡村振兴”等四个系列主题进行评选,最终评选出乡村振兴明星信贷产品、最美乡村振兴财富管理师、最美乡村振兴金融特派员、合规之星等,鼓励更多的金融人才下沉一线,在服务乡村振兴的工作中发现新特点、寻找新需求、开发新产品、开展新服务,不断丰富广东农信支持乡村振兴系列产品,打造“广东农村金融(普惠)户户通”,创建“村村通政务+户户通金融”乡村服务格局,向普惠银行、法治银行、本土银行、数字银行转型,全力打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广东农信样本”,勇当全国农信服务“三农”工作排头兵。
铸“根”塑“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广东农信是党领导的金融机构,是广大老百姓自己的银行。几代农信人牢牢把握这个定位,永远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自觉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于改革发展各方面、全过程,努力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党建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
充分发挥“党建共建”政治优势。广东农信深入构建党建共促乡村振兴工作体系,与地方党组织构建“共强党建、共同富裕、共带队伍、共商兴业、共惠民生”联合共建机制,与1240个镇街党(工)委、1.82万个行政村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将支部主题党日变成坚守初心使命、践行群众路线的现场,将优质金融服务融入村组产业和群众生活。“党建共建”使党建纽带作用和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明显增强,确保乡村振兴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保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定力。省农信联社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要求,深入研究制定“1”个整体规划+“N”个政策文件,形成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系列行动方案。制定实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明确了“十四五”期间投入不少于1万亿元信贷资金的目标,以及乡村振兴信贷资金优先安排、支持乡村振兴贷款优先发放、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优先满足“三个优先”的战略安排。出台《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指导意见》,印发《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行动方案》,从金融资源投入、金融产品体系、金融基础服务、金融制度机制等四方面安排了23项具体举措,强化农信服务,提升支农效能。
坚定走好“勤劳金融”发展之路。全面改制成农商银行之后,立足广东农信实际,省农信联社党委提出坚定不移走回归本源、支农支小、服务实体经济和勤劳创新致富的“勤劳金融”之路。“勤劳金融”,就是要继续发扬勤劳奋斗精神,倡导劳有所得、促进共同富裕,坚守支农支小、支持农民致富的初心,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乡村振兴的理想,践行带领广东农信系统走在全国前列的使命。
加大信贷投入全面支持乡村振兴
大力支持粮食稳产保供。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广东农信把支持粮食安全摆在重要位置,以聚焦水田垦造、种子种业、农资供给、机械耕作、龙头带动为切入点,加大信贷投入支持保障粮食生产,促进粮食增产增收。一是聚焦水田垦造,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促进粮食扩面增量。二是聚焦龙头带动,助力打通粮食“产销体系”,支持粮食龙头企业,以点带链实现联动发展。三是聚焦春耕备耕、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供等重点领域,积极对接“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茶罐子、水缸子”五大工程,创新多个信贷产品。
大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针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各级村集体(社区)等经营主体,量身定制“兰花贷”“茗茶贷”等特色产品,贷款手续便捷、担保方式多样、还款方式灵活,切实惠及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银行+农业龙头企业+农户”“银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等产业链金融模式,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做强做优,带动产业发展、农民致富,贷款余额261亿元、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7969户,其中今年首贷户1357户、发放贷款16.13亿元。主动对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直报系统,联合广东省农担公司开发专项“新农直通贷”系列担保产品和信贷产品。
大力支持特色农业发展。围绕“农业高质高效”,广东农信开发“政银保”“柚农贷”等特色金融产品,重点加大对“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茶罐子”“水缸子”等金融支持力度。创设生猪活体抵押贷款产品“生猪贷”,有力带动了全辖生猪产业贷款的投放,目前生猪产业贷款余额74亿元;以全产业链为场景、满足各环节融资,累计发放“陈皮贷”10.18亿元,“生猪贷”“陈皮贷”荣获广东最受欢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产品金奖。推出“美丽池塘贷”等系列专属产品,支持广东渔业高质量发展。聚焦跨县集群产业园建设,打造“聚农通”跨县集群系列服务产品,通过“园区贷”发放支持农业产业园贷款余额878亿元,支持园内企业7179家。
