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港湿地:留片芦苇让迁徙候鸟好栖息

2022-12-23 20:13:13 - 媒体滚动

转自:沧州发布

深冬时节,走进南大港湿地,碧空如洗,干枯的芦苇在风中摇曳,掀起一层层金黄色的“海浪”。伴着啾啾的鸟鸣,不时有一只只鸟儿从芦苇中腾空而起。它们时而空中飞旋,时而在芦苇丛中游荡嬉戏,勾勒出一幅冬日湿地的美丽风光。

“看,这是‘鸟中大熊猫’震旦鸦雀,那是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东方白鹳。”12月22日,在湿地拍摄现场,长期关注南大港湿地鸟儿的摄影师沈新生指着相机中一张张鸟儿在芦苇丛中嬉戏的照片,兴奋地向记者说。

“在南大港湿地,人们把冬季收割芦苇称作‘拾洼’。要在以往,这个时间这些芦苇都快收割完了。自2019年以来,我们根据鸟类保护专业人士的意见,对冬季‘拾洼’进行优化调整。”南大港湿地与鸟类自然保护区相关负责人孟召蕾介绍,湿地芦苇被分成5个片区,实行分块轮割,每年只割一到两个片区,且收割时间定在每年的12月中下旬,恰是候鸟迁徙期结束。这样一来,在保证冬季防火安全的前提下,给越冬迁徙的候鸟留下了大片芦苇,最大限度增加了它们的栖息场所,也让这些鸟儿有了更充足的食物。

南大港湿地位于渤海湾西岸,属滨海复合型湿地,4500多公顷淡水芦苇沼泽以及广袤的滩地碱蓬沼泽、海水沼泽,为鸟儿提供了天然的庇护所和丰富的食物来源,也让这里成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每年迁徙季节,数万只候鸟都会如约而至,在此繁衍生息、停留中转。监测数据显示,今年过境南大港湿地的候鸟数量达6万只,较2018年增长2万只;过境候鸟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由8种增加到16种。

芦苇丛是个好地方,很多鸟儿在里面做巢、觅食、嬉戏,过着属于它们的“小日子”。“震旦鸦雀的生存严重依赖芦苇,它基本靠吃苇叶上和苇秆里的虫子生存。此外,像苇鹀、芦鹀等候鸟也多把芦苇作为主要栖息地。”沧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沧州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负责人孟德荣表示,所以,保护湿地、科学管控芦苇,是实现鸟类栖息地优化的重要内容。

在南大港湿地管理者的眼中,这些远道而来的精灵早已成了这里的“宝贝”。“我们安排专职巡护员、配备巡护电瓶车,24小时对重要点位特别是保留的芦苇等鸟类聚集区进行重点巡护,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同时密切关注鸟儿的生活状态。”孟召蕾说,当气温骤降、水面封冻而可能出现食物短缺时,他们还会及时投放玉米、鱼苗等,保证鸟儿们吃得饱、歇得好。

来源:沧州日报

今日热搜