大力支持农民勤劳创业。围绕“农民富裕富足”,广东农信着重在两方面发力:一方面加大对“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支持力度,联合人社、行业协会,大力推广“厨师贷”“技工贷”“家政贷”等专属产品,截至2022年10月末,累计发放贷款221亿元,支持1.49万人创业致富。另一方面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做好脱贫人口小额贷款业务,支持脱贫人口发展生产和创业。
大力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围绕“乡村宜居宜业”,广东农信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以推出“美丽乡村贷”“乡村风貌贷”等特色产品为抓手,大力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供强力资金保障。截至2022年10月末,全省农商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余额258亿元,农田基本建设贷款余额36亿元,美丽乡村建设贷款余额49亿元,有效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
大力实施暖企纾困行动。根据国务院和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稳增长的部署要求,广东农信及时出台相关措施,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贷款及受疫情影响的个人住房与消费贷款等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加大对餐饮住宿、批发零售、文化旅游等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企业的纾困支持力度,做到不盲目抽贷、压贷、断贷,推动纾困政策直达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各类市场主体。全力助企复工达产,快速响应产业链核心及配套企业融资需求,着重加大对产业链供应链重点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支持,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助推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复工达产。扎实实施减费让利政策。主动对符合政策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人客户实施减费让利,并给予利率优惠,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服务高效农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广东农信加大对园区重点项目、企业建设的支持,以强有力的信贷服务助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蓬勃发展。截至2022年10月末,全省农商行支持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数91个,贷款余额30亿元;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61户,贷款余额173亿元。
深化合作对接,支持重点农业项目建设。广东农信主动对接省市县产业发展战略,与地方政府部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园区重点企业深化交流合作,政银企合力共促新一轮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一是拓宽银企合作。在河源和平县深入走访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内企业,摸清企业融资需求,拓展新的合作空间,为园区建设项目提供1.6亿元的信贷支持。二是深化政银企合作。在梅州平远县与当地农业农村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向省级南药现代农业产业园龙头企业授信6000万元,以龙头企业带动万亩南药梅片种植项目发展。三是全面对接牵头集团企业。省农信联社对接省供销社、省农垦等实施主体,加大对农业产业园区及相关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投放。在茂名高州县授信1.5亿元支持“益丰(王老吉项目)大健康产业园”,用信贷款金额0.97亿元,为荔枝产业注入新活力;在湛江徐闻县大力支持湛江农垦集团上下游客户,累计为1200多户菠萝种植户发放3.3亿元贷款。
创新产品服务,扶持培育园区核心企业。广东农信创新推广以农业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配套专属信贷产品,并加大中长期贷款研发力度,打通产业链融资瓶颈。一是推出专属配套产品。在清远市推出“清远鸡产业贷”,支持培育清远鸡产业园内育种孵化、肉鸡饲养、加工销售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翁源县以知识产权质押贷作为增信手段,通过“抵押+质押+保证担保”的组合贷款方式支持当地蚕桑产业园企业,缓解园区龙头企业融资难题。二是研发中长期贷款产品。在肇庆市成立预制菜产业园专班,开展湾区首家预制菜产业园对接工作,为园区内企业量身定制贷款期限最长10年、贷款额度最高可达项目资金需求70%的园区不动产按揭贷、固定资产购建贷等中长期产品,扶植优质预制菜企业发展。三是创新联农带农融资模式。在惠州龙门县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品牌共享增值增收带动模式,为龙门丝苗米产业园区内6家核心龙头企业累计提供3200万元的信贷支持,助力打造集加工、冷链物流、科研创新、生产示范、休闲旅游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让更多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拓宽融资渠道,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广东农信紧抓产业集群化趋势,找准行业核心点、需求点和切入点,不断拓宽融资渠道,有效支持产业园集群行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一是拓宽线上融资渠道。重点聚焦跨县集群产业园建设,打造“聚农通”跨县集群支农品牌,首款线上产品“养殖e贷”。在云浮新兴县与温氏集团合作项目中落地,通过大数据精准赋能信贷业务,以产业链核心企业辐射带动当地多个特色畜禽养殖产业园发展。二是运用政策工具加大信贷支持。在梅州丰顺县结合茶叶资金季节性需求推出“悦丰茶农贷”特色信贷产品,同步积极运用支农再贷款政策工具,为茶叶产业园核心企业提供8020万元的信贷支持,带动农户每人年均增收近2万元,走出“一村一品”产业致富路。三是开展政银保业务。采用“政府担保+贷款保险+银行信贷”的运作模式,推出“政银保”产品,如在江门开平家禽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累计投放“政银保”贷款超4000万元,为产业园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践行普惠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广东农信聚焦农村金融服务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推动实施以“一支部、一特派、一体机、一平台、一授信”为核心的农村金融基础服务“五个一”工程,推动“党组织党建共建、乡村振兴金融特派员进村、政府服务自助机投放、三资平台财务系统对接、整村授信”五个全覆盖,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百米”。
金融人才进乡村。建立“乡村振兴金融特派员”制度,金融特派员主要扮演“党建共建联络人、创业致富参谋人、守信用信推广人、农村金融搭桥人、金融知识宣讲人”等“五大角色”,具体负责“党建共建、乡村政务服务、农村金融户户通工程、信用村创建升级、农业产业发展、普及金融知识和便民服务”等“六大职责”,实现金融人才进村入户。目前,广东农信已向村(居)派驻金融特派员1.95万名。
整村授信到村组。联合县区政府、镇(乡)、村(居)委会,依托农户信息采集系统及数据模型,采取网格化服务、走家串户的方式,开展农户、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等客户对象的信息建档及信用评价工作。对符合条件的适龄农民等给予授信支持,提升农户信贷服务可得性。同时,推行“整村授信、集中授信、无感授信”等信贷支农新模式,在贷款额度、利率、期限、服务等方面给予区别对待,弘扬“守信受益、失信受限”的诚信文化。目前广东农信已对1.23万个行政村实行“整村授信”1869亿元。通过全力推进整村授信,有效缓解了农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兴经济组织“贷款难”的问题。
政务服务村村通。积极对接税务、民政和政务服务等有关部门,主动承接更多民生工程,推动政务服务和金融服务向基层延伸。省农信联社与省政数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广东省“粤智助”政府服务自助机覆盖全省行政村工作方案》,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政府服务自助机全省行政村全覆盖。目前累计投放“粤智助”政府服务自助机1.99万台,提供285个常用民生服务、17个金融服务事项;全省各地市(除深圳、东莞外)已基本实现“村村通政务”自助机到行政村全覆盖。
普惠金融户户通。加快农村金融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打造“广东农村金融(普惠)户户通”平台,畅通连接乡村、产业和政府,搭建有宣传、供销、信用、核算、支付、存储、监控等七大功能的数字化政务及金融服务大平台,努力实现农商行在当地“户户有账户、户户有信用、户户有授信、户户有理财、户户有服务”,将广东农村金融“毛细血管”与全省各县区、各乡村和千千万万家庭连接在一起,打通农村普惠金融“最后一百米”。
数字服务提效能。广东农信坚持科技赋能,以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提升服务乡村振兴质效和水平。一是积极探索“大数据筛选+面对面走访+背靠背评价”的农村信用建设模式,建立农户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并对农户进行“主动授信”“无感授信”。二是加快“线下+线上”双向融合的“数字银行”转型步伐,线上产品“悦农e贷”授信金额831亿元,贷款余额343亿元;“悦农小微贷”授信2万户,授信金额37亿元。三是开发移动营销PAD、户户通APP等电子挎包工具,让偏远地区村民“人不出村、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客户经理上门服务;整合云闪付、微信、支付宝等平台,打造“悦农e付”渗透农村支付各领域,推广发行“乡村振兴卡”,开发乡村振兴专属金融产品,大力服务农民勤劳致富。四是丰富移动支付场景,打造乡村金融科技服务体系,省农信联社牵头建立5个“移动支付精品示范镇”,推出“智慧社区”“智慧交通”等“智慧场景+”系列项目,累计推出“智慧服务”项目1552个,有效满足农村用户移动支付需求。
奋斗的脚步永不停歇。广东农信人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全力打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广东农信